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医内科学的喘证章节,概述了喘证的定义、源流、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选方用药等方面,预习或者是期末复习都可以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欢迎大家浏览使用~
针灸疾病的治疗方案思维导图,包括:分布位置、经脉、痿症、补母泄子法、流注次序中、经络中脏腑、头痛腰痛。
金匮要略分类及原文速览之呕吐哕下利,主要包括:胃反、呕吐、啰、下利。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金匮要略分类及原文速览,主要包括:提纲、风水病、机风、水主证、风水鉴别、皮水与其他、水病治法、证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喘证
定义
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症
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如根,发为喘脱
源流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证的名称——肺病者,喘息鼻张。
东汉时期,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论述
金元时期的医家对于喘证的论述各有补充
河间论喘因于火热
丹溪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为喘证的病因,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说
明·张介宾将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指出了喘证的辩证纲领
清·叶天士——在肺为实,在肾为喘;清·林佩岑——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这些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病机
病因复杂,既有外感,又有内伤,外感为六淫外协侵袭肺系;内伤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致使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发病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但与肝脾心有关。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
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所致
喘证严重者,肺肾俱虚,肺虚不助心主治节,肾阳虚无以温煦,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可致喘脱危候。
诊断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鉴别诊断
1.气短
相同点:都呼吸异常
不同点:
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
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现虚喘的表现。
2.哮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辨证论治
实喘
风寒犯肺
临床表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清稀,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或有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滑盖散
表寒肺热
临床表现:喘逆上气,息粗鼻扇,胸胀或痛;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
临床表现:咳喘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血痰,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
临床表现:喘咳痰鸣,胸中满闷,甚则胸盈仰息;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数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肝气乘肺
临床表现: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急短促,息粗气憋;胸胁闷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平素多忧思抑郁,或失眠,心悸;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
水凌心肺
临床表现:喘咳气逆,倚息难于平卧,咳痰稀白,心悸,全身浮肿,尿少;怯寒肢冷,面色瘀暗,唇甲青紫;舌淡胖或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显露苔白滑,脉沉细或涩.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代表方: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虚喘
肺虚证
临床表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呛咳,痰少质黏,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淡红,或舌红少苔,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证
临床表现: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附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淡苔白或黑润,或舌红少津,脉沉弱或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脱证
临床表现: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悸烦躁,四肢厥冷,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脉微欲绝。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汤
辨证要点
1.首辩虚实
2.实喘辨外感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内伤病程久,反复发作,无表证
3.虚喘辨病位
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发白,自汗容易感冒
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怕冷,腰膝酸软;
心衰者喘息持续不已,难以平卧,伴有心悸,紫绀,浮肿,脉结代
治法方药
分清邪正虚实,实证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
至于虚实错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辩证选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