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律失常思维导图
律失常从字面上来看就知道,它是心脏的跳动失去了正常的节律,它可以是心脏跳动得过快,或者是心脏跳动得过慢,时快时慢都属于心律失常。 本图总结相关的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心脏检查的思维导图,主要从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个方面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内容全面。
这是一篇关于肺部检查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听诊顺序一般从肺尖开始,分别检查前胸、侧胸和后背,自上而下逐个肋间进行,注意左右、上下对称的部位进行对比。每个部位至少听诊1~2个、呼吸周期、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每个QRS波前都有窦性P波,即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QRS-T规律出现,频率为60-100次/分
P-R间期为0.12-0.20秒
P-P间期相差<0.12秒
窦性心动过速
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继发性STT改变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频率>100次/分
有时可伴有S-T段上斜型下移及T波低平
窦性心动过缓
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延长
符合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
常并存窦性心律不齐,即在同一导联P-P间期相差>0.12秒
窦性心律不齐
常见于青少年,与呼吸周期有关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在同一导联p-p间期不匀,相差>0.12秒
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规则的P-P间期突然没有P波,形成长P-P波间距
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如果窦性静止时间过长,其后常出现逸搏
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功能障碍
病窦综合征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
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称为早搏
期前收缩与其前正常搏动的时距称为联律间期,期前收缩之后的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如果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小于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称为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等于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称为代偿间歇完全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QRS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基本一致
P'-R间期>0.12秒,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性期前收缩
出现逆行性P'波(aVR导联直立,II、III、aVF导联倒置)
若P'波位于QRS波之前,则P'-R间期<0.12s,P'波位于QRS波之后,则R-P'间期<0.12s
代偿间期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于主波方向相反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快速均匀的QRS波
频率为150-240次/分
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QRS波时限常>0.12s,心率基本匀齐或不齐
常有继发性ST-T改变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每次发作数秒或数十秒可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增宽变形的QRS波群每3-10个其主波的正负方向及振幅围绕基线不断扭转
临床上常见于先天长QT综合征、严重低钾低镁、某些药物(奎尼丁、胺碘酮)过量等
心室内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V1导联呈rsR'型或M型
I、aVL及V5、V6等左胸导联表现为宽而有切迹的S波、S波其时限≥0.04s
继发性ST-T改变
电轴一般正常
QRS波群时限增宽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I、aVL、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主波(R波)增宽,顶峰粗顿或有切迹
V1导联呈rS波,S波明显增深增宽,或为宽而深的Q波
继发性ST-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电轴左偏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成人P-R间期>0.20s(儿童≥0.18s,老年人>0.22s
每一个P波之后均有QRS波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
下传的P-R间期恒定不变
房室传导比例为4:3、3:2、2:1、3:1等,比例可固定或不固定
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QRS波群脱落者,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P-R间期绝对不固定)
P波(房性)频率>QRS波(室性)频率
交界性逸搏心率(QRS形态正常,频率40-60bpm),室性逸搏心率(QRS宽大畸形,频率20-40bpm)
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
P波及等电位线消失,F波代替
频率多为240-350次/分
QRS波一般不增宽
房室传导比率以(2-4):1下传
心房颤动
P波及等电位线消失,代之以大小、振幅、形态不一的连续纤颤波(f波),以V1导联最为明显
心房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一般不增宽,R-R绝对不齐
心室扑动
无正常的QRS-T波,代之以连续、快速、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正大弦波
频率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
频率为200-5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