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知识梳理,本图简单描述冠心病的分类、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内容。
诊断学之心律失常知识梳理,本图简单总结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治疗原则等内容。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此图大致描述了其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概述
最常
最常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梗多发部位:左室前壁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阻塞:高侧壁心梗
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窦房结,心率减慢
危险因素
最主要:脂代谢紊乱
酗酒不是危险因素
治疗
高胆固醇TC<6.1:首选他汀类
高甘油三酯TG<1.7:贝特类
缺血性心脏病分类
心绞痛:最常见
劳力性
稳定型劳力性
3个月频繁发作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1个月内新出现的
恶化劳力性
1-3个月反复发作,加重
自发性
静息心绞痛
卧位心绞痛 :平时回心血量增多
混合型心绞痛
特殊性
变异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最严重
隐匿性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心绞痛
1.发病机制:冠脉痉挛
2.静息发生,持续时间长
3.心电图:ST段抬高
4.硝酸甘油--效果差。适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含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酶不升高、轻度升高
ST非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机制
不稳定斑块破溃继发血栓形成
危险分层
TINI评分,预后评估
总分越高,风险越大
ESC分层介入干预
极高危组
1.治疗后反复发作胸痛
2.合并严重心力衰竭
3.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4.血流动力学不稳地
5.2小时内介入评估
高危组
24H内介入评估
中低危组
72H
冠脉不稳定斑块破溃,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坏死
临床
1.疼痛
最突出表现,凌晨多发,持续剧烈、频死感,硝酸甘油无效
2.发热
低热,24-48H,持续1周,WBC升高
3.心律失常
1.24H最多见,早期死亡原因
2.前壁心梗---室性,室早多见;下壁心梗--房室传导阻滞; 右室心梗---低血压
4.心力衰竭
机制:心脏舒缩能力减弱或不协调
前壁心梗--左心衰、肺水肿;右室心梗--右心衰、低血压
5.低血压、休克
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心肌缺血:T波改变;心肌损伤:ST弓背抬高; 心肌坏死:病理性Q波
梗死部位对应导联
心肌酶
峰值时间
急性心梗--高;梗死后再发心梗--心肌酶高; 病毒性心肌炎--高
鉴别诊断
心肌酶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病史
心包炎
ST弓背向下抬高
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不全
二尖瓣脱垂--关闭不全--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最常见
下壁心梗--后乳头肌断裂
室壁瘤
心梗4周,ST持续增高
反常搏动
心脏破裂
血压 测不到,心音消失,有电活动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数周至数月发生,胸痛、心包积液
室间隔穿孔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
溶栓
只适用ST抬高型心梗
6-12小时
禁忌:高压,主动脉夹层
效果判断
直接:冠脉造影
间接:P602
其他治疗
1.心律失常
禁用洋地黄
及早用ACEI---改善心室重构
b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预防猝死
下壁心梗慎用硝酸甘油和利尿剂
非ST抬高心梗--不宜溶栓,应支架、抗凝治疗
溶栓时间
3-6小时
脑梗
心梗
尿激酶
<72小时
下肢静脉血栓
14天内
肺栓塞
心肌梗死
2小时
肌红蛋白出现
最早出现,持续1-2天
3-4小时/6小时
肌钙蛋白ICTnl出现
肌钙蛋白TCTnT出现
特异性最高,持续5/7-14天
4小时,肌酸磷酸同工酶出现
持续3-4天
12小时
肌红蛋白峰值
11-24小时
肌钙蛋白ICTnI峰值
16-24小时
肌酸磷酸同工酶峰值
24-48小时
肌钙蛋白TCTnT峰值
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