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1.类型教育目标/内容的性质,德育/智育/美育 课程教育组织方式 ,分科/广域/综合 课程学习经验的性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认知性/情意 课程影响儿童的方式,显性/隐形 课程2.要素①课程目标;②课程内容;③课程实施;④课程评价
这是一个关于婴幼儿对于三大营养素的每日需求量及其主要食物来源的思维导图,包含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
学前教育学思维导图原创第五章,①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生理+心理②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智力发展/创造力发展③促进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④发展了儿童的美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况
一、课程
1.类型 教育目标/内容的性质,德育/智育/美育 课程 教育组织方式 ,分科/广域/综合 课程 学习经验的性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认知性/情意 课程 影响儿童的方式,显性/隐形 课程 2.要素 ①课程目标;②课程内容;③课程实施;④课程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2.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3.幼儿园课程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观
1.福禄贝尔 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 2.蒙台梭利:自由/作业/秩序 三大支柱 日常生活、感官、肌肉训练和初步的知识学 3.张雪门 行为课程 课程是“适应生长的一切有价值的材料” 4.陈鹤琴 “活教育”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一、作用
1.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有不同层次) 2.引导教学过程的方向 3.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二、表述
1.纵向层次:总目标/学年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 2.内容层次: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个性化表现(能避开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3.角度层次:教室角度/儿童角度
三、制定的原则
①要全面;②要清晰;③要具体;④要实际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一、范围
①客观世界的知识 ②活动方式的经验 ③智力能力的培养 ④情感态度的体验
二、选择原则
①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③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④适合儿童的能力发展需要
三、组织方式
①学科中心课程(分科/融合/广域课程) ②儿童中心课程 ③社会中心课程 核心课程,如主题课程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途径
①教学活动(有计划/组织,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学习) ②日常生活活动 ③游戏 ④环境 ⑤家园共育 5+2=0
二、影响因素
①制度因素 ②时间因素 ③物质空间因素 ④教师因素
三、活动的组织形式
①集体活动(全班活动) 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②小组活动 同主题相同内容/同主题不同内容 ③个别活动 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儿童/儿童自由自发活动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①鉴定作用: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②诊断作用:发现现行课程与预订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 ③改进作用:反馈引起重视,提高教育质量 ④导向作用:鲜明的方向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课程标准》
二、原则
①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侧重于诊断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作用 ②评价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 ③评价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1.目标符合整体发展,避免以偏概全; 2.内容和方法孩子可理解且日常; 3.尊重个体差异,自我纵向比较; 4.给儿童足够的参与机会,自我评价 ④评价应客观真实
三、要素
评价的主体:教育管理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儿童(自评互评)/家长 评价的客体: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儿童教师互动)/课程效果评价 评价的标准:具体指标并不固定 评价的方法:定量/定性评价
四、过程
1.准备 建立课程评价机构和部门,拟定评价方案 2.搜集分析评价资料 儿童/教师/课程实施资料 3.对评价做出解释 4.撰写评价报告
第六节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一、步骤
①分析全局 ②确定课程目标 ③准备活动环境和材料 ④安排活动内容和过程 ⑤反思活动
二、课程设计实例
幼儿园课程设计形式可分为三种:主题/区域/学科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