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
“干燥综合征是西医的病名,中医没有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名,但是中医里面有好多病和干燥综合征是比较类似的,有燥证、燥痹。干燥综合征是以口眼干燥、皮肤干燥,还有外分泌腺的肿大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一个是感受.
这是一篇关于食物嘌呤表的思维导图,对三类低嘌呤< 25mg/100g;中等嘌呤25~150mg/100g;高嘌呤> 150mg/100g分类汇总了对应的食物。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统计学复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干燥综合征中医辩证
阴虚津亏
沙参麦冬汤和六味地黄丸、增液汤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增液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长寿丸
熟地八两(240g)山药四两(120g)山茱萸四两(120g)茯苓三两(90g)泽泻三两(90g)丹皮三两(90g)六味地黄丸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沙参、麦冬、玉竹、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
气阴两虚
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和益胃汤;路氏润燥汤
生脉饮《医学启源》 沙参麦冬他《温病条辨》 益胃汤《温病条辨》 路氏润燥汤《路志正风湿病学》
人参五分,麦冬五分,五味子7粒
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沙参三钱(9克)、麦门冬五钱(15克)、冰糖一钱(9克)、细生地五钱(15克)、炒香玉竹一钱五分(4.5克)
路氏润燥汤
太子参 15 g,南沙参15 g,生地 15 g,山药(炒)15 g,生白术 12 g,麦门冬12 g石斛 10 g葛根 10 g
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石斛、葛根、地黄、太子参,南沙参,五味子,白术,茯苓,啥药,赤芍,大血藤,乌梢蛇
阴虚内热
一贯煎和青蒿鳖甲汤;清燥救肺汤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川楝子一钱半
青蒿鳖甲地知丹,热伏阴分此方攀,夜热早凉无汗者,养阴透热服之安。
青蒿2钱,鳖甲5钱,细生地4钱,知母2钱,丹皮3钱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干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9g,石膏(煅)8g,甘草、胡麻仁(炒,研)、真阿胶、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各3g,麦门冬(去心)4g,人参、杏仁(泡,去皮尖,炒黄)各2g。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青蒿、鳖甲、知母、牡丹皮、桑叶、石膏、甘草、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阴虚热毒者:白花蛇舌草、黄芩、金银花、连翘、山慈菇、半枝莲、夏枯草)
燥湿互结
甘露饮、乌梅丸、知柏地黄丸
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乌梅丸(伤寒论) 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甘露两地与茵陈,芩枳枇杷石斛伦,甘草二冬平胃热,滋阴清热又利湿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乌梅丸中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附子椒姜继,温脏安蛔寒厥剂。
乌梅肉4两,当归3两,桂心2两,黄连4两,吴茱萸4两,干姜4两,蜀椒1两半
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桔梗、枳实、香橼、青蒿、黄芩、黄连、黄柏、天冬、麦冬、乌梅、当归、连翘、浙贝母、路路通。
燥瘀互结
活血润燥生津汤
《医方集解》
活血润燥生津汤,二冬熟地兼瓜萎;桃仁红花及归芍,利秘通幽善泽枯
当归、白芍、熟地黄一钱,天冬、麦冬、括楼八分,桃仁(研)、红花五分
当归、白芍、熟地黄、天冬、麦冬、天花粉、桃仁、红花、忍冬藤、络石藤、鸡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