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本制胜》分享
成本制胜思维导图,包括:成本管理三大阶段、成本管理趋势、成本策划策略以及三大模式、成本保障管理、铁三角、两大加油库、五大加速站。
编辑于2023-01-29 10:24:27 青海省成本制胜
成本管理三大阶段
1.成本核算阶段(2003~2006年)
重核算,以建安成本为对象,事后管控型,关注造价,追求算的快和准
关键:成本管理与执行以预算人员为主,以建安成本为对象,以核算为重点
操作简便,成本核算准确,利于数据沉淀。
定位和设计阶段出现失控,对风险没有预判。不能提供全成本信息供决策使用。
对预算人员能力要求高,设计部出图时间要有保障,施工图出图招标要和工程开工衔接好。
2.成本控制阶段(2006~2010年)
重对目标成本的过程严控,事中管控型,关注目标,强调目标控的住
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目标成本和动态成本差异,进行动态回顾,防止成本超标。
可以实现3~5个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定位和设计环节影响弱,成本前置也可以提供全成本信息供决策使用。但是对项目收益支撑较差。
成本管理人员能力强,运营管理要保证“目标成本-合约规划-招标-工程开工”有效衔接。
设计,成本,采购,工程要协同。
3.成本策划阶段(2010年至今)
重收益,追求成本结构最优化,强调成本的不均衡
关键:在定位和设计阶段,营销,设计和成本会基于项目收益目标有效协同,以高效进行产品策划和设计。
产品和成本双策划同步,从机制上保证项目利润可控
对各阶段投资额和总投资额锁定较准确,为投资收益决策提供跟踪提供依据。
对产品标准化程度和成本数据库成熟度要求很高。
要具备基于产品标准化和成本数据库的产品策划和设计能力
项目运营管理保证项目方案的决策有序和高效,追踪项目收益目标,实现投资收益可控
设计,营销,成本,工程,财务有效协同。
成本管理趋势
1.“三全”成本管理阶段
站在项目或者公司视角,考虑整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将单一成本工程视角的成本管理上升到企业层面
2.走向“先策后控”的成本耦合管理时代,(由核算向控制转型),强调设计阶段 的成本策划以及后期成本控制。
3.保证目标成本总额不被突破。主要通过目标成本变动率指标来进行控制。
成本策划策略以及三大模式
1.项目级成本策划:基于收益最大化视角进行总图级规划;(项目维度不均衡分配)
2.产品级成本策划:聚集成本的有效投资;(产品维度不均衡分配)
3.二次不均衡分布:产品成本层面3部分—结构性,敏感性,功能性成本。
严控结构性成本、重点投入敏感性成本,最后合理使用功能性成本。实现成本的差异化投放。
4.三大成本管理模式比较:
核算型:管好成本的事前测算和事后核算。“造价”思维,算的快和准。自上而下汇总,精度要求高。(基于“造价”视角)
控制性:基于目标成本不突破,确保目标成本“控的住、控得牢”。(基于“目标”视角)
注意:目标成本在分解成合约规划时候对留存“余量”的动态调整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策划型:主要在项目开发前期:强调目标成本的前置管控,及县策后控。(基于“收益”视角)
成本保障管理铁三角
清里历史合同;进行合同分类,最后找到重点合同,再进行优化。
组织:界定分工与权责,基于当前管理水平,匹配企业管控模式,满足成本管理发展目标。
流程:以业务增值为流程优化核心,解决集分权问题,平衡效率与风险,决策角度解决问题
绩效:聚焦成本与采购关键KPI
两大加油库
供应商资源库
做好供应商台账,盘清家底,做好分类,做好资质信用评估。
1.整合细分搭建信息库,划分类别权责建立信息化平台
2.选、用、育、留实现供应商有效管控
选:
用:
育:
留:
战略供应商圈定三步走
识别战略采购范围
制定战略供方发展计划
快速圈定战略供应商
供需直连新技术应用实现高效协同,业务标准化
成本数据库
建立“单方指标库“,实现项目 之间成本横向对比,七大专项工程数据库快速构建成本数据库;明确主材,沉淀主材价格。
1.企业需要的成本库
以满足应用为导向
以支持测算为目标
2.成本数据库的沉淀
建立“含量指标库”
建立”单方指标库“
建立”材料价格库“
”简易型“·成本数据库的构建
成长型:抓难点、强关联、专人维护
规模化:建立基于”含量和单方“两个指标的”限额指标库“和”指标价格库“
五大加速站
目标成本站
1.形成两大原则(1)营销、成本、设计多部门的协同整合。(2)确定目标成本的编制依据和标准来形成成果指标,进而确定决策模型。 2.同时过程也要注意关注:成本测算要点,聚焦价量原则(工程量),关注系数和综合造价; 3.成本编制是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以前主要由5大阶段:项目开始前匡算、方案设计阶段估算、扩初阶段概算,设计施工图之后预算,最后在竣工后的结算;现在”匡估概预结“统一为目标成本。 最终目标解决两个挑战:成本科目的梳理和目标成本的编制。
1.目标成本形成及测算
1.形成两大原则(1)营销、成本、设计多部门的协同整合。(2)确定目标成本的编制依据和标准来形成成果指标,进而确定决策模型。 2.同时过程也要注意关注:成本测算要点,聚焦价量原则(工程量),关注系数和综合造价; 3.成本编制是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以前主要由5大阶段:项目开始前匡算、方案设计阶段估算、扩初阶段概算,设计施工图之后预算,最后在竣工后的结算;现在”匡估概预结“统一为目标成本。 最终目标解决两个挑战:成本科目的梳理和目标成本的编制。
2.基于成本科目的目标成本以及设计阶段策划
3.基于项目收益视角的目标成本调整
合约规划站
合约规划搞清楚三个核心问题:(1)什么时候做合约规划?(2)怎么去做合约规划?(3)合约规划的价值点是什么? 一般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晚于目标成本施工图版;而且是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方式去进行合约分解(注意余量问题); 合约规划主要有三大价值点:一是成本控制的抓手;二是支撑资金计划的预测;三是指导后期采购计划编制;
1.合约规划连接成本与合同枢纽
2.合约模板的梳理应用
3.合约规划的落地应用模型
一主导:成本科目主导
二主线:合约管理主线
采招管理站
强计划,控关键,保合规。
1.优化项目整体采购计划
主要就是通过从源头上规范和指导后期采购管理。提高工程采购的计划性和效率。由采购部牵头,各部门权责分明共同协同完成。做到事前界定采购方式,事中明确采购时间,事后明确采购范围与预算目标,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
2.单项招标前端的协同与交底
作用:1.通过内部交底实现信息共享; 2.通过内部交底时的评估讨论,对技术要求,成本指标,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多部门提前审视,以达成共识,确定统一目标,规避后期执行风险。
3,规范管理供应商
遵守三大原则:达标,竞争,新人原则。
4.强控项目整体采购计划的异常情况
合同管理站
1.标准化合同管理三步
范围规划
模板编制
应用控制
2.精细化分析合同成本的营改增影响
3.有效避免变更黑洞五步走
变更管理三大原则:一单一估,一月一清,时间限制。 合同标准化三大步骤:范围规划(工程类,设计类,营销类等)、模板编制、应用控制。
4.资金计划,“预”与“卡”的平衡
动态成本站
三步走:可知(建立成本台账)、可控(预警机制)、可优化(成本月报定期回顾)。
1.动态成本是什么?(项目产品的预计最终成本)
在项目启动、开发、过程和结束三个阶段有不同的成本表现。 动态成本=已发生成本+待发生成本。所以有效管控动态成本的关键在于对待发生成本强控,抓住管理重心,即:管好异常和风险,然后再加强过程的预警和强控。 难点:已发生部分合同的变更管理。待发生部分难点是预估变更和待发生合约规划。
2.如何有效管控?
3.建立回顾机制保障动态成本不失真
4.管好规划余量,保障目标成本不突破
规划余量=目标成本-动态成本(“蓄水池”原理)
5.营改增对成本管理新要求
先项目策划后产品策划。
全成本,全员成本,全过程成本管理
背景:高房价、高利润房地产时代催生“重开源(营销)、轻节流(成本)”短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