导图社区 财政学 经济学期末考试 四川大学
经济学必修课程财政学必考点思维导图
编辑于2019-12-30 16:13:22财政学
第一章 导论
1.理解财政与公共财政概念。
财政是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利或财产权利,通过集中一部分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及其治理,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等目标。
公共财政
2.什么是公共物品?简述公共物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公共物品是主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供给的,用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和服务。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竞争性: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物品从中获益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者从该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提高边际成本)
非竞争性:当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排他性:消费者在付费得到某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其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能够阻止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非排他性:一旦某特定的物品被提供出来,便不太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
3.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可由公共部门承担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承担。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A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民间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去经营,同时通过价格管制禁止中标的私人企业垄断价格。
B政府参股:对于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机场,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政府补助:政府对提供基础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
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社会购买。公务员?
4.理解免费搭车者的定义
免费搭便车者即一些得到利益但避免付费的人。因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不能阻止不付费者消费该物品,有人因而可以免费达到享用公共物品的目的。
其结果是这种物品在市场机制下供给不足,即使买者对于物品的集体评价大于提供他的成本。
第二章 财政职能
1.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内涵。
资源配置职能
含义
一个社会分配和使用资源的方式,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使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合理利用,从而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
资源的最优配置指的是一种不可能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同时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只能使综合资源配置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即资源的合理配置。
类型
市场配置
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从获利较少的领域转向获利较多的领域,从不太重要的用转向较为重要的用途,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政府配置
子主题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什么是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3如何理解收入分配职能要达到的公平(理解三个层次的公平含义)?
4.经典的财政分权理论有哪些?(提出者及该理论的名称,各理论主要观点只需要简单理解)
5.理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承担财政职能时主要分工是什么?
第三章 西方财政理论
1. 熟悉各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请解读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四章 财政支出
1.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的内涵。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3.理解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政府购买性支出
1.什么是PPP模式?
2.什么是民生支出?狭义的民生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3.政府采购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P132有误,请修改为 与政府政策性目标相协调原则
4.什么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六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1. 社会保障支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
2.阅读国办发〔2019〕13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了解近期改革热点。
3.什么是财政贴息、税式支出?
第七章 财政收入
1.全口径的政府收入包括哪四个账本的收入?
2.什么是非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包括哪些收入项?
3. 请简要回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 税收收入
1.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2.掌握常用的税收术语。
3.掌握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原理。
4.掌握主要的税收分类有哪些类型。
5. 税负转嫁形式有哪些?
6.请画图分析对商品课税时,课税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以及商品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税负转嫁与归宿情况。
7. 理解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8.请画图理解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9. 税收中性、国际税收的涵义
第九章 税收制度
对第2条的补充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摘选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节选自第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简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节选自第二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节选自第六条)
1. 熟悉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掌握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主要增值税税率。
2. 熟悉我国个人所得税近期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以下补充信息中的关键词 。
3. 了解近期消费税的改革内容有哪些?
4. 思考我国现行税制存在什么问题?
第十章 国债
1.理解挤出效应的定义。
2.理解国债的功能。
3.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
4.衡量国债适度规模主要指标的警戒线(仅需掌握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
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1. 政府预算的类别有哪些?
2. 零基预算的定义
3.简述全口径预算的主要内容。
4. 理解政府预算的原则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1.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定义
2.分税制的定义
3.简述完善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主要内容。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
1.赤字财政、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等概念。
2.简析财政赤字常用的弥补方式。
3.理解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1.掌握购买性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方法。
2.熟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式有哪些类型。
3.思考我国政府当前应采取哪些财政政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