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教学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陶冶定义: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笔记,包括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八章、教学
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 以获取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区别与联系
意义
系统传授知识
全面发展教育
学校的中心工作
简写重点
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定义
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间接性
引导性
简捷性
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实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
传授/接受教学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问题/探究教学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明确问题
深入探究
做出结论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生动活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形式教育论
洛克、裴斯泰洛奇 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斯宾塞 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训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传统教育派
片面强调教师权威,不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使教学减轻的死板被动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
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但片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陷入盲目探索
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原则
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以致用
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具、现代化教学手段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发展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考查
考试
评分标准和计分法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教评的意义
教评的要求
教学的几种水平
记忆水平
理解水平
探索水平
教评的方法
分析法
记分法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
班级上课制(班级授课制)
含义
优点
缺点
分组教学制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上课
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作业
参观
讲座
辅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后的教导工作
学业考评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相关概念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讨论法
研究法
教学评价的改革
国际总体改革趋势
国内教学评价改革方向
班级授课制的变式
复式教学
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