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主与法治
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这也正是现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标。法治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民主创造可操作的、稳定的运行和发展空间...
编辑于2022-11-21 06:48:10 江西民主与法治
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民主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发展历程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制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回溯回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俄国10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新型的民主
特点
最广泛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最真实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到充分激发
最管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求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要求
选举方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公民
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的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
保证公民的广泛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明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
对国家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对个人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增强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对社会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对公民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对国家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如何提高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含义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作用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建设的进程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宗旨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行政
地位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
要求政府及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法律授权,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公民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积极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
现代化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政府及工作人员
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
国家
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律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