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德育
陶冶定义: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笔记,包括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三部分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第九章、德育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含义: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行为
广义: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
狭义:是指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
德育的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德育的宗旨是要求学生把握社会实践的人的尺度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
德育的功能
育德
导向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思想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社会功能
正功能;负功能:指由于德育方向不对或方法不对,不能促进, 反而阻碍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
德育的任务
是指学校德育要实现的目标,他是对德育活动结果的期望。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德育目标)
培养合格公民
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德育内容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法制教育
德育过程
定义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 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个人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要素
学生
教师
德育影响
德育方法
德育途径
德育过程的规律
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
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
学校教育引导下
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自我期望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基本要求
疏导原则(又叫循循善诱原则)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长善救失原则
含义
扬长避短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基本要求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有目的、有计划(教育合力)
德育途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政教育)
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心理咨询
班主任工作
校园生活
说服
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
榜样
锻炼
修养
陶冶
定义: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奖惩(表扬、奖励;批评、处分)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
情,即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自觉能动性)
行,即道德行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所提出的德育目标有内在的逻辑层次
各学段德育目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规定德育的途径有
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活动育人
实践育人
管理与人
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