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月19日 为真学而教(建议一)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那么,真正的教,也应该是回到或站在儿童立场上,重构我们的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这是优秀教学的底层逻辑。
这是一篇关于为真学而教的思维导图,包括圆满真实一种教学功德吗;也给圆满的课留一席之地;追求圆满,教学会怎样;圆满无非水中月,筑梦即为捞月人。
这是一篇关于为真学而教的思维导图,包括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过剩的不是质量, 提效率;质量与效率失衡,天平应向质量一方倾斜;降效提质量,也唯质优才有真效;以新的质效观引领"课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建议一: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自序
为何而教?
奥苏贝尔——为迁移而教
奥巴马行动宣言——为创新而教
哈佛教师研修——为理解而教
为思维而教、为未知而教、为学而教~~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其一、真学未必在学校、课堂 (郑太年教授:学习几乎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由)
其二、真学由学生主体自己完成并引发知识、能力、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
其三、真正地学习(过程状态)VS真正的学习(结果状态)【启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其四、真学有多种水准、 层级或境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多层次、多样态的真学,才能创造最大化或者最优化的学习生产力。
学习究竟如何发生?
倾听教育+经历教育+玩-动课程
教-学-玩 郭思乐:把教转化为学,把学转化为玩。【启发:生活即教育,做中玩、玩中学】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例子:教室的钟表(谁是主体?挂哪面墙?)
李吉林: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做”教学。
儿童立场是什么?弗洛姆曾经说,他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线,他才能了解对方。【启发:换位思考、同理共情】
儿童立场不是抽象物
儿童立场是我们应该遵循和秉持的而教育行为哲学。
确立和尊重儿童立场+成人立场+学科立场,三者互洽。
儿童立场藏在我们的脑海里,也蕴含在每一个教学行为、环节乃至举手投足的教育细节中。
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放手:玩出情趣、能力和智慧【启发:风一样自由的童年,智慧(常识、智识)】
教师回归儿童,用学生时代的心与理来度(考虑、忖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
好书推荐:《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共情力
马克斯.范梅南:不了解自己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稚化VS智化:教师适当稚化自我,才有利于智化儿童,有利于儿童的智化。
创新要创谁的新
变中有不变,新中含恒态【启发:教育的传承和虚假创新】
心智常量:乐于并善于在生动鲜活、怡心怡性的情境下、语境中学习。反之,扭曲本真的学习心向,挫伤爱学的天性。【启发:做安静的教育,不折腾】
为儿童创新,教师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
朱永新:个性VS贴切 所谓贴切,指贴切儿童的喜好、所需;贴切就是”童性“,贴切的行为是也只能是儿童历程有道和驱动之下的教育善举。【启发:经师、人师、大先生】
儿童尚新,教师应与儿童同向、并行、等值,走向对方、实现交融。【启发:做教育的点灯人,向着明亮那方,逐光前行】
警惕矫揉造作的儿童立场
扭曲的道德早慧让儿童变成成人的代言人【启发:警惕课堂假大空,有了套路少了真实和真诚】
当一个人知道玉石比玻璃更值钱时,他的童年便可怕地消失了。
过早知道,功利心占据心房,获得的仅是价值较低的事实,失去的却是弥足珍贵的童年。
不做“端着”的教育,童心是好奇心、发现心和创造心,失去童心就失去童年。
儿童立场不是抽象物。只有当我们以一言一行兑现儿童立场,我们才站到了儿童那方,才能实心真正促进儿童和谐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