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教师与儿童
关于学前教育学第二章 教师与儿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儿童、第三节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编辑于2022-12-10 07:41:11 河南第二章 教师与儿童
第一节 教师
一、 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一)地位 :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二)权利: 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儿童学习和发展,评定儿童成长发展 4.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5.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
(三)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3.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儿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儿童,尊重儿童人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儿童行为或其他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儿童健康成长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 幼儿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的角色
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 3.示范者 4.管理者 5.父母与朋友 6.研究者
(二)幼儿教师的角色 教育对象年龄阶段的特殊性 决定了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1.幼儿教师与儿童 (1)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2)儿童生活的导师 ①儿童饮食起居; ②丰富儿童精神世界; ③丰富儿童情感生活 (3)儿童的朋友与知己
2.幼儿教师与他人(幼儿教师:“人的关系的艺术家” 教师:“幼儿园教育的主体”) (1)家长的合作者; (2)其他教师的同事; (3)园长的下属 【园长和教师还应该成为相互支持者】
3.幼儿教师本身 :“学习者”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成长者)
三、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事业心 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1.热爱儿童教育事业 2.热爱儿童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1.健康的身体是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2.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儿童的个性品质形成 3.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以人格魅力获得儿童的信赖和喜爱,积极引导儿童
(三)扎实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 1.幼儿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2.做到“五会”: 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 会制作、会使用玩具与教具 “二熟练”:熟练掌握学前教育法规、大纲和教材, 熟练运用普通话组织教学 “一规范”: 组织教育活动要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规范有序。 3.幼儿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知识
(四)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1.观察能力:随机和计划观察 2.组织管理能力 内容: ①制订教育工作计划 ②创设教育环境 ③建立良好班集体 ④按照儿童发展水平 ⑤分组指导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的能力等 3.沟通能力 (1)与儿童的沟通 :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2)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和尊重是前提 4.教育反思能力 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5.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 一方面是教育理论 另一方面是知识技能
第二节 儿童
一、 认识儿童
(一)儿童的个性特征 ①求知欲强;②富于有爱;③有一定的自主能力;④有同情心;⑤具有道德感和美感; ⑥面对困难态度积极;⑦身体和智力发展很快,活泼好动; ⑧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思维形象而具体
(二)儿童的培养方向 ①活泼开朗;②独立自主;③果断勇敢;④坚持不懈;⑤自制力
二、 儿童观
(一)儿童观概述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结构: 1.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的身体组织是长期在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和发展的产物 2.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依赖儿童 3.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有丰富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有独立人格和个性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小大人”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的特点被完全忽视 2.“白板” 儿童的发展仅仅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完全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3.“有罪的”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使其不断赎罪 4.“花草树木” 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看待儿童,儿童的生长发展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的 5.“私有财产” 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归父母所有,是其隶属品 6.“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潜力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 7.“有能力的主体”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 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上述儿童观有时代的烙印,我们应该 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性地继承和借鉴,才能正确地认识儿童
(三)当代社会儿童观 1.儿童是人;2.儿童是“社会的人” 3.儿童不等同于缩小的成人; 4.儿童是发展中的人;5.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6.儿童是独立的人;7.儿童是时代的人 8.儿童是有价值的人,也是学习的对象
三、 学前儿童各年龄段的特征和教育要领
(一)3岁 1.年龄特征 (1)动作活动引起思维活动(2)思维直接性 (3)情绪支配行动(4)喜爱模仿 2.教育要领 (1)在游戏中发展认识能力 加强和巩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来编排游戏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①能力的形成;②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人的性格 (4)正确对待儿童的反抗行为
(二)4岁 1.年龄特征 (1)活泼好动(2)思维形象具体(3)意识行为开始发展 2.教育要领 (1)引导儿童观察生活 选择生活中积极有价值的情景和事物; 为儿童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打下基础 (2)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要求 尊老爱幼、疼爱父母和照料自己的人、 对同伴要帮助和谦让、保护动植物等 (3)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为儿童提供做独立活动的环境、 鼓励儿童用语言和表情来表现自己 (4)在游戏中全面发展
(三)5~6岁 1.年龄特征 (1)爱学好问(2)逻辑思维发展 (3)意识行为增多(4)个性初步形成 2.教育要领 (1)利用生活中的机会使儿童懂事理 (2)发展儿童的兴趣 不为有害无益的兴趣活动提供条件,应使其逐渐淡化 (3)进一步加深游戏 (4)鼓励运动 创造安全的运动条件,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5)做好幼小衔接 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应积极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全面准备 不仅指科学知识方面的储备,还包括心理准备
第三节 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一、 影响教师与儿童关系的因素
(一)文化 时代要求幼儿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是儿童的导师、朋 友和学生”的新观念,要不耻下问,更要重视儿童对自己的评价
(二)教师人格 应具有的人格魅力: 1.优美高雅的风度;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态度 3.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4.谦虚好学、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教师教育能力 应具有: 1.善于观察;2.控制情绪;3.运用赏识教育
(四)儿童的个性 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会引起教师不同的情感: 1.儿童对教学活动反应的灵敏度和学习态度影响着师幼关系 2.儿童的外部特征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儿童长相、个人卫生情况等) 3.人际关系影响着师幼关系 由于儿童个性多种多样,教师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二、 如何培养良好的师幼关系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