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00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00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1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bacterium)
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广义细菌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细菌
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1.测量单位—— 微米
2.基本形态三种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2.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3.细胞壁 ——包绕在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结构,成分因不同细菌而异。
4.肽聚糖(peptidoglycan)
·聚糖支架: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糖胺组成。
·四肽侧链:与聚糖支架上的胞壁酸分子连接。
·五肽交联桥:连接两个相邻的四肽侧链。
·G-:肽聚糖1~2层,无五肽交联桥。
·G+:肽聚糖含量丰富,层厚,15~50层,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相连,形成三维立体结
5.G+菌特有成分 磷壁酸,占菌体干重50%,包括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6.G-菌特有成分(外膜)
(1)脂多糖(LS)是G-菌的内毒素。组成:脂质A(毒性部分)+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菌体0抗原)。
(2)脂质双层:类似于细胞膜结构,双层内镶嵌着多种蛋白质称为外膜蛋白。
(3)脂蛋白:位于肽聚糖和脂质双层之间,稳定外膜。
7.主要功能及相关医学意义
·保护细菌和维持菌体形态。
·物质交换。
·与致病性有关。
·与耐药性有关。
·与静电性有关。
8.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破坏或合成被抑制,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
·失去肽聚糖或脂多糖。
·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产生。
·高度多形性。
(二)细胞膜
1.组成 脂质双层,蛋白质(无胆固醇)。
2.功能
·物质转运。
·呼吸作用。
·合成作用。
·参与细菌分裂。
3.中介体(mesosome)
·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囊状膜性结构,多见于G+菌。
·功能:与分裂有关;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
(三)细胞质(eytoplasm)
1.核糖体
·核糖体: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红霉素杀菌机制:与50S亚基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溶菌酶:切断聚糖支架的β-1,4糖苷键,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切断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连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质粒(plasmid)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闭合的环状双链DNA组成。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F质粒:制造性菌毛。
·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Vi质粒:参与细菌毒力。
·Col质粒:决定大肠杆菌能否产生大肠菌素。
3.胞质颗粒(inclusion)
·胞质颗粒:由细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糖、脂类、磷酸盐等)堆积而成。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nules):胞质颗粒的一种,嗜碱性强,亚甲蓝染色时呈蓝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有助于鉴定。
(四)核质(拟核)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亦称细菌染色体。
·大多数细菌为单一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少有细菌为线性或有多个DNA分子。
·控制细菌各种遗传性状。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表1-1-3)
1.荚膜(capsule)
(1)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
(2)功能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
·抵抗体液因子的杀菌作用。
·必要时提供细菌代谢时所需的水分。
(3)化学组成:多糖、少数为多肽(如炭疽杆菌)。
2.鞭毛(flagellum
·鞭毛:附着在菌体上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功能: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化学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类型: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3.菌毛(fimbria/pilus)
·菌毛:菌体表面纤细的蛋白质丝状物,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普通菌毛(单数fimbria,复数fimbriae):遍布菌体全身,具有黏附细胞的能力。
·性菌毛(单数pilus,复数pili):1~4根,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间传递遗传物质。
4.芽胞(sspore)
·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中,在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即芽胞,其功能是增强细菌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能保存细菌全部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芽胞的特性及医学意义:灭菌时,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表1-1-3 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及其医学意义
第三节细菌形态检查法
1.显微镜放大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
·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
·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
2.染色法(taining)
(1)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革兰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结果:G+菌为紫色:G-菌为红色。
·革兰染色法意义
·将细菌区分为革兰阳性、革兰阴性两大类,有助于细菌的鉴别诊断。
·选择药物: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研究细菌的致病性:一般革兰阳性菌外毒素致病,革兰阴性菌内(外)毒素致病。
(2)抗酸染色法(acid fast stain)
·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因为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通过抗酸染色识别。
·抗酸染色。
·初染:石炭酸复红初染,加热避免沸腾。
·脱色:3%盐酸乙醇脱色。
·复染:亚甲蓝复染。
医学微生物学 第1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