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 方剂1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等。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居多,故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草”。
关于药理学整体大纲思维大搜图,包含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知识汇总。
第九版妇产科学异位妊娠,主要病因输卵管周围炎: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运行。
第九版妇产科学 自然流产章节思维导图,包含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类型、鉴别诊断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和方剂1
1. 解表药
1. 辛温解表
桂枝
辛、甘、温;属心、肺、膀胱经
辛温解表
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防风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胃
祛风解表
透疹止痒
胜湿止痛
祛风止痉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
散瘀止血
2. 辛凉解表
柴胡
苦、辛、微寒;归肝、胆、脾、胃、三焦经
疏散风热
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桑叶
苦、甘、寒;归肝、肺精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清利头目
疏肝行气
3.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灸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表实证
4. 桂枝汤
桂枝、芍药、灸甘草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风寒表虚证
2. 祛风湿药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秦艽
清热除蒸
清利湿热
五加皮
强筋健骨
3. 祛湿药
1. 化湿燥湿
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
和中止呕
醒脾化湿
苍术
辛、苦、温;脾、胃、肝
燥湿健脾
散寒解表
养肝明目
2. 利水渗湿
茯苓
甘、淡、平;心、脾、肾
利水渗湿
补中健脾
宁心安神
3. 清热利湿
茵陈
苦、辛、微寒;脾、胃、肝、胆
利胆退黄
除湿止痒
4. 藿香正气散
藿香、紫苏、白术、白芷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5. 茵陈蒿汤
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4. 清热药
1. 清热泻火
石膏
辛、甘、大寒;肺、胃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敛疮生肌
知母
苦、甘、寒;肺、胃、肾
滋阴降火
生津润燥
2. 清热解毒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肠
消痈散结
3. 清热凉血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牡丹皮
苦、辛、微寒;心、肝、肾
活血散瘀
4. 清热燥湿
黄芩
苦、寒;上焦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热安胎
黄连
苦、寒;中焦
黄柏
苦、寒;下焦
5. 清热解暑
青蒿
苦、辛、寒;肝、胆
清热解暑
退热除蒸
清胆截疟
6. 清热明目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肝、大肠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7. 清虚热
地骨皮
甘、寒;肺、肝、肾
清虚热
清肺热
8. 白虎汤
清热生津。热盛证。
5. 消导药
山楂
酸、甘、微温;脾、胃、肝
消食化积
行气散瘀
6. 泻下药
1. 攻下药
大黄
苦、寒;脾、胃、大肠、肝、心包
泻热通便
凉血解毒
逐淤通经
2. 润下药
火麻仁
甘、平,有毒;脾、胃、大肠
3. 逐水药
甘遂
苦、寒,有毒;肺、肾、大肠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4. 大承气汤
大黄、厚朴、枳实
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