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经济学——财政政策
此篇导图与公共经济学有关,其内容主要依据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以及积极财政等方面的内容阐述财政政策
编辑于2022-12-20 15:41:38 浙江省公共经济学2—— 财政政策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总供给(Ys):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二部门经济:Ys=C+S
三部门经济:Ys=C+S+T
四部门经济:Ys=C+S+T+M
总需求(Yd):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发生的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总量
同样的---Yd=C+I+G+X
总供给(C+S+T+M)=总需求(C+I+G+X)------有S+T+M=I+G+X
储蓄、税收、进口是漏出(leakage)因素,对经济起收缩作用(进口是本国人购买外国的产品,这些钱从本国经济体中流出了)
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与出口是注入(injection)因素,对经济起扩张作用
将上式移项:I+(G-T)+(X-M)=S
G-T 财政政策因子(政府购买与税收)
X-M 外贸政策因子
当I<S时
需要G-T>0,即保持赤字财政
需要X-M>0,即保持贸易顺差
经济波动
经济稳定:办事较低失业率水平和较低通货膨胀率水平的经济增长
依靠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必然会使宏观经济的运行呈周期性波动状态
萧条--大规模失业;过热--严重的通胀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曲线
失业
在法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未能获得工作机会的社会现象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总量
劳动力总量≠人口总量
后果:社会产出的减少,个人收入的下降,人力资本损失,社会不稳定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城镇调查从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人数)
失业人口统计的困难
农民:本职为农民,不存在失业与就要问题
农民工:即使农民又是工人,不存在失业问题
自由职业者:宅男宅女,有的创意设计,有的网络贸易
小企业主:有生意就开工,无生意就休息
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且持续上涨的过程
后果:使价格信号失真,动摇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储蓄率下降,实际货币收入下降,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得以,部分金融资产贬值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活消费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经济波动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
纯货币周期理论--霍特丽
创新周期理论--熊彼特(靠谱)
投资过度理论--misaisi
消费不足理论--凯恩斯
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
乘数-加速数交互作用--希克斯(很靠谱)
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等机制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政策
财政支出工具
财政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公对私)
转移支付--上对下
购买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办公用品、公务员工资)、公共工程投资...
购买支出形成购买力,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衰退
经济过热时:政府减少购买支出,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转移支出:政府发放失业保险金、贫困救济金、农产品补贴等支出(是政府号召居民买)
转移支出时政府不获得商品和劳务,故不构成总需求
购买力只是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变化
经济萧条:政府增加社会福利支出,从而增加消费,社会总需求增加
经济过热:政府减少社会福利支出,从而减少消费,社会总需求减少
财政收入=税收+收费
税收: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的财政收入
开征或废除税种、增加或减少税目、扩大或缩小税基、提高或降低税率、实施或取消减免税等
如降低税率、减少税负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反之减少
公债=国债+地方债
公债:政府以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形式,包括国债和地方债
国债收入用于弥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地方债用于弥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赤字(一般债务)和具有公益性资本支出(专项债务)
大规模债务是否需要担忧
不需要
如果政府借债用以资本性支出,高负债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增加未来的税收,减少财政赤字
而且,借债推动资本性项目的建设,能带动就业,降低失业率
需要
高负债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多的税收收入去还本付息,私人部门的税负就会过重,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高负债使政府债信受损,难以继续发债,迫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从而造成高通胀
还会导致挤出效应:政府借债引升市场利率,私人投资因融资成本增加而减少,总产出减少
财政政策类型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失业补助、救济支出等发生作用
累进税
萧条时,人们收入减少,适用税率下降,税收下降>收入增加,抑制衰退
繁荣时,人们收入增加,适用税率也提高,税收增加>收入增加,抑制过度繁荣
失业、救济支出
萧条时,失业支出、救济支出相应增加,获得者会用于消费,抑制消费需求下降
繁荣时,失业支出、救济支出相应减少,消费支出会减少,从而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算不算自动稳定呢)
萧条时,收入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维持农产品价格水平
会不会拉高农产品价格?政府介入,是为了防止“谷贱伤农”。以略高的价格购入农产品,保护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
繁荣时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抛售农产品,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猪周期
蛛网模型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变动财政支出或税收
衰退时: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
一个是△G,一个是△C
通胀时:增加税收、削减开支——紧缩性财政政策
利用IS-LM模型解释
I是投资(investment),S是储蓄(save);LM是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供求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果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提高
因素有:公共投资增加;购买支出增加;税收减少
如果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
因素有: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增加
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面对来自美国的遏制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净出口受制于外部环境
消费需求是内生的
固定资产投资应成为主要推动力
国内经济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
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三箭齐发”
适当的财政赤字
债务余额占GDP60%;财政赤字占GDP3%
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留底退税: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
2022年全年退位减税约2.5万亿元,1.5万亿元是增值税留底退税
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增加投资
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基础设施
提升核心技术(高端发动机、数控机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材料);智慧城市建设、冷链物流等
重大的、外部性较强的传统基建
城市更新改造、地下管廊、棚户区改造、公租房、水利、农业等领域
教育投资
直接投资
间接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
提振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
数字信息消费
居民对传统产品的MPC逐渐降低
对新产品和服务的MPC逐渐提高
养老服务
财政政策与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
现代化经济体系:6+1
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产业向中高端价值链迈进,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的相对比重逐渐上升
形成机制:收入弹性差异;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
摆脱“加工厂”模式-----微笑曲线
建成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
Y=A+α×K+β×L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
y产出年均增长速度;a科技进步年均增长速度;k资本年均增长速度;l劳动平均增长速度;α资本产出弹性;β劳动产出弹性
通常α+β=1
令E=A/Y,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数字经济两大维度
数字产业化:以技术为核心,上游是供应链的管理,下游是用户的需求,中间是龙头企业
产业数字化:把数字经济的成果,反哺到传统实体产业中
传统经济
资本---建厂房---买机器、原材料、能源---雇工人
招商引资
数字经济
人才---创意和技术---新产品、新市场---风险资本主动介入
招才引智
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劳动生产率:同一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
全国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全部就业人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步入发达国家行列;4-6万即为中等发达国家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基本上等同于中等收入阶层,中产阶级等名词:官员、公务员、中小企业主、工程师、设计师、教师、医生...
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
具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的职业能力
一般受过良好教育,考虑和处理问题比较理性
对社会变革具有内在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