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糖体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是一种非膜性颗粒状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场所,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活细胞中,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粒子。
编辑于2022-12-15 22:34:28 四川省干细胞及其应用,干细胞(stem cell)是指 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self-renewal) 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
细胞衰老(cell aging)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其未分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干细胞及其应用,干细胞(stem cell)是指 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self-renewal) 能力,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
细胞衰老(cell aging)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其未分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 是一种非膜性颗粒状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场所,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活细胞中,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粒子。
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与存在形式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existence form of Ribosome)
电镜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大亚基:略呈圆锥形,中央部位有一条管道(中央管道),是新合成的多肽链释放的通道。
小亚基:长条状,呈略微弯曲的葫芦。
大小亚基结合时在其结合面上形成一条隧道,这是mRNA穿过的通道。
核糖体的存在形式
不合成蛋白质时 合成蛋白质时 完成合成任务 ↓ ↓ ↓ 游离大、小亚基 → 核糖体单体 → 解聚、脱离 ↓ 多聚核糖体 ↙ ↘ 附着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多核糖体(polyribosome):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多个核糖体单体被mRNA串联在一起
Mg²⁺浓度对大小亚基的聚合和解离的影响: 70S核糖体在Mg²⁺的浓度小于1mm/L的溶液中易解离, 当Mg²⁺浓度大于10mm/L,两个核糖体通常形成100S的二聚体。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成分 (The typ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ibosome)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
根据核糖体来源的生物类群的不同分类
原核生物核糖体
真核生物核糖体
细胞质核糖体
细胞器核糖体
线粒体核糖体(动物)
叶绿体核糖体(植物)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核糖体的化学成分是:rRNA和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e protein,rP)。
rRNA位于核糖体内部,而蛋白质则主要分布在核糖体表面,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
不同类型的核糖体在大小及化学成分上有差异。
两种基本类型
70S的核糖体(50S+30S),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 大亚基(50S):23S、5SrRNA+34种蛋白质 小亚基(30S):16SrRNA+21种蛋白质
80S的核糖体(60S+40S),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细胞质。 大亚基(60S):5S、5.8S、28SrRNA+49种蛋白质 小亚基(40S):18SrRNA+33种蛋白质
核糖体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the Ribosome)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场所,在核糖体上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复杂,涉及核糖体功能部位的协同作用及多种因素的参与。
一、核糖体的功能位点
核糖体上有多个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活性部位,分别或联合存在于核糖体的大、小亚基上, 包括与mRNA和tRNA结合相关的位点、以及与蛋白质合成反应相关的催化位点。
mRNA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上,在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16SrRNA的3′端的一段序列 能与mRNA上的SD序列互补结合,这是小亚基与mRNA结合的结构基础。
氨酰基结合位点,又称A位(A site)或受位(entry site):主要位于大亚基上,是与新掺入的 氨酰–tRNA相结合的部位。
肽酰基结合位点,又称P位(P site)或供位(donor site):主要位于大亚基上,是与延伸中的 肽酰基–tRNA结合的部位。
t–RNA结合位点,又称E位(exit site):位于大亚基上,是肽酰–tRNA移交肽链后tRNA的暂时停靠点。
肽酰基转移酶位:位于大亚基上,是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与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和水解GTP为肽酰–tRNA的转移提供能量有关。
二、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多聚核糖体:由mRNA分子和多个核糖体形成的聚合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基团。 多聚核糖体所含核糖体的数量是由mRNA分子的长度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mRNA分子越长,核糖体的个数就越多。
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类型
结构性蛋白质(内源性蛋白质):主要由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负责合成。
输出性蛋白质(分泌蛋白质):主要由附着于RER和核膜的附着核糖体(fixed ribosome)负责合成。
也有实验证明: ①附着核糖体也能产生结构蛋白质,游离核糖体也可产生输出蛋白质; ②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可共同合成同一类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