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这是一篇关于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的思维导图,根据病因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 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五类。
膀胱损伤是指膀胱壁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膀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的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
这是一篇关于骨肿瘤病人护理的思维导图,骨肿瘤是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 第一节概述
I. 分类
根据病因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五类
II. 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障碍
1. 微循环收缩期,又称微循环缺血期,休克代偿期此循环呈现只进不出,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特点
2.微循环扩张期,又称瘀血缺氧期,休克抑制期,此期微循环呈现只进不出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的特点
3.微循环衰竭期又称dic期时刻,休克失代偿期,此期微循环大量微血栓形成,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代谢改变
1.能量代谢障碍
2.代谢性酸中毒
三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四内脏器官继发性损伤
1.肺 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肾 是休克时易受损害的重要器官
3.心 有科室的酸中毒及高钾血症,低氧血症,也可加重心肌损害
4.脑
5.肝 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和肝衰竭
6.胃肠道 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压降低机体因代偿而进行血液重新分布,是胃肠到最早发生缺血和酸中毒,休克时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可减少70%
III. 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亦称休克早期
2.休克失代偿期 亦称休克期
IV.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
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
血生化
凝血功能
动脉血气
动脉血乳酸盐
胃肠粘膜
2.血流动力学检测
中心静脉压
肺毛细血管锲压
心排血量
3.影像学检查
4.判断性穿刺
V.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大量失血、失液或体液异常分布有关。
2.心排血量减少 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4.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与感染或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5. 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
VI. 护理措施
1.补充血容量
2.改善组织灌注
3.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4.维持酸碱平衡
5.维持正常体温
6.防治感染
7.预防压力性损伤和意外伤害
8.监测血糖
9.镇静镇痛
10健康教育
2. 第二节低血容量性性休克
低血容性休克,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体液丢失或体液积聚在第三间隙,使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失血性休克
病因
多见于大血管破裂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处理原则
1.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和脉率变化估计失血量
2.止血,如存在活动性出血,应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护理措施
1.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2.合理安排补液的种类、量及速度
3.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4.手术前准备
5.其他护理措施
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多于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急救处理
补充血容量,
镇静镇痛
手术治疗
预防感染
急救护理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其他护理
3. 第三节感染性休克
常继发于腹腔内感染,烧伤脓毒症,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由污染的手术或输液等引起,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临床表现
补充血容量
控制感染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糖皮质激素
正确采集标本
给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