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科】0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科】0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详细的总结了生理阶段,月经周期,激素特点,激素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生理
生理阶段(7)
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 性成熟期(生育期) 卵巢生殖与内分泌功能(性激素)最旺盛的时期 规律月经的出现→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绝经过渡期 常为无排卵性月经,月经不规律 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绝经后期 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但间质仍分泌少量雄激素
青春期
♦乳房萌发(11-12岁)→第二性征最早出现 ♦月经初潮(13-14岁)→最重要标志 ♦肾上腺功能初现(雄激素) ♦生长加速(雌激素、GH、IGF-1)
月经周期
月经
•月经: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初潮多在13到14岁,15岁后尚未引起重视)
♦正常周期
(28±7日),持续4-6日,月经量20-60ml →取决于增生期/卵泡期的长短
月经量>80ml→月经过多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因含有:前列腺素和大量纤维蛋白溶酶 (来自子宫内膜碎片)→故月经血不凝
子宫内膜周期
增生期(第5-14日)→雌激素
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C呈增殖状态——雌激素作用
增生早期(第5-7日)
①子宫内膜:增殖修复(1-2cm) ②腺上皮:低柱状 ③腺体:数目较少 ④间质水肿:较致密 ⑤螺旋动脉:中小动脉较直、壁薄
增生中期(第8-10日)
①子宫内膜:稍增厚 ②腺上皮:弯曲 ③腺体:数目多、伸长弯曲 ④间质水肿:明显 ⑤螺旋动脉:管壁变厚
增生晚期(第11-14日)
①子宫内膜:至3-5cm ②腺上皮:高柱状 ③腺体:更长、弯曲状 ④间质水肿:C呈星状成网 ⑤螺旋动脉:弯曲状,管腔增大
58同城,双11
分泌期(第15-28日)→雌孕激素
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呈分泌反应,利于着床——雌孕激素共同作用
分泌早期(第15-19日)
①子宫内膜:增厚、不平 ②腺上皮:糖原小泡 ③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 ④间质水肿:水肿 ⑤螺旋动脉:继续增生弯曲
分泌中期(第20-23日)
①子宫内膜:呈锯齿状 ②腺上皮:顶浆分泌 ③腺体:分泌达顶峰 ④间质水肿:高度水肿 ⑤螺旋动脉:进一步增生弯曲
分泌晚期(第24-28日)
①子宫内膜:10cm呈海绵状 ②腺上皮:糖原溢出 ③腺体:开口面向宫腔 ④间质水肿:更疏松水肿 ⑤螺旋动脉:小A增长超过内膜厚,血管腔扩张
月经期(第1-4日)→无激素,月经血(不凝)
黄体寿命14天 7-8天--高峰期, 9-10天--萎缩期(孕激素↓) 14天--死亡期
月经周期调节
下丘脑:GnRH(促性腺释放激素) ↓ 垂体:LH+FSH(卵泡刺激素)→糖蛋白激素 ↓ 卵巢:雌孕激素→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
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属于糖蛋白激素 泌乳素PRL→属于多肽蛋白激素 雌孕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
主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 同时: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系统 (28±7)日,持续4-6日,月经量20-60ml 长短取决于卵泡期长短(增生期)
激素特点
雌激素(2个高峰)
排卵前,有1个高峰期,→来自卵泡 排卵后期,还有1个高峰期→来自黄体
两个高峰,正反馈
孕激素(1个高峰)
排卵前,没有高峰,→不分泌 排卵后期,有一个高峰期→来自黄体
一个高峰
黄体生成素(LH)
月经周期最重要的激素,直接促进排卵 排卵前骤升,排卵后骤降
雌激素正反馈,诱导LH高峰 LH峰可判断有无排卵,可促进黄体生成
卵泡刺激素(FSH)
刺激卵泡生长
激素功能
雌激素:怀孕准备 为排卵受精做准备
(1)阴道:上皮增生变厚,阴唇发育丰满 (2)宫颈口:松弛、开放、黏液多而稀薄 (3)子宫内膜:增生期 (4)输卵管:促进蠕动 (5)水钠:促进潴留作用 →月经周期的6-7天可见羊齿状结晶
雌激素:为怀孕准备,促进相见 修路(阴道增生变厚) 开门洗澡(宫颈松弛,稀薄粘液) 铺床(子宫内膜变厚) 抓人(输卵管振幅加强) 喝水(促进水钠潴留)
孕激素:保胎 保护受精卵、排卵后
(1)阴道:上皮变薄,脱落 (2)宫颈口:紧张、关闭、黏液少而粘稠 (3)子宫内膜:分泌期 (4)输卵管:抑制蠕动 (5)水钠:排泄作用,体温升高0.3-0.5 →月经周期的22天左右可见椭圆体
共同作用:促进乳房发育
(1)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发育→打通管道 (2)孕激素: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分泌乳汁
图表
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
卵巢周期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①卵泡发育和成熟
基本生殖单位——始基卵泡
②排卵
——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③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卵巢性激素
雌激素——卵泡膜细胞(排卵前)
月经第7日(于排卵前), 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
孕激素——黄体细胞(排卵后)
排卵后7-8日
雄激素(少)——卵巢间质细胞和门细胞
高峰→排卵后7+8日
多肽激素和生长因子:抑制素、激活素
合成(以胆固醇为原料):孕→雄→雌激素
卵巢周期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功能层)
阴道粘膜周期
排卵前(雌激素):阴道上皮增厚、角化
排卵后(孕激素):表层细胞脱落
宫颈粘液
随雌激素水平
月经净后,雌激素浓度下降,分泌减少。 雌激素上升,分泌增多,排卵期变稀薄。
宫颈外口变大变圆(3cm),呈瞳孔样, 镜检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于第6-7日出现,排卵期最典型 ——排列成行的椭圆形(第22日左右消失)
输卵管、乳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