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伤寒论常用药
根据倪海厦老师《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整理,将伤寒常用药列出来供大学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1-13 14:58:05 甘肃伤寒论用药分类(常用药、2次以上)
1. 甘草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甘草为调合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毒,补脏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容川】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芪同,但黄芪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禁忌】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2. 桂枝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主治】桂枝为发表解肌要药。主温经通脉,表虚中风,治手足痛风,伤寒头痛,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行肺气,散寒邪,调和营卫,横通肢节。
【容川】色赤味辛,入心肝助火,但桂枝实因苓泽之利水,方能入水以化气,可以导心火以下交于水,故多用之以降冲逆之气,加入补血药中,因而能温通血脉,桂枝能散四肢,质较坚实,故桂枝能兼走筋骨。味辛又得土之气,故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
【禁忌】凡阴虚火炎,温病大热,喉症血症均忌。
3. 姜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珠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干姜为除寒散结要药,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四肢逆冷,中寒霍乱,冷痛疝气,寒泻腹痛,开脏腑,宣脉络。
【容川】干姜炮制则温而不烈,性轻而上浮,而四逆理中,则千姜不炮,取其性烈,乃能去寒,能温土中之阳,阳出则阴消,为治寒湿之药,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能补脾之火,是以土治水。
【禁忌】生姜干姜炮姜禁忌同,久服伤阴损目,误服劫津耗液,凡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胀痛均忌。
4. 大枣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杀乌头附子天雄毒
【主治】大枣为补中益气,和解百药要药,主养脾平胃,调荣卫,生津液,润心肺,治虚损。
【吴克潜】古方中多用大枣,因欲调和营卫,使气血流通津液输布,百药都须其协助,因此方中多用姜枣甘草等,经云: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大枣甘温,专补脾胃,令津液自生,使十二经脉皆通畅,今医以温脾健胃时多选用红枣,滋阴养胃则用黑枣,而红枣即大枣,黑枣生于南方,黏液多而温性少,又名南枣,著名方剂有大枣汤(大枣十五枚,附子一枚,甘草一尺,黄芪四两,生姜二两,麻黄五两)治历节疼痛甚良
【禁忌】生枣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忌与葱鱼同食,大枣多食壅气助湿,凡中满者,小儿暗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
5. 芍药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一名白木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主治】白芍为泻肝安脾,缓中去水要药,功能养血散瘀清热利肠,止腹痛,治痢疾,治胎产前后诸病,为女科良药
【容川】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
【禁忌】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肠胃中觉冷,均忌,反藜芦恶芒硝,鳖甲,小蓟。
6. 半夏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生山谷。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生姜解半夏毒
【主治】半夏为除湿化痰,止呕止哕,开郁发表要药,主和胃,健脾,消积,化涎,顺气止咳,平逆止吐,治心痛,痞结,水饮,痰气,救五绝。
【容川】此生当夏之半,其根成于秋时,得燥金辛烈之气,故主降逆水饮,为阳明之药,此为真性。
【禁忌】一切血症及阴虚血少,津液不足之病,均忌,孕妇禁用,用姜佐则无害,反乌头,忌饴糖海藻羊血
7. 人参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通行周身补五脏之气,泻五脏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芪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材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8. 附子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一名茛。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
【主治】附子为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主寒湿痿躄,症瘕积聚,命门火衰,脾胃虚寒,治寒霍乱转筋,阳气暴脱,及真寒假热,阳气欲散,疗寒痰,寒痛,阴疽。
【容川】人身之气,生于肾中一阳,实则借鼻孔吸入之天阳,胚心系,引心火下交于肾,附子可以振肾阳以蒸动其气。其色纯黑,味辛烈,能从下焦扶阳补气,凡极阳极阴,皆有毒,附子之烈,正因其纯是坎阳之性,可以大毒,与肉桂不同,肉桂是补火,属地二之火气也,附子是助热,热生于水中,是得天水之阳,故附子入气分以助阳,能补命门之火,是以火化水,为肾与膀胱要药,火炙则无毒,水中之阳毒,过火则散,此阴阳相引之意。今用盐腌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正法也,举凡温药皆秉木气,唯附子是水中之阳,为温肾达阳之正药,而得木火者,为得地二之火,能秉水中之阳,是得天一之阳。
仲景用炮附子,是制其毒也,用生附是以毒追风,毒因毒用,一生一炮,有一定之理。
【禁忌】乌头附子,用豆腐蒸熟或黑大豆蒸熟者,谓之熟乌头熟附子,味淡而力薄,不能用以救急,生者仅去皮脐,味咸而力猛,可以救急,宜慎用之,经疏曰,一切阳证火证热证,阴虚内热,血液衰少证,均忌,忌豉汁,畏饴
9. 麻黄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性味】味苦,性温散,无毒。
【主治】麻黄为发汗解散要药,功能退热平喘利水,主伤寒表实无汗,治肺实喘逆,通利水道。
【容川】虽其茎直上,但却如草之丛生,故能上升又能外散,其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阳之气,故专主气分。一般取其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轻扬,故能发汗,能通阳气,直走鼻皮毛,其根坚实味涩,故能止汗
【禁忌】平日阳虚,胰理不密之人忌之,诸虚有汗,肺虚痰嗽,气虚发喘,均忌。
10. 茯苓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茯苓为利水行痰,通补兼长要药,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治烦满咳逆,水肿淋沥,能除湿益燥,开胃平呕,除虚热,安心神
【容川】茯苓得木之气,又能疏土,故能化气行水。
【禁忌】恶白敛,畏地榆雄黄秦芜鳖甲,忌米醋及酸物,凡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精滑均忌,入补药,宜乳蒸晒干用
11. 白术
【本经原文】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全身性的寒且湿,去湿靠白术, 湿要有出路,靠茯苓,由小便导出来,去寒靠炮附子,炮附温中, 生附温经,血脉、神经都温到;用柴胡把药导到三焦油网上面
【主治】白术为健脾胃要药,功能利水去湿,和中调气,外科用托疡疮。
【容川】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之阳,尤以浙产之油质最厚,可补脾之膏油,油不粘水,故能利水,其气香味甘而苦温,能升发,故补脾温土,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
【禁忌】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血,齿血,咽塞,便秘,滞下均忌,溃疡用之反生脓作痛,忌与蛤雀桃李崧菜青鱼同食。
12. 杏仁
【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性味】味甘苦,性温,有小毒。
【主治】杏仁为咳逆痰气要药,主咳嗽气急,能下气平喘,治风寒痰滞,能宣肺解肌,除风散寒,润燥消积,利胸膈气滞。通大肠气闭
【容川】杏仁有油,但得苦味,无辛烈之气,故降而不及。色白属金,降气行痰,气降则血降,故凡吐血必咳痰,痰为气分,因气逆而血升,故引出其血也。
【禁忌】凡杏子性皆热,小儿多食致疮痈膈热,多食动宿疾,产妇尤忌,杏仁双仁者有毒能杀人,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痰者均忌,恶黄芪葛根。
13. 大黄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主下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性味】味大苦,性大寒,无毒(或作有毒)。
【主治】大黄为泻实热,荡积滞要药,主血闭热结,功能下甀破症,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调中化食,大便燥结,女子经闭。
【容川】大黄味苦大寒,形大而气烈,得地火之阴味,色黄,为火之退气所发见,故能退火专下血分之结,以味厚有烈气,味既降又得气之助,故走脾胃,下行更速更远。寒性皆下引。其纯于苦味,又有雄烈之气,以气行其苦味,则走而不守。与黄连之守而不走,正好相反。大黄是治火之药,禀地气,入后天之血分也。
【禁忌】凡气分病,及胃寒血.虚,妊娠产后,均忌。
14. 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游,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黄芩为清热要药,功能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肝胆之火。主治黄疸,肠避泄利,风热,湿热,天行热疾,女科养阴安胎
【容川】黄芩味苦,中多空虚,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气之孔道主相火,故主清相火,火逆呕苦、黄芩为正药。此药苦而色绿,故能入胆
【禁忌】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忌。
15. 黄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游,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游下痢,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禁忌】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不足内热均忌
16. 枳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枳实为破气行痰要药,主破结实,消胀满,治胸胁痰癖,心下痞痛,消食散血,去胃中湿热。
【容川】枳壳为木实,有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其味比厚朴轻,故理胃气。
【禁忌】肺气虚弱,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风寒入肺气壅,及咳嗽阴虚火炎,与一概胎前产后,均忌
17. 厚朴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厚朴为下实散满,袪湿健胃要药,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气血痹,湿霍乱,治中风伤寒头痛,反胃,冷痛,腹满喘咳,杀肠中虫
【容川】厚朴本皮,味比枳壳更重,故理脾气,故仲景用枳壳治心下满,用厚朴治腹痛,此为此二药轻重之别所在。厚朴行大肠之气,故肺气得泄。仲景治喘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即因于此。
【禁忌】恶泽泻磁石寒水石,忌豆,性能耗气,凡脾胃虚者忌之,孕妇无故亦忌用。
18. 细辛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弘景】含之去口臭。
【主治】细辛为风痛要药,功能深入散风袪寒,主治咳逆上气,风湿,痹痛,头痛,齿痛,泄热破痰,开窍行水。
【容川】细辛形细色黑,故入少阴经,味大辛,能温散少阴之风寒,而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能达水中之阳,故能逐水饮。
【禁忌】升燥发散性烈,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均忌。
19. 石膏
【本经原文】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坠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又名寒水石。
【性味】味甘辛,性微寒,无毒。
【主治】石膏为清凉解热要药,主治肺胃三焦气分之热,大渴热狂,能解肌发汗,又能清热止汗。
【容川】得石之性多,味虽咸而不甚,且此山之石即能生水,流而为泉,是故此石纯具水性,禀天水之寒,故能清热。
【禁忌】伤寒中风太阳症,少阳症之往来寒热等均忌,真寒假热之症或因里虚引起之虚热症亦忌,有金疮下乳亦忌,胃家寒症者亦忌,恶巴豆畏铁。
20. 当归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一名干归
【性味】味甘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当归为补血清血要药,主一切血虚血浊,治瘘弱,痹痛,诸疮,破恶血,生新血,补女子诸不足,为调经良药。
【禁忌】性滑润,泄泻者慎用,脾胃薄弱者忌,用时须它药来佐。
21. 川芎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及妇女一切气郁血郁,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
【容川】川芎之味更辛苦于当归,得木火之性尤烈,苦而兼辛,有生血之功,质不柔润,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则性温而有生血之功,苦而不辛,则性凉而专主泻血,温者阴中之阳,是风木本气,故入肝经,根又主上升故能至于巅顶,以散风寒,气滞血瘀,寒热身疼,女子经闭不通,当行血中之气。
【禁忌】其性疏散,不宜久服,反能损肝,畏黄连,伏雌黄。
22. 阿胶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阿胶为养阴清热要药,主清补肺脏,滋益肝肾和血液,坚筋骨,治风痛,虚劳喘嗽吐血,妇人血枯经闭,崩中带下
23. 栀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鼓鼻,白癞,赤癞,疮疡。生川谷。一名木丹。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栀子为泻火要药,主五内邪气时热,心烦懊愦,泻三焦火,清胃脱血,治五种黄病,通小便,解消渴。
24. 柴胡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柴胡为发表清热要药,功能散三焦肝胆诸经之热邪,主治寒热疟疾,口苦耳聋,头痛眩晕。
【容川】柴胡一茎直上,花清香,故能升散郁结。专治胸前逆满,太阳经气陷于胸中,不得外达,以致胸满,唯柴胡能透达,其色青,生于春而采于夏,得木火之气,从中土以达木火之气,使不侮肺也,故功能透胸前之结,仲景用柴胡以治少阳,少阳为水中之阳,发于三焦,以行媵理,寄居胆中,以化水谷,故必三焦之膜网通畅,肝胆之木火清和,则水中之阳乃由内达外,柴胡茎中虚松,有白丝通气,象人之三焦膜网,少阳木火,郁于媵理,而不达者,则作寒热,柴胡能达之,阳气得发散,且味清苦,良柴胡须用一茎直上,茎色青,叶生四面,细如竹叶,开小黄花者,乃为真柴胡,此为仲景所用。四川梓潼产柴胡最佳,价极廉。今多不知用,因药典有软柴胡,银柴胡,红柴胡等,皆以假乱真,柴胡入肝经。附银柴胡:柴胡之产于陕西银州者,色黄白而大,味甘性微寒,凡热在骨髓者,非此不除,为清热凉血之品,优于发散而推陈致新,治虚劳者酌用之
【禁忌】凡虚人气升呕吐,及阴虚火热炎上,法同所忌。
汪昂曰凡胁痛,多属肝旺,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左胁痛宜治活血行气,右胁痛宜消食行痰,因胁痛须开郁,故加柴胡则皆宜也
25. 芒硝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性味】味咸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朴消主软坚化积,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清热泻下,外用消食化积。
【容川】咸味虽重,尚未至于极,故犹有寒水石之性,能大下其火。凡盐味之咸。内皆有火热之性,而水中之火即是命门之火也。微咸之味者,皆能引火下行。大咸者能助火升发也。芒硝得水中阴凝之性,味咸能软坚,下气分之热,以其得水之阴味,未得水中之阳气,故降而不升,能降气分之热,是治热要药,与大黄入血.分治火要药不同。
【禁忌】辛香走窜,不宜多用。
26. 知母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堤母。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知母为清凉解热要药,功能泻肺火,清胃火,下水消肿,利二便。
【容川】知母叶至难死。拔之犹生,即知其得水气多,故能清气分之热。
【禁忌】能滑肠,泄泻者忌,阳痿及易举易痿,脾弱饮食不化,胃虚不思食,均忌,勿犯铁器,得黄相及酒良
27. 粳米
【性味】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色白入肺。
【主治】和胃补中,除烦清热,煮汁止渴。
28. 龙骨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龙骨为固敛正气,镇纳浮阳要药,主安心神辟惊烦,治泄痢脓血,崩带遗精,镇喘逆,敛虚汗,收疮口,疗脱肛
【禁忌】收摄太过,若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川椒,忌鱼及铁器
29. 牡蛎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性味】味咸,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牡蛎为软坚利水,敛汗固肠要药,主益肝肾,除老血,治伤寒,留热在骨间,化痰破积,去胁下坚满。涩大小肠。清热安神
【禁忌】恶麻黄细辛吴萸伏破砂,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30. 黄芪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黄芪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症治痈疽,托毒止痛
【容川】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耆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黄芪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黄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黄芪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黄芪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禁忌】黄芪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31. 桃仁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今名桃仁。桃花---杀疰恶鬼,令人好颜色。桃枭---在树不落,微温,主杀百鬼精物。桃毛---平,主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桃蠹---杀鬼,辟邪恶不祥。生川谷。
【性味】味苦甘,性平,无毒。
【主治】桃仁为破血润燥要药,主行甀血,消心下坚硬,治血晕血痞血积血痢,血热燥痒,蓄血发狂,通月经。
【容川】桃花红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生气,是正入心中,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桃仁主之
【禁忌】生桃实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疽,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之,作脯食,益颜色,肺病宜之。桃仁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或不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故凡经闭由于血枯,产后腹痛由于血虚,大便闭涩由于津液不足者均忌,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32. 桔梗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有小毒。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生山谷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
【主治】桔梗为宣肺祛痰要药,功能治痰壅气逆,胸胁气痛,利咽喉,治肺痈。
【禁忌】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33. 泽泻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其叶如车前草,味亦相似。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主治】泽泻为渗湿利尿要药,主风寒湿痹,逐膀胱三焦停水,通淋沥,止遗泄,利小便,消肿胀。
【大明】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
【元素】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
【禁忌】凡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均忌。
34. 五味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性味】味酸(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五味俱备)性温无毒。
【主治】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补不足。
【容川】五味子酸敛肝木,得金收之性,使木气不上逆,则水火二者皆不上冲于肺,其味酸而质润,囊大而中空,有肺中空虚之象,又生于叶间,其性轻浮,故专攻敛肺生津。这是药能敛肝故能敛肺也。性极沉。
【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气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均忌。五味子本兼滋补及收敛之长,故祛痰止咳治肺气虚而似实者,效倍之。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咳嗽,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丹溪曰五味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即是暖水脏,故乃火热嗽必用之药,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35. 葛根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葛根为发汗解肌升阳散火要药,主消渴大热,伤寒中风,治头痛,泄泻,开胃气,解酒毒
【容川】葛根其根深,能以地中水气,上达于苗叶,其苗极长,象人身之太阳经,从膀胱水中,达阳气于经脉,以卫周身,故入太阳经。葛根气味较平,故发散而不伤血,根深能引水气,上达苗叶,故兼能升津液以治太阳之痉。其根色纯白,属金,又能吸水气上升,是金水相生之物,故又能引津气治阳明之燥,故入太阳阳明二经。与升麻不同,葛根根实,故升津不升气,升麻根空,有孔道以行气,故升气而不升津。
【禁忌】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也,丹溪曰已见红密点,不可服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烂。
36. 滑石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身热泄游,女子乳难瘙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生。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滑石为去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通六府九窍津液。上开肌理下通膀胱,治淋疾,水肿,黄疸
37. 干地黄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熟地补血、生地凉血
【主治】干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功能凉血热,滋肝肾,养心益肺,通血脉逐血痹
【容川】产中州,得土深水厚之性,内含润泽之湿也。原色为黄,制后为黑,故人知地黄之能滋肾阴,不知地黄实滋脾阴,内经云脾为阴中之至阴,地黄以湿归脾,脾阴足,则肝肾自受其灌溉。其不辛温,故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变化、以成血色。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禁忌】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均忌,忌铜铁及茶,得清酒麦冬良。
38. 麦门冬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麦冬为润肺清火要药,主治肺中伏火,痰多,心腹结气,肺弱胃弱,津少口渴,止咳嗽,疗肺病吐脓血。
【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噫,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定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禁忌】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作泻均忌,入补药,酒浸良。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
39. 蜀椒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毒。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瘁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蜀椒为散寒祛湿,补火温中要药,主邪气咳逆,寒热痹痛,宣肺燥脾,治骨节皮肤死肌,止呕逆,伏鱿虫。
【容川】辛温以散寒湿,能杀虫化湿
【禁忌】久服令人失明伤血脉,多忘乏气,杏仁为使,得盐味佳,中其毒者,火麻仁浆解之,闭口者有毒勿用
40. 蟅虫
【本经原文】味咸,寒,有毒。治心腹寒热洒洒,血积,症瘦,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生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一名地鳖
【性味】味咸,性寒,有毒。
【主治】蟅虫为破症瘕下血积要药,主心腹寒热,留血积聚,治乳脉不通,妇人经闭,产后血积,折伤瘀血
【禁忌】用皂荚莒蒲,无瘀血停留者忌,孕妇慎用
41. 虻虫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瘦,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又名蛇虫,寄生于牛身者为真品。名牛虻
【性味】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活血化瘀,专攻妇女子脏之瘀,与少腹中之瘀血
【容川】妄虫为飞而食血.;故主行上下之血。可以攻血
【禁忌】下利者忌用。
42. 水蛭
【本经原文】味咸平,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瘦,积聚,无子,利水道。生池泽。一名至掌
【性味】味咸,性平,有毒。
【主治】水蛭主逐恶血,破征积,治折伤坠扑,蓄血疼痛,堕胎通经,外治肿毒
【容川】锐而善入,又能允血,故主攻血积。【灵胎】逐瘀破积。
【禁忌】破血泄结之品,不可轻服,误吞水蛭,入腹难死,久则生子,食人肝血,腹痛难忍,面目黄瘦,用田中泥一两,雄黄二钱为丸,分四服,开水下,即随大便而出,桂圆肉包烟油吞之,即下,此物畏石灰食盐
43. 百合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山谷。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百合为清凉退热要药,主润肺宁心,清热止咳,补中益气,治百合病,肺病,吐血
【禁忌】中寒者勿服。
44. 乌头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大毒。治中风,恶风洒洒,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生山谷。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性味】味辛,性热,有大毒。
【主治】乌头为扶元回阳,补火退寒要药。功同附子。
45. 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糖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46. 防己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
【性味】味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防己为通膀胱利小便要药,主行全身祛风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治水肿,淋病散痈肿恶结
【容川】能去湿热,属苦降之品,其形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味似龙胆,能利水行
【禁忌】凡肾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舌苦干,肾虚小便不利,及产前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均忌
47. 橘皮(陈皮)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胸中瘦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又名橘皮。今之陈皮。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陈皮为宣通疏利要药,主行气健胃,去湿化痰,能发散清热,消积水气。
48. 猪苓
【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孩疟,解毒,蛊症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生山谷。一名豭猪屎。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猪苓为行水渗湿要药,主肿胀腹满,热渴懊愦,治淋肿,白浊子淋,尿闭,开蕨理,泻膀胱。
【禁忌】猪苓利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元素曰,淡渗大燥,能亡津液,无湿者忌之。
49. 赤小豆
【性味】味辛(或作甘酸)性平,无毒。
【主治】赤小豆为行水散血,消肿解毒要药,主排痈肿脓血,水气肿账,治脚气,利小便,疗一切痈疽恶疮发背,内外可用。
50. 升麻
【本经原文】味甘辛,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气毒蛊,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疡,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天。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升麻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治斑疹疮毒,时气寒热,阳明胃经风邪。
51. 鳖甲
【本经原文】味咸,平,无毒。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鳖甲为益阴除热散结要药,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治老疟疟母,骨节间劳热,消肿下甀,能堕胎。
52. 葶苈子
【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生平泽及田野。一名大室,一名大适。
【性味】味辛苦,性大寒,无毒。
【主治】葶苈子为下气行水要药,功能降肺气,逐痰饮,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肿
【容川】葶苈子多油,当能滑利,又有辛味,与巴豆之辛有油相似,其味苦,与大黄之苦而滑润相似,故葶苈子隐含巴豆与大黄二者之性,故能大泻肺中之痰饮脓血,性极速降,是猛药类,故仲景配以大枣补之,入药前须要炒过,不炒则不香,不能散
【禁忌】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虚无气以化者均忌,肺气虚者亦忌,宜大枣为辅、恶僵蚕。
53. 吴茱萸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主治】吴茱萸为下气开郁,除风寒湿要药,主温中逐寒,驱风散热,止痛疗痹,治心腹冷痛,下焦冷气,中寒中恶,呕吐泻利,亦杀虫,治口舌生疮。
【容川】吴茱萸味辛气烈,去湿极速。辛而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水饮,行滞气。专治肝寒之吐逆,此药虽不上头,然可以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冲入头,故仲景用之治头痛如破,此为治脏腑而经脉自治也。
【禁忌】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动火昏目发疮,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凡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均忌用吴茱萸。
54. 栝蒌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瓜篓实为润肺降气要药,主祛痰止嗽,涤胸中垢腻,润心肺及胃,治吐血,天花粉主消渴,烦满大热,通乳消肿。
【容川】花粉清热,入气分,色白味苦而有液,故泻热之功轻,入胃生津之力重。瓜篓实能治膈间之结气,因篓之膜似人胸之膈膜,又似人腹之象,又治大腹之气,因子有油而气烈,包有瓠而味苦,捣烂合用,能解膈膜之痰火
【禁忌】脾胃虚寒作泄者忌,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忌铁。
55. 薤白
【本经】主金疮,疮败。调中助阳,散血生肌,泄下焦太肠气滞。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薤白为滑利散结要药,主胸痹剌痛,泄痢后重,温中助阳,下气散血,除寒热,治带下
【禁忌】发热病不宜多食,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瘦。
56. 豆豉
【性味】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木,令水火相济
【主治】主治心中懊愦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57. 黄柏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柏为除热杀虫,坚肾益阴要药,主结热,黄疸,诸痿,瘫痪,治诸疮痛,泄痢,下血,泻膀胱相火,疗淋浊白带,肠胃结热。
【禁忌】恶干漆,伏硫磺,阴阳两虚,脾胃薄弱者均忌。
58. 薏苡仁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无毒。
【主治】薏苡仁为除湿行水,健胃补肺要药,主除筋骨邪气,拘痹不仁,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治脚气。
59. 茵陈蒿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今名茵陈蒿。
【性味】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茵陈蒿为黄疸要药,功能除湿利尿,主治脾胃湿热,天行时热,周身发黄,以此为君
60. 甘遂
【本经原文】一名主田。味苦,寒,有毒。治大腹疝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生川谷。
【性味】味苦甘,性寒,有毒
本草里面最强的排水的药有甘遂、芫花、大戟
【主治】甘遂为行水要药,主治身体浮肿,腹胀,囊肿,攻决痰水,利大小便。
【禁忌】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蛊胀,谨慎用之,恶远志,反甘草
61. 赤石脂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搔,久服补骨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性味】性味酸辛,性大温无毒。
【主治】为固肠收敛要药,主治赤白久痢,赤白带下,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62. 代赭石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鬼症,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生山谷。一名须丸。
【性味】味苦甘,性寒,【或作平】,无毒。
【主治】代赭石为镇虚祛,养阴血要药,功能避邪毒,治气逆,痰逆,反胃,血中热,血痹,血痢,女子赤白带下。
【容川】赭石重镇,其色赤,又入血分,故一名血师,因其能降血也。血为气之宅,故旋覆花代赭石汤,止噫气者,正是行血而降其气也。
【禁忌】下部虚寒及阳虚阴痿者忌,胎前慎用,畏天雄附子,凡使,醋淬,研末,水飞用。
63. 蜂蜜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蜂蜜为润脏腑要药,主益气补中,滋养脾胃,调和营卫,治五脏不足,肠胃燥结肌肉疼痛,除心烦,疗肠游,作桩入谷道,导便秘。蜂蜡为止血,安胎,补益药,治孕妇胎动下血有殊效,又为硬膏基础剂。蜜蜂子为补虚,解毒药,治麻风病及肠寄生虫结聚腹痛滇越等地常以油炸佐膳。
64. 饴糖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65. 蜀漆(常山)
【本经原文】味辛,平,有毒。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症。生川谷。又名常山。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主治】蜀漆为驱痰截疟要药,主祛老痰积饮,治新久诸疟,能引痰上行使吐,下行使下,逐水消肿,杀虫,疗蛊。(春夏用蜀漆,秋冬用常山)
66. 猪胆、猪肤
【性味】猪胆汁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清心明目,凉肝胆,治目赤目翳,小儿暗瘦,著名方剂有猪胆汁方。(用猪胆汁和醋少许,灌入谷道中,少顷大便出宿垢),治阳明热结于下,大便不通者。
67. 瞿麦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关格,诸整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句麦。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瞿麦为利水破血要药,主五淋,治小便瘥闭,月经不通,降心火,利小肠。
【禁忌】瞿麦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及水肿鼓胀脾虚者均忌,能堕胎孕妇忌用,恶嫖蛸,伏丹砂。
68. 文蛤
【本经原文】主恶疮,蚀五痔。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女人崩中漏下,止烦渴,利小便,化痰软坚,敷治口鼻中蚀暗,恶疮五痔。
69. 瓜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虫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即甜瓜之蒂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上焦之实症,以吐取之,浊痰壅塞,全身水肿等实症。
70. 鸡子黄
【性味】味甘性平。
【主治】镇心安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散热定惊。止嗽止痢,利产安胎。用醋煮食,治赤白久利。胎衣不下,吞卵黄二三枚,解发刺喉,令吐即下。取蛋壳,细研,调以麻油,擦痘毒神效。
71. 牡丹(丹皮)
【本经原文】一名鼠姑。味辛,寒,无毒。治寒热,中风,瘪瘫,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生山谷,一名鹿韭,今名丹皮。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或作性温),无毒。
【主治】丹皮为理血要药,功能清伏火,凉血热,通月经,排瘀血。主治胎前产后,冷热气血之病,为女科良剂。
【容川】其色味如红花,而根性主下达,与花不同,故主内及泄中下焦之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丹皮主之。气通则热不蒸,此为治热之变法也。色赤味苦,泻火,即能泻血。
【禁忌】入血凉血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经血过期不尽,均忌与行血药同用。忌蒜及芫萎铁器。
72. 紫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治牛病。生山谷。一名牡蒙。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紫参为破血通经要药,功能治心腹寒热积聚,产后恶露不行。
73. 竹叶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治风痉。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性味】味辛平,性寒。
【主治】竹叶为解热,祛痰,止渴,镇静药,止消喝,热狂烦闷及小儿警痫。压丹石毒
74. 白头翁
【本经原文】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有毒。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瘦积聚,瘘气,逐血,止痛,治金疮。生山谷及田野。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功能泄热凉血,治毒痢赤痢,下血腹痛,及妇女经闭。
【容川】白头翁一茎直上如柴胡,所以能治下痢后重者,升散郁结也。其无风动摇,有风不动,色白有毛,凡毛皆得风气,采于秋月,得金木交合之气,故能熄风,从肺金以达风木之气,使木不侮土,故功在升举后重,而止痢疾,又其味苦,是治风热之妙药,仲景治产后中风,及痢疾后重者,走取其熄风火,达肝阳也
【禁忌】滞下胃虚不思食,及完谷不化,泄泻由虚寒寒热而不由湿毒者,均忌,得酒良
75. 旋覆花
【本经原文】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黑,色媚好。其根味辛,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生平泽。
【性味】味咸,性温,无毒(或作有小毒)。
【主治】旋覆花为下气祛痰健胃行水要药,主治肺胃气虚,痰水胶结,上气喘急,根能续筋断
【容川】旋覆花味微咸,花黄色,滴露而生,得金之气多,得水之气少,故润肺而利金降痰
【禁忌】无。
76. 通草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又名白通草。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主治】通草为利水退热要药,主泄肺热利阴窍,舒胃气,除水肿,治五淋,下乳催生
77. 蛇床子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病,恶创,久服轻身。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蛇床子为疏风去湿强阳益阴要药,主治下焦留湿,男子阳痿湿痒,女人阴肿痛痒。恶疮湿癣。外用煎汤浴良。
【禁忌】肾家有火,下部有热。及阳易举者,虽有湿,宜醉酌用之。恶丹皮,巴豆,贝母,伏硫磺。
78. 麻子仁
【本经原文】味辛平,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今名麻勃(花粉),火麻仁(果仁)。
【性味】麻仁味甘,性平。麻勃味辛,性温。
【主治】麻仁为滑润,行血,除风,强壮药,治大便燥,乳汁少,热淋经闭。麻勃为除风,通经,健脑药。
79. 秦皮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风寒湿痹,洒洒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秦皮为收敛除热要药,主痢疾带下,男子少精,治风湿痹,目中翳膜,除肝热,补下焦
80. 雄黄
【本经原文】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恶物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主治】雄黄为蚀疮杀虫要药,主辟邪气,疗诸疮,解毒,为外科要剂,亦可内服。
81. 薯蓣(山药)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又名薯豫。又名山药。今名淮山。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主治】署豫为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清虚热,治虚羸,长肌肉,补心益肾,疗健忘遗精,生捣敷痈疮,消肿硬。
82. 柏子仁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叶侧生者入药,名侧柏叶,实名柏子仁,亦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柏子仁为滋润要药,主养心气,润肾燥,除风湿,治痹痛,疗恍惚虚损,养肝舒脾
【禁忌】肠滑做泻,膈间多痰,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做泻者均忌。
83. 肉桂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又名肉桂。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
【主治】肉桂为温补要药,主扶火助阳,温中逐寒,能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破沉寒痼冷,疗霍乱转筋,心腹诸痛,疝瘦奔豚。
【容川】肉桂比枝味更厚,气更凝聚。乃木之极致,大辛则大温,能益心火,为以木生火之专药,其实是温肝之品。肝为心之母,虚则补其母也,心肝皆司血分,故肉桂又为温血之要药,仲景用肾气丸,是接引心肝之火使之下归于肾。
【禁忌】忌生葱石脂及火炙,凡阴虚内热。液少口干者慎用,食木实或瓜类中毒,及闭口蜀椒中毒,俱用肉桂煎汁饮之可解。
84. 酸枣仁
【本经原文】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性味】味酸,性平,无毒。
【主治】酸枣仁为宁心敛汗要药,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烦心不眠,虚汗烦渴,治四肢酸痛湿痹,益肝养筋
【别录】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
【禁忌】凡肝胆心脾有实邪热者,禁用,以收敛故也。
85. 射干
【本经原文】一名乌扇,一名乌蒲。味苦,平,有毒。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生川谷田野。
【性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射干清火解毒散血消痰要药,主咽喉肿痛,咳逆上气,降实火,利大肠,治积痰瘀.,热气结毒。
【容川】射干微苦,利喉中之痰
【禁忌】性不益阴,凡脾胃弱,脏寒,气血.虚,病无实热,均忌
86. 贝母
【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瘦。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
【性味】味辛苦,性平无毒。
【主治】贝母为祛痰治咳要药,功能散结泄热,润肺清火,治烦热疮疡。
87. 皂荚
【本经原文】味辛,咸,温,有小毒。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结实名皂荚,以肥而多脂为良,其刺亦可入药
【性味】味辛咸,性温,有小毒。
【主治】皂荚为通窍搜风拔毒杀虫要药,主风痹死肌,消痰涎,破坚症,治肠痈腹痛,溃散疮疡。
【禁忌】药性颇峻,中病即止,凡由阴虚火炎,煎熬成痰,热极生风,至卒然仆蹶,不可遽用稀涎,耗其津液,致经络无以营养,为拘挛偏废之病,孕妇亦忌,畏空青人参苦参,伏丹砂粉霜硫黄破砂。
皂角刺——即皂树刺,味辛性温,无毒,主通关窍,消痈疽,搜风,杀虫,治风病,腹内生疮,妇人妒乳,胎衣不下。功同皂荚而力更锋锐,能直达病所,通风涎咽喉阻塞、治痈疽未溃均妙,痈疽已溃者、气虚者与孕妇均禁用。
88. 款冬花
【本经原文】一名颗东。一名虎须。一名菟奚。味辛,温,无毒。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生山谷及水傍,一名橐吾。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主治】款冬花为润肺祛痰止嗽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寒热邪气。
【容川】此药生于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之阳象,故能引肺中阳气下行,而为利痰止咳之要药。
【禁忌】咳逆消渴喘急,皆火炎气逆之病,款冬隆冬独秀,辛散而润,甘缓而和,故虚实寒热皆可用,无禁忌。
89. 紫苑
【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厥,安五脏,一名青苑。
【性味】味苦辛,性温,无毒。
【主治】紫苑为祛痰止咳要药,主治咳逆,痰涎,吐脓血,益肺气。
【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禁忌】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也,忌独用多用,即用亦须与二冬百部桑皮等苦寒药参用,方无害以其性温也。
90. 蒲灰(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蒲黄乃蒲花之花粉,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
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91. 禹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血闭,症瘦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产地】产于山岛或是池泽,乃石中黄粉。
【性味】味甘寒,无毒。
【主治】禹余粮为固补下焦要药,主治滑泄下血,血闭血.虚,四肢虚而不仁,崩露赤白
【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
92. 辛夷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面奸,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辛夷为升阳治上要药,主头脑各病,鼻渊鼻塞,行胃气,宣肺气
【禁忌】凡气虚人忌,偶感风寒鼻塞亦忌,头脑痛属血虚火炽亦忌,齿痛属胃火者亦忌,恶赤石脂,畏莒蒲黄连蒲黄石膏。
93. 王不留行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王不留行为行血要药,走血分通血脉,行月经,下乳汁,催生定痛,治金疮
【禁忌】走而不守,血.症慎用,孕妇忌之。
94. 巴豆
【本经原文】一名巴菽,味辛,温,有大毒。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瘦,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筱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症邪物,杀虫、鱼。生川谷。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巴豆为峻泻要药,主荡涤脏腑,开通闭塞,破症坚积聚,留饮痰游,治大腹水胀,胎伤腹中,利水谷道,排恶疮脓血.。
【容川】巴豆油滑,而主下降,故能利大便。味大辛故性烈,大热则悍,以悍烈行其滑利,故迅捷而不留也。
【禁忌】凡一切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以急证,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入分许即止,不得多用,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莲藜芦冷水,反牵牛,中巴豆毒,用冷水黄莲汁大豆汁解之效。
95. 郁金
【产地】产四川广东及台湾琉球等地,为多年生之宿根草,根茎似芋,内暗褐色或黄色,其香能及远。
【性味】味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郁金为凉血破瘀要药,功能开血中之郁,泄血中之热,治吐血。溺血,恶血留积,失心癫狂。
【唐本】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甄权】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傅之,亦治马胀。
【禁忌】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均忌。
96. 大戟
【本经原文】一名邛巨。味苦,寒,有小毒。治盘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主治】大戟为泻脏腑水湿要药,主消水肿,祛痰涎,利大小便,泻痘毒陷。
【禁忌】大戟力峻,取效甚捷而用之亦宜慎,反甘草,用莒蒲解之,得枣良,不损脾
97. 泽漆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无毒。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生川泽。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或作小毒)。
【主治】泽漆主治水肿脚肿,消痰退热,敷之消疣。
【大明】止症疾,消痰,退热。【别录】利大小肠,明目。
【禁忌】赤小豆为使,恶薯裁。
98. 连翘
【本经原文】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根,一名轵,一名三廉。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鼠瘘,凛病,痈肿。恶疮,瘘瘤,结热,蛊毒。生山谷。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连翘为散结清火要药,主治疮疡,能清火解毒,消肿排脓,散血结气聚,去上焦热,通利小便。
【容川】连翘亦象心包,而质轻扬,味征苦,故轻扬上达,能清心与上焦头目之热,其无辛散之气,故不主散。
【禁忌】连翘清而无补之药也,痈疽已溃及日久,火热由于虚,与脾胃薄弱作泄者均忌,忌火。
99. 丹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瘦,止烦满益气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
【大明】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结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带,调月经,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瘘赘,一切肿毒。
丹参为女子调经良药,故有一味丹参功兼四物之称,产后养血去瘀,能入心养血,故天王补心丹中用此味治劳心过度,神志不宁,烦热健忘,怔忡。又言丹参入心又曰赤参
【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咸水,反藜芦
100. 牛膝
【本经原文】味苦酸,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急,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性味】味苦酸性平无毒。
【主治】牛膝为寒湿痹痿,骨节疼痛要药,走血能补,益肝肾强筋骨,痛淋浊,引诸药下行,治膝痛,能堕胎。
【容川】牛膝性降,因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下行。因根坚实,形不空,无升达之孔道,味既苦泻,故下行双足。其节如膝,能利膝胫,以其形似也。
【别录】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益精,利阴气,填骨髓,止白发,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调血结。
【禁忌】牛膝误用必伤胎,经闭未久,疑似有妊者忌用,上焦药中勿用,梦遗失精,脾虚下陷,血.崩不止亦忌。忌牛肉牛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