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树中《一针疗法》笔记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编辑于2023-01-29 11:34:53 福建省-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经络病症的一针疗法
漫谈经络
p22
胃肠主神明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心脑主神明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循行:循眼系,入络脑
胃家有热,火热循经上攻心脑,神明被扰或蒙蔽
《伤寒论》《温热论》 部分对比
《伤寒论》
先发热后神昏谵语
阳明腑实
“急下之”
《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温邪✔️寒邪✖️
“上受”✔️“外受”️✖️
“犯肺”✔️“犯太阳”✖️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顺传阳明胃肠
白虎汤证
承气汤证
逆传心包
神昏谵语
承气汤下之必死
当用温病三宝或苏合香丸
医案一则
一中年女性患者,某中专学校校长,因坐骨神经痛而不能工作数年,CT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方治疗无效。
柴胡桂枝汤
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非风寒湿邪所致
病人痛在左腿后侧和外侧,病在太阳少阳两经,肝气行于左,肝胆相表里
疼处胀甚,痛即心烦,且左关独弦而大,系肝胆气郁外窜胆经所致
病在脏腑而表现于经络
经络病症的辨证方法
石学敏:针灸的水平看 《灵枢》,《灵枢》的水平看经脉,经脉的水平看病候
p30医案一则
60 多岁的老年女性,因自觉心脏有悬空感,胃中似有饥饿感但又不欲食,在某省级医院住院治疗 1个多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胃镜、腹部B超、CT 等全身检查,除有轻微胆囊炎外,无其他任何异常
最主要的症状是肾经病候“心如悬若饥状”
辩证属肾虚,针灸当针肾经太溪穴,用补法。
经络病症的一针疗法举要
头痛
头维
治疗经前期头痛,针刺效果不好,需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女子月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冲为血海,且与足阳明经关系密切
月经前血海有余,冲脉有热,冲脉血热循足阳明经上冲
头维穴是足阳明经最高的穴位,又是足阳明经的标穴之所在
盲俞
治疗用脑过度所致肾虚冲气上逆引起的头痛,喜欢重按者。
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过频后发生或加重,头部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性疼痛,喜欢用手指等重力按压,按之稍缓者,病属肾虚,但疼痛较颊甚且伴有动脉搏动者,多属肾虚冲气上逆
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针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柴胡桂枝汤
若头痛剧烈,前额与后项抽搐作痛者,因前额属阳明经,后项属太阳经,是邪气入阳明而不得,出太阳而不能所致,可用柴胡桂枝汤从少阳转枢邪气而出。
眉棱骨痛
因于外感者,是“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寒或风热外袭眉骨,经络不通,发为疼痛,起病较骤,可伴有外感症状,病在足太阳膀胱经
昆仑
因于内伤者,胃中浊热循经上冲,发为疼痛,饮酒或食后可加重,舌红苔黄,脉多滑数,病在阳明胃经。
解溪
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 30~ 60秒钟,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插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 30分钟。
李东垣《兰室秘藏》:防风、羌活、甘草各9克,酒黄芩3克,水煎服
麦粒肿
《灵枢。经筋第十三》“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
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上眼脸,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脸
肩胛区反应点
可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用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
足中趾趾腹
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
原则:血变而止
牙痛
翳风
风火牙痛
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
内庭
胃火牙痛
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
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按五输穴生克补泻法,胃经实证当取厉兑,因厉兑穴浅不好用手法,所以根据 “泻井当泻荥”的原则,可改用内庭,针时用泻法。
太溪
虚火牙痛
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跟出血。
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虛火牙痛用之最宜。
多取双侧用补法
《通玄指要赋》:“牙齿痛,吕细堪治。”
大杼
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
齿为骨之余,而骨会大杼
偏历
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
《灵枢。经脉第十》载:“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曲颊偏齿⋯⋯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阳溪
贴大蒜也可治疗牙痛
落枕
后溪或束骨
治疗太阳经落枕,即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多见于仰卧睡眠而落枕
症状主要在后项部,距离后正中线较近,甚至牵及后头或项背者,属足太阳经
束骨
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落枕又是筋病
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经
后溪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手足太阳经脉气又相通
悬钟
中风手指拘挛
腕骨
《针灸甲乙经》,载曰:“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五指掣不可屈伸,腕骨主之。
乳腺增生病
人迎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说得很清楚:“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所有脑髓的病症不论其虚实,都可以针灸百会和风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与髓海相通的穴位上面是头盖部的百会穴,下面是后项部的风府穴,所以取之用泻法。
四海理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
颈椎病
束骨
“项如拔”“项筋急”和“项背痛”,都是颈椎病的最常见的症状
颈椎病颈项部症状明显者,当首取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阳气较多,又主筋所生病
对于久坐俯案,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的“项筋急”型颈椎病,用之最宜。
昆仑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补足外踝下留之。”
椎动脉型颈椎病
后溪
《灵枢 •经筋第十三》“手太阳之筋……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手耳后完骨⋯⋯其病小指支,肘后说骨后廉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
神经根型颈椎病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荣输治外经”,“输主体重节痛”并且后溪通督脉
腕骨
详参《古法针剌举隅》
太溪
颈椎病取得经穴不仅与肾主骨有关,也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对于用脑过度或肾虚症状较为明显的颈椎病,用肾经穴位最宜。
大钟
大钟是足少阴肾经的络穴,—穴通肾和膀胱两条经
足跟腱中点
董氏奇穴
肩周炎
本虚标实证,主要为肝肾阴虚和阳气虚
阳陵泉
《灵枢•终始第九》“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阳陵泉是八会六之一,筋会阳陵泉,可以统治一切筋病
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处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处
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
记载于实杰的《针经指南》
一是转移病人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
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
条口
经脉分为三阴经和三阳经,三阳经阳气较多,而在三阳经中,阳明经阳气最多,尤其是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阳气在六阳经中是最多的。
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痛和活动障碍
鱼肩
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
三间
选用针柄或火柴头或者直接用拇指指甲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病人还有条索状物,用28~30号 0.5寸毫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再将针直刺手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髑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 45 分钟。
后溪
束骨
急性腰扭伤
人中
横穿人中沟,从人中的一侧进针,另一侧出针
朝鼻中隔方向斜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
后溪
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
对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的扭伤疗效优于人中
龈交异点
急性腰扭伤后约 90~120 分钟内,在龈交宏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发现突出的血肿或硬结,并名之曰龈交异点,用三楼针点刺出血或用毫针刺并留针 10~ 15分钟,同时活动腰部
治疗的腰扭伤事腰部正中的扭伤
手三里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对脊柱一侧相当于夹脊穴部位的腰扭伤效果非常好
太冲穴处压痛点
距离腰椎越远,压痛越明显
腰痛1穴~腰痛5穴
腰1穴
腰部正中的疼痛
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五掌骨尺侧腰部对应区,(后溪与腕骨之间,靠近腕骨穴处)
腰2穴
腰椎一侧相当于夹脊穴处的疼痛,
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四五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 (原来的腰痛穴之一)
腰3穴
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距离腰椎三指左右)附近的疼痛
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三四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
腰4穴
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距离腰椎巴掌左右)附近的疼痛
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二三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
腰5穴
距离腰椎更远的疼痛(一巴掌之外)
最显著的压痛点出现在第二掌骨侧腰穴
膝骨关节炎
大杼
骨会
尺泽
左膝疼痛,针右尺泽,右膝疼痛,针左尺泽,取站立位,用随咳跺脚进针法针之,多能即刻减轻。
腓肠肌痉挛
承山
对筋病的治疗
在针灸方法上,要结合温热刺激,阳气具有温煦的作用,即“阳气者,乘则养筋”
在取穴上,要以局部取穴为主,哪儿有病痛就在哪里取穴,有经穴则取经穴,没有经穴则取阿是穴
癔病性失语
舌下刺络出血
“两泻其血脉”,当指舌下近舌根处两脉络,相当于金津、玉液或稍下处。
涌泉穴
行于会厌的经脉主要是足少阴肾经
会厌之脉还上络任脉,也可取任脉天突穴
脏腑病症的一针疗法
总论
四关主治五脏
观点一:四关指穴位,即太冲、合谷
观点二:双肘双膝
《灵枢》中的“四关”是指两肘两膝四大关节;《标幽赋》中的“四关”是指双合谷、双大冲其计4 个穴位。
四关的本义
“十二原出于四关”
大渊二、大陵二、太冲一、太白二、太溪二、鸠尾一、脖胦一
十二原穴分别出于腕、踝、膈、脐这四个部位,其中太渊、大陵出于腕关节,太冲、太白、太溪出于踝关节,鸠尾出于膈关,脖胦出于脐关。
肓之原脖胦是脐下 1.5寸的气海穴
笔者认为: 四关,是指肘、踝、膈、脐这四关。
腕、踝正当关节之处,也是三焦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即原六所在之处
元气又称原气,即是脐下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间动气通过三焦而输于十二经脉和全身各处,十二原穴实际上就是元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
脐是三焦将原气由下焦转输至中焦的“关”,膈是三焦将原气由中焦转输至上焦的“关”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
六腑病的治疗原则
“阴有阳疾”的“阴”是指内为阴、腹为阴,“阳”是指“六腑为阳”,“阴有阳疾”就是指处于体内腹部阴处的六阳腑有病
“四关主治五脏”就是从原气入手,“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就是从营气入手。
合治内腑
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良好,常用的穴位有天枢、上巨虚、阿是、曲池等。
原文:黄帝曰:荥输与合,各有名乎?歧伯答日: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合治内腑的 “合”就是六腑的下合穴。
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
“阴之阴”的第一个“阴”是指内为阴,第二个“阴”是指五脏为阴,“阴之阴”就是在内的五脏。
病在五脏者,可取阴经荥穴和输穴
“荣输治外经”,说的是阳经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说的是阴经。
阳经的荥输穴主要治疗外经病,阴经的荥输穴则主要治疗内脏病
例如:支气管哮喘用肺经荥穴——鱼际
病在脏者,取之井
井穴位于手足末端皮肉浅薄处,《灵枢》以水流为比喻,喻为水之源头,即十二经脉脉气所出之处
井穴既是脏腑经脉之气所发的部位,是脉气之“根”,也是阴经和阳经脉气相互交接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反取四末”就是取四末的井穴可使其经气回返之意
邪入五脏的急证,绝不可因其手足逆冷而误认为虚寒,误针躯干部的气海、关元等穴以补其元气而是应该急刺十二井穴出血,使郁闭之脉气通达于外,阴经阳经脉气相接续,气血能沿十三经脉周流全身,则手足自温,神志可清。
“五胜之气己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膺与胁。”
本来是五脏之气大虚的病,而用针者却针刺其四末,即使针用补法,因为四末皮肉浅薄,四末的经气也易随针外出,这就加重了五脏之气的衰竭。
举例
胃脘痛
至阳或灵台
至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灵台穴: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灵枢。杂病第二十六》曰:“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己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胃痛在《灵枢》中都叫心痛
“九节”不是第9胸椎突下的筋缩穴,而是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和第6胸椎上的灵台穴。
低头时出现的第一个椎节是第5颈椎,数至第九节就是第7胸椎,第7胸椎上下各有一穴,上为灵台,下为至阳。
理: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为阳气最多之意,按之可散寒温胃止痛。
操作:取俯卧位;
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
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
病人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
中脘
理
胃痛是六腑病,六腑属阳,中院在腹部,腹部属阴,所以胃痛针胃的募穴中脘
中脘是胃的募穴,是胃腑之气输注的部位,又是腑之会穴
“阳病治阴”“从阴引阳”
内关
主治:胃痛伴恶心呕吐
理
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一穴通心包和三焦两条经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
足三里
《灵柩。五邪第三十》“邪在脾胃,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所有的胃病可用足三里,六腑病可用足三里,而且所有的脾胃病,不论其寒热虚实,也都可以用足三里。
公孙
胃痛三要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单独使用公孙效果最好
理:足太阴脾经的络穴,穴通脾胃两经
《灵枢•寿天刚柔第六》说:“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阴”,指内属阴,“阳”指六腑为阳,“络脉”即络穴。
六腑病刺络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
尺胃
位于右侧上肢太渊与尺泽连线的中点,即孔最下1寸处。
脐胃
位于肚脐左上方(相当时钟的1~2点处)0.5~1寸压痛点处
腹痛
足三里或中脘
主治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的疼痛
上巨虚
主治一以双侧天枢穴为中心的疼痛
属大肠病,取大肠下合穴
下巨虚
主治以关元穴为中心的腹痛
属小肠病,取小肠下合穴
病例特点:隐痛,喜按,按之虚软,属肾元亏虚
曲泉
主治两侧或一侧少腹疼痛
常见:左下腹胀痛,有时起包块,疼痛则欲大便,便后疼痛缓解
体会:凡是左侧疼痛,许多都与肝有关
多是胀甚于疼多有走窜或起包块,伴心烦,左关脉大于其他部位,每遇生气时即加重者
膈肌痉挛
讨论
只有胃气上逆,轻则恶心重则呕吐
影响到心,则嗳气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
胃气上逆动膈则呃逆
呃逆不仅与胃有关,还与肺有关
《灵枢》黄帝日: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曾用通关散嗅闻,连打五六个喷嚏,呃逆立止
攒竹
主治:偶发的较轻的呃逆
方法:让病人端坐,用双手拇指重按双侧攒竹穴,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揉5~ 10分钟
翳风
理:由气机逆乱所致,三焦是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三焦经又主气所生病
大承气汤
主治:腑气不通,浊气上逆动膈
大便不通,则呃逆难止,当用通下之法
《金匮要略》“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太渊
主治肺胃气逆
乳中
属胃经穴,深处是膈肌
用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
中魁穴
在中指近端指关节的中点
主治:噎嗝、反胃、呕吐、呃逆等,一般多用灸法
太溪穴
主治:肾虚冲气上逆动膈引起的呃逆
理:心阳不足,肝肾阴虚,下焦相火不安其位而上冲动膈
其他
0.5g麝香贴神阙穴
急性胰腺炎
地机
理:中医的脾脏与西医的胰腺关系密切,地机为脾经的“郄穴”
支气管哮喘
孔最
理:手太阴肺经的“郄穴”
鱼际
手太阴荥穴鱼际通阳气而平喘
鱼际五行属火,有通达肺经阳气之功,对于寒邪束肺,气管痉挛的哮喘用之最宜;对于肺经火热引发的哮喘,亦可收泻火止喘之效。
若肺气虚甚,当加太渊
太溪
足少阴输穴太溪温元阳而纳气
阳气虚甚或肾不纳气者,宜配太溪。
神阙
操作
以拇指按压神阙穴,每次500下,每日1次,连续2~3个月,可补益人体的元气,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拔罐5分钟即将罐取下,再拔5分钟再取下;连拔3个5分钟为1次,每日拔罐1次,坚持拔2~3个月,可改善过敏体质。
心绞痛
内关
理
《灵枢。经脉第十》“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手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难经•第三十九难》 “阴维为病苦心痛。”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至阳
理
寒主收引
治疗心绞痛首当温通阳气,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穴又为阳气至盛处
喜笑不休
神门
心之实证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脏躁
少海
“虚则补其母”取井穴少沖,但少冲皮肉浅薄,不便行施补法。
根据 “补井当补合,的原则,改用心经的合穴少海。
慢性胆囊炎
阳陵泉或胆囊穴
“揣穴”
阳陵泉及其下方找压痛点,哪里压痛明显就在哪里针刺
“合治内腑”
丘墟透照海
胆经原穴
痛经
十七椎
主治:寒凝血瘀的痛经
操作:在针刺十七椎穴时,也可加刺承山穴,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可在十七椎拔罐5~10分钟,效果更好
痛经多为腹痛,腹部属阴,十七椎在腰骶部.腰骶部属阳,所以十七椎治痛经也属“从阳引阴”“阴病治阳“
神阙
妇科病的基本病机是冲任督带 4条经脉的损伤,而肚脐神阙一穴就直接与4 脉相通
急性扁桃腺炎
病因:风热毒邪客于咽喉或是过食辛辣烟酒等,胃热火毒上攻咽喉。
少商
可散肺经之风热毒邪,还可清胃肠腑热
商阳
主治:胃热火毒上攻咽喉
一点刺前宜先用手分别沿拇指或食指向末端快速推挤血液数次,并用手捏紧,使穴位处充血 二点刺时多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时要快、准,点刺的深度要适当以能挤出较多的血液为度,太浅了不出血,太深了病人感到疼痛。 三出血的原则是“血变而止”
美容
足三里
病在胃腑或胃经,不论其虚实寒热,皆可取足三里治疗。
理
头面部为诸阳之会,诸阳经皆上于面部
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行于整个面部
《灵枢•寿天刚柔第六》 “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
第一个“阳”是指在外属阳,
第二个“阳”是指皮肤为阳
“阳之阳”就 是在外在皮肤。
人迎
人迎穴上连脑,下通心,通过调理心脑,即可治疗全身各种病症
凡是能诊断疾病的部位,就是可以治疗疾病的部位。
颈项部是人体躯千最窄之处,自然也就是经络最密集之处。
其他病症的一针疗法
时间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士四》“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讨论
陈照瑞先生传授:子时心窝(鸠尾穴)➡️丑时泉井(膻中穴)➡️寅时井口(廉泉穴)➡️卯时山根(王宫穴)➡️印堂下一寸(鼻根处)➡️辰时天心(百会穴)➡️巳时凤头(风府穴)➡️午时中原(脊中穴)➡️未时蟾宫(肾俞穴)➡️申时凤尾(长强穴)酉时屈井 (会阴穴)➡️成时丹肾(关元穴)➡️亥时六宫(神阙穴)。
营气每日按次序循行十二经脉一周可称为 “大周天”
沿着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循行一周可称为“小周天”
从肺出来并且最后都要回到肺中
缪刺与关节对应取穴
巨刺与缪刺
黄帝问曰:余用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世。如此,则治其经為。今邪容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人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容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日缪刺。
外邪入侵人体的传变规律一般是皮毛一孙络一络脉一经脉一所属脏腑和肠胃,病已入经脉用巨刺法
邪气闭阻了络胁,没有再传入于经脉者,病邪只在络脉,用缪刺法
只有病在左而表现于右,或病在右而表现于左者,才可以巨刺和缪刺。病在经脉者,宜巨刺刺经,病在络脉者,宜缪刺。
踝关节扭伤
损伤情况
外侧副韧带损伤
外踝疼痛,踝关节明显肿胀,皮下瘀血,活动受限
外侧压痛,内翻时加重
骨皮质撕脱
疼痛肿胀更甚,活动受限
内翻时踝关节不稳定
半脱位者
踝关节不稳定,屈伸有声音,疼痛为刺痛,不能行走
内翻时外踝可出现明显凹陷
对侧养老穴处压痛点
取穴
屈时,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于尺骨小头最高点处的骨缝中
先把掌心向下,用另一手的食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这时食指下就会出现一个骨缝
外踝下方申脉处
阳池穴处压痛点
外踝前下方疼痛
膝关节扭伤
尺泽处压痛点
膝关节内侧扭伤,阴陵泉上方,胫骨内侧踝处
下肢肌肉拉伤
对侧上臂对应部位压痛点
肱骨外上髁炎
肘灵穴
足跟痛
大陵穴压痛点
生物全息律与一针疗法
第二掌骨侧
耳穴
脐周穴位
面针穴位
尺肤穴位
下段是靠近时关节的一段
桡侧(桡侧即大拇指一侧)候肾
中间部分候腹部。
尺侧(尺侧即小指一侧)两旁候季胁
尺肤部的中段
左臂尺肤部的中段
桡侧候肝,尺侧候膈
右臂尺肤部的中段
桡侧候胃,尺侧候脾。
尺肤部的上段
左臂尺肤部的上段:桡侧候心,尺侧候膻中。
右臂尺肤部的上段:桡侧候肺,尺侧候胸中
尺肤部的前面,即臂内侧,候身前,即胸腹部;
尺肤部的后面,即臂外侧,候身后,即背部
从尺肤部的上段到手掌鱼际处,侯胸至喉的疾病
从尺肤部的下段到肘横纹处,主少腹、腰、股、膝、胫足等处的疾病。
五脏开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