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感冒
中医内科学一肺系疾病一感冒 (1)相关概念;(2)西医范畴;(3)相关记载 ;(4)病因病机;(5)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编辑于2022-12-24 17:10:09诊断学—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整理了(1)脑神经检查;(2)运动功能检查;(3)️感觉功能检查;(4)神经反射检查;(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6)神经系统常见病症。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诊断学—体格检查-腹部检查,整理了(1)检查前准备;(2)体表标志与分区;(3)️视诊;(4)听诊;(5)叩诊;(6)触诊。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诊断学—体格检查-胸部检查,整理了(1)胸部的体表标志;(2)胸壁、胸廓与ru fang;(3)️肺和胸膜;(4)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5)心脏检查;(6)血管检查。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诊断学—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整理了(1)脑神经检查;(2)运动功能检查;(3)️感觉功能检查;(4)神经反射检查;(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6)神经系统常见病症。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诊断学—体格检查-腹部检查,整理了(1)检查前准备;(2)体表标志与分区;(3)️视诊;(4)听诊;(5)叩诊;(6)触诊。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诊断学—体格检查-胸部检查,整理了(1)胸部的体表标志;(2)胸壁、胸廓与ru fang;(3)️肺和胸膜;(4)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5)心脏检查;(6)血管检查。本章内容须结合相关章节来看;️对于本篇思维导图中的不足,欢迎指出。
感冒
相关概念
感冒
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的疾病
冒风、伤风、冒寒
本病病情较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
重伤风
病情较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
时行感冒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范畴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本病范畴
流行性感冒属于时行感冒范畴
相关记载
“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骨空论》
“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素问·风论》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时提出麻黄汤治疗表实证,桂枝汤治疗表虚证,为感冒的辩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称为“时行病”。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寒附录》称之为“伤风”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诸风》,在“伤风方论”中论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苏饮”时提及:“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黏。”
感冒之名最早见于此,后代始用此名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谓:“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指出感冒的病位在肺,治疗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治法
清·林珮琴 《类证治裁·伤风》:“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神术散”,
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病名及其治疗。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
提出伤风与时行杂感有关
病因病机
病因
六淫病邪
外感六淫邪气,均可引起感冒,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感冒常以风邪为先导。
六淫可单独致感冒,但尝尝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
临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以风邪夹寒,夹热多见。
时行疫毒
若四时 六气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者,一般较感受当令之气发病者重。
非时之气夹时行疫毒伤人,则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言:“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季,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病机
基本病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外邪侵犯途径
口鼻
皮毛
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随即出现卫表不和及上焦肺系症状。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关键
《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卫气之强弱
感邪之轻重
①六淫肆虐,人体未能应变;若属时行疫毒为患,多造成广泛流行。
②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
③体质偏弱,内外阴相引发病
④肺有宿邪,易受新感
清·李用梓《证治汇补·伤风》:“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疏泄,谓之寒暄,此表里两因之实证也。有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
病理性质
感受外邪,病位在表,当属表实证。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故有寒热之异。
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病因病机演变
六淫病邪
时行疫毒
侵袭
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口鼻而入
皮毛入侵
肺卫
卫表不和
宣降失司
感冒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主症
恶风或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咽痒、周身酸楚不适等。
兼症
或伴有胸闷、脘痞、纳呆、便溏等。
时行感冒
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暴增,且病症相似,常表现为突然起病、恶寒、发热(高热多见)、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重。
病程
一般3-7天
发病时间
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鉴别诊断
风温
风温:发热急骤,寒站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剧烈,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
鼻渊
鼻渊: 多流浊涕腥臭,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感冒:多流清涕,无腥臭异味,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寒热表证明显,急性发作,感冒治愈后鼻涕症状消失。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辨偏实与偏虚
偏实
外邪袭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之别
偏虚
素体不强,卫外不固,易反复感邪,属正虚肺卫不和
有气虚、阴虚、阳虚之分
辨风寒与风热
风寒
恶寒重,发热轻,口不渴,无汗,无咽痛,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
恶寒轻,发热重,口渴,少汗或有汗,咽痛,苔薄黄,浮数
辨兼夹证
长夏夹湿
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肢体酸痛,胸闷脘痞,舌苔腻
夏季夹暑
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秋季夹燥
身热头痛,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有黏痰,口渴欲饮
饱食后夹食
身热,脘痞纳呆,恶心欲呕,大便或溏,脉滑
治则治法
治则
解表达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治法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暑湿夹杂者以清暑祛湿解表
虚体感冒以解表与扶正并施
证治分类
风寒束表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主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病机)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治法)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芎,柴前桔苓枳甘同,风寒湿邪挟痰证,寒热无汗头身痛
辛温 发汗,疏风散寒兼以祛湿
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加减
恶寒甚
加麻黄,桂枝
鼻塞流涕重者
加辛夷、苍耳子
周身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
加羌活、独活
头项强痛
加白芷、葛根
胸闷痞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
加广藿香、苍术、厚朴
风热犯表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尖红,苔白干或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银翘散
银翘竹叶豉荆薄, 牛蒡桔草芦根合
加减
发热甚
加黄芩、石膏、大青叶
头胀痛甚
加桑叶、菊花、蔓荆子
咽喉肿痛
加山豆根、玄参
咳嗽,痰黄稠
加黄芩、浙贝母、瓜蒌皮
口渴多饮
加天花粉、知母
暑湿伤表
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重如裹,胸闷脘痞,流浊涕,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透表。
加减
若暑热偏盛
加黄连、青蒿、鲜荷叶清暑泻热
肢体酸重疼痛较甚
加霍香、佩兰
胸闷脘痞、腹胀、便溏
加苍术、草豆蔻、法半夏、陈皮
小便短赤
加滑石、甘草、赤茯苓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恶寒较甚,气短,乏力,自汗,痰白,咳痰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加减
乏力,自汗,动则加重
加黄芪,白术,防风
畏寒,四肢欠温
加细辛,熟附子
阴虚感冒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盗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甚则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加减
若心烦口渴较甚
加沙参,栀子,天花粉
盗汗明显,
加煅牡蛎,糯稻根
咳嗽痰少
加百部、炙枇杷叶
纳差食少
加神曲、炒麦芽、鸡内金
阳虚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面色㿠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邪在肌表
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
若咳嗽痰白,咳痰无力
加苦杏仁、干姜、法半夏
全身酸痛,头重如裹
加苍术、薏苡仁、羌活、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