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编辑于2023-01-26 11:05:41 山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vs.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自主
竞争⭐
平等
开放
有序
市场机制: 调节经济运行,实现资源配置
价格机制<最核心 最重要>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
引起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的市场调节缺陷
风险机制
发挥作用的条件: 市场体系 市场格局(买方 卖方 平衡) 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
三大支柱
商品市场<基>
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基本特征
统一的 开放的 竞争的 有序的
构成
主体结构
客体~:按交易对象划分,市场体系包括 商品市场(消费品 生产资料)和 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时间~
空间~
形态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十九届四中全会:①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共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
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
公有制 主体(十五大提)
国有经济 全民所有制 主导,掌握经济命脉 eg. 五大行 中石油
集体经济 eg.农地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 (多种所有制经济)
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按劳分配前提:公有制(由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 种植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的生产经营性收入 是按劳分配 (国企) 形式:工资(计时计件),奖金,津贴(≠补贴) 补偿 福利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工资
按资本要素分配——股息 利息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专利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基层员工工资 (私营 私企)
按土地(获得地租)和其它自然资源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户)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物质生产领域 “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再分配:为弥补 缩小差距 “税收”“社会保障” 更加注重公平
三次分配:救济扶贫 公益 捐赠 慈善 志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by凯恩斯《就业 利息 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之父)——“看得见的手” 亚当斯密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特点:间接 ,集中力量办大事” 需要人力物力财力: 群众 政治 物质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经济规模数量增长) 1st vs.经济发展(不光是数量 还包括结构优化 效益提高 生态改善 生活水平)
拉动经济增长3驾马车:投资(关键) 消费(基础) 出口 内需(重点) 外需
增加就业/充分就业(≠"完全",不是"公平就业") 衡量就业情况:失业率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毕业生 人员流动 转换工作过程中)
结构性失业(个人技能不匹配)
周期性失业(经济大环境原因,提供不了就业岗位)
季节性失业(由于天气原因产生的季节性生产间歇 淡季旺季)
稳定物价
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稳定 实质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过度贸易顺差or逆差
“两增一稳保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最主要)
财政政策 政府
扩张性(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财政收入:·税收(固定 强制 无偿性) 通货膨胀时 税收要多 拉弗曲线:"倒U"税率与税收的关系 ·国债——基建型(主):政府花到市场 少发; 回收型:收回国库 多发
财政支出:·政府购买(有偿) 少买 ·政府转移支付(无偿)抽肥补瘦 发达地区的钱转到贫困地区 少花
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多卖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比率↑
再贴现率:向央行申请再贴现预扣利率 比率↑
三大法宝
利率 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钱变少,∴要把利率↑
收入分配政策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 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强制力)
命令 指示 规定 禁止 整顿
以经济 法律为主 以行政为辅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性质: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①实现共同富裕;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④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 中国经济改革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改革形式:股份制 特征: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科学管理
十二大 “计划为主 市场为辅”原则 十二届三中全会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四大 经济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本纲领,核心):五险 社会救济/救助(最低纲领,最初形式):救灾扶贫 低保 社会福利(最高纲领):福利制度 社会优抚/安置(特殊纲领):对象:军烈属 社会互助(补充纲领):慈善和公益事业
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价格;商品;个人因素;社会引导
对外开放 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和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 双刃剑(积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消极:穷国更穷)
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通货膨胀: 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钱不值钱了 政府必须得紧缩:少花钱 少支出 使流通的货币减少就行
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货币贬值;物价全面而持续地上涨
原因:纸币发行过多;经济过热(热衷于投资 花钱)
危害: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秩序混乱
治理措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