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正面管教
经典的儿童教育沟通图书,单看导图内容也能把握一些关键发沟通辅导要点。包括: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三种方式、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工具与方法。
经典变革管理课程笔记摘要,内容详实流程清晰。
标杆寿险公司优秀业务经理总监研讨班成果,三期研讨班优秀成果汇总整合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正面管教
引子
教育孩子时感觉到痛苦
方法错误
最重要的一句话(核心)
温柔但有边界
和善而坚定
无条件的爱,是家庭成功最坚定的基石
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
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价值的感知力
对自己在生活种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内省、自我反思的能力
人际理解、沟通的能力
整体把握的能力
判断能力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三种方式
严厉
带来反叛的4种负面表现(4R)
愤恨
埋下仇恨的种子
报复
反叛
退缩
悄悄做
大幅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导致自律性降低
骄纵
天性教育
让孩子没有自信,不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容易有成瘾性人格
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
是不是做到和善而坚定
规矩与孩子一起制定
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教养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
想想孩子离开了自己后,是否还有作用
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工具与方法
表扬的方法(尊重的概念)
父母肯定孩子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自尊非常重要的时机
不能用长者的角度来肯定孩子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依附于大人
要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如:你今天能帮我做这件事,我的内心非常感激。因为你所做的事叫“关心”,我能感受到你对爸爸的爱。
赢了还是赢得?
赢了
大人赢,孩子就输了
大人一直赢了孩子,孩子就习惯性地成为输者。
谴责孩子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那么没记性?
谴责是跟孩子划清界线的行为,让孩子独自承担带来的后果
应该与孩子共同承担后果
赢得
孩子有任何事情都会尊重家长
同理心的倾听
安慰孩子时:爸爸小时候也曾经XXX
孩子犯错成了一次陪伴孩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家长谴责的机会
学会道歉
3R原则
承认
和好
解决
正面管教的作者,也会犯错。就算你方法是对的,就算是爱自己的孩子,也难免会犯错
当孩子学会道歉后,家庭互动中就有特别多修复的机会。
教会孩子社会价值感
14天修复理论,抑郁的坏心情,持续做14天的好事就可以改观
多做好事
能提高自我认同感
信心
没有信心就 缺少归属感:我不属于这个家 价值感:我没啥用
缺失信心后产生的不良行为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支配或自主
报复,比如伤害自己
自暴自弃,说什么就是什么
童年的时候不处理好这四个偏差,成年后会用在周围的同事、亲人、配偶身上
注意区别做错事,不一定是不良行为。如孩子打破东西,属于正常行为
如何识别不良行为
由内而外
孩子让你恼怒、着急、内疚或者烦恼
让你感觉到威胁、受到挑战、感觉到被打败
寻求权力
让你感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让你感受到无能为力、绝望、无助
自暴自弃
由外而内
要求停止,孩子停止后再次做
要求停止,不听,并且言语顶撞、消极抵抗
权力斗争
孩子以一些破坏性行为或伤害你、反击你
孩子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
如何解决上述偏差行为
总则:建立感情,对他表达你对他的心意,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并且表扬他,让他知道父母对他有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完成确定的任务
拥抱他
创造特别时光
全心陪伴孩子
营造跟孩子的特别时光
能学会独立
会意一笑
与孩子约定独特的暗号
避免特别的服侍
跟正常孩子应该有的就够了
退出争论
一起解决问题
要确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规定孩子的行为
告诉孩子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跟孩子说出爱与关怀
不还击
始终保持友善的态度
回应孩子的情感
与孩子沟通:你这么做,内心一定很痛苦吧
一起解决
训练孩子
教他很多方法,先给他一些简单的任务
任务完成后给他足够的激烈和肯定
不要肯定以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合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
工具
积极的暂停
出现偏差行为的时候,约定暂停
原则
花时间训练
让孩子理解这个方法
让孩子自己布置自己的暂停区,冷静思考的空间
事先跟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如果感觉好起来后,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作出弥补
启发式问题
尽量少用“为什么”
“为什么”容易让对方感受到谴责
发自内心的想要问这个问题,帮助孩子开阔视野
鼓励与赞扬
表扬孩子,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肯定他的动机与过程,而不是肯定他的结果
家庭会议
每周一次
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
对下周活动的讨论
计划下周的娱乐活动
家庭会议应与全家人参与的活动来结束
需要正式的,有秩序的形式
让孩子学会开会解决问题
单亲家庭不是一个失败的家庭
单亲家庭是来一种家庭形态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家长怎么看待这件事
让孩子感受一样的爱
其他
孩子的感知能力强,解读能力差
父母像孩子的导游
给孩子解释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孩子童年追求的两样东西
归属感
价值感
未被满足,会在孩子婚后释放,成为大量争吵的根本原因
14天修复理论
逻辑结果VS自然结果
逻辑结果
如果XXX,则XXX
容易演化成惩罚
拿孩子正确的行为交换一些奖励,破坏无条件的爱
自然后果
如:不做饭,就没饭吃
本书讲述:把孩子培养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方法
一定要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而不是激动的时候,被情绪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