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资、期末复习、考研适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资、期末复习、考研适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资、期末复习、考研适用,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1、[美]富兰: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3、课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资、期末复习、考研适用,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点:满足组织、个人、社会的需要。无效教育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培训落地到实际教学中就要根据企业和学员的要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 课程目标
1.概念
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2.确定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发展的需要
3.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与布卢姆提出的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二、 课程内容
1.组织形式
(1)直线式&螺旋式
(2)逻辑顺序&心理顺序
1||| 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常用于学科课程。
2||| 心理顺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常用于活动课程。
(3)纵向组织&横向组织
2.主要载体
(1)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课程框架)
(2)课程标准
(3)教材(教科书&课本)
3.内容构成
1||| 间接经验(主要)
2||| 直接经验(补充、完善)
4.表现方式
(1) 课程计划
1||| 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 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中心、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等。
3||| 是学校编制各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主要依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2) 课程标准
1||| 概念: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 教材(教科书)
概念: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及各种视听材料。
作用
1|||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 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基础性是教材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
3||| 体现教材的普适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
4||| 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6||| 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5.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1||| 社会
2||| 儿童/学生
3|||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