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养生康复学
大学选修课中医养生康复学笔记,包括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三门学的关系、中医养生康复学发展概况等。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婚姻与家庭部分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民法部分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大一思修笔记,包括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辨证养生,终身养生,全面养生,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学含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现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养生之道丰富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
学术流派众多
道家养生
儒家养生
医家养生
释家养生
武家养生
养生原则系统
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养生学的目的:健康长寿,享尽天年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康复
定义:恢复健康或平安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康复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从康复医学角度讲
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随,尽最大可能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康复的要素
1.康复的对象 2.康复的领域 3.康复的措施 4、康复的目的 5。康复的提供
康复的对象
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
康复的领域
“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
“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
“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康复的措施
一切有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得 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康复的目的
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康复的提供
专业的康复工作者,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其家属
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
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障、预防医学
第一医学范畴,针对健康及亚健康者
中医康复学
第三医学范畴,针对功能障碍者
三门学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与中医康复学
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义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
联系
最终目标一致
使人最大限度的健康生活
方法有相同之处
运动锻炼
情志调摄
饮食管理
区别
研究对象: 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病体(各种残疾患者) 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健康个体
研究内容
康复医学
使残疾人康复的理论、方法、应用
养生学
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适用手段
康复:治疗手段和自我调摄结合
养生:自我调摄,锻炼
隶属学科不同
康复:第三
养生:第一
适用范围
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 康复:功能障碍者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
联系
研究对象
面对的均为不健康个体(病体)
学科范畴
二者同属于治疗医学范畴
康复医学有两个主体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临床医学有两个主体
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上有相通之处
药物
理化疗法
区别
临床医学侧重于诊断和去除病因,挽救生命,逆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核心,侧重于改善功能,促使患者回归社会。
具体研究对象
疾性期后残留病患或临床治疗学未涉及者
临床
急性发病期病人
治疗目标
着眼于功能复原(要求更高)
着眼于阳性体征消失(症状、阳性指标)
治疗手段
康复
除医学手段外,结合康复工程,心理,运动,职业训练等
医学手段,药物,手术
三门
养生学以健康期为主
临床医学以发病期为主
康复医学以疾病后期为主
中医养生康复学发展概况
六个阶段
积累于商周
远古史迹
原始人类 钻木取火以保暖、熟食 构木为巢以防寒防害 树叶兽皮制衣以御寒等
文字记载
甲骨文(商代)
书籍记载
《周礼.天官》
奠定于春秋战国
养生概念的确立
明确提出在春秋战国,在《吕氏春秋》可佐证
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涌现
老子
庄子
孔子
子华子
吕不韦
形成于秦汉至晋唐
《内经》赋予养生康复学以中医特色
提出了生命的本源
阐述了生命的规律及衰老机理
发展于宋元
成熟于明清
确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