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肾小球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最主要原因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内源性
肾小球性
基膜/足细胞/内皮/系膜
非肾小球性
核抗原/DNA
外源性
细菌病毒寄生虫血清
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抗原是非肾小球性或外源性的
沉积部位
阳离子→上皮下
阴离子→内皮下
电中性→系膜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抗原是肾小球性的
基本病理变化
根据病变肾小球的数量和比例
弥漫性
病变累及50%以上肾小球
局灶性
累及50%以下肾小球
根据病变肾小球受累毛细血管袢的范围
球性
累及整个或大部分毛细血管袢
节段性
累及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袢
临床与病理联系
肾小球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
急性肾炎综合征,迅速发生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
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
水肿
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
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常见于lgA肾病
慢性肾炎综合征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氮质血症,尿毒症
类型与病理特点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增生
大红肾,蚤咬肾
免疫荧光颗粒状沉积,电镜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
多见于儿童,于咽部A型乙型链球菌感染后10天出现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早期细胞性
晚期纤维性
大白肾
分类
Ⅰ型
抗肾小球基膜
线性荧光
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Ⅱ型
免疫复合物性
颗粒性荧光
Ⅲ型
免疫荧光阴性
膜性肾小球病
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大白肾
基膜增厚,形成钉突,足突消失,颗粒性荧光
非选择性蛋白尿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脂性肾病
光镜下球正常肾小管上皮有脂质沉积,电镜下足突消失
免疫荧光阴性
与细胞免疫有关
预后好,皮质醇治疗90%有效
选择性蛋白尿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内皮细胞增生 增生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向内皮细胞下插入,呈双线或双轨状
分型
Ⅰ型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C3,IgG,C1q,C4沉积
Ⅱ型
C3沉积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
IgA肾病
最常见
系膜增生,或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或新月体行成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颗粒性固缩肾 (球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部分肾单位代偿性变大,扩张的肾小管出现管型)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肾盂肾炎
累及肾盂,肾间质,肾小管
分类
急性
本质
化脓性炎症
病因
下行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上行性感染
大肠杆菌
中性粒细胞管型
慢性
病因
感染,尿路梗阻等反复
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化/扩张肾小管出现胶样管型
一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瘢痕
不对称性改变
药物,中毒引起的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肾细胞癌
肾小管上皮细胞起源的腺癌,VHL突变
切面出现多彩形
侵犯肾静脉,容易血道转移
分类
透明细胞型70%
乳头状癌
嫌色细胞癌
肾母细胞瘤
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
膀胱最常见,然后是肾盂
膀胱癌最常见:移行细胞癌
最突出症状:无痛性血尿
低级别→乳头状
高级别→浸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