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产科-妊娠生理
本篇主要介绍了妊娠概念,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胎儿发育分期及生理特点,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妊娠母体变化等内容 可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及相关科普了解
编辑于2023-02-04 14:01:00 新疆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妇产科复习参考总结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
大小
宫体逐渐增大变软,主要肌细胞肥大
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子宫重量增加20倍
妊娠12周后,超出耻骨联合,晚期子宫轻度右旋
宫底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下段次之,宫颈最少
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 Hicks收缩
血流量
妊娠期子宫血管扩张,增粗,子宫血流量增加
内膜
受精卵着床后,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迅速蜕膜变,形成蜕膜
底蜕膜:囊胚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包蜕膜:覆盖在囊胚表面的蜕膜
真蜕膜: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
妊娠14-16周羊膜腔明显增大,包蜕膜与真蜕膜相互贴近,宫腔消失
峡部
非孕时长约1cm
妊娠后峡部变软,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一部分
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产道一部分,此时称为子宫下段
子宫颈
充血、水肿,腺体增生、肥大, 使子宫颈自妊娠早期逐渐变软,呈紫蓝色
妊娠期宫颈关闭维持至足月, 分娩期宫颈扩张以及产褥期子宫颈迅速复旧
卵巢
妊娠期略增大,排卵和新卵泡发育停止
卵巢出现妊娠黄体,妊娠6~7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继续
黄体功能于孕10周后由胎盘取代
阴道
妊娠期阴道黏膜变软,水肿充血呈紫蓝色( Chadwick 征)
乳酸含量增多, pH 降低,不利于致病菌生长,有利于防止感染
乳房
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
孕妇自觉乳房胀或偶有触痛及麻刺感
乳头增大变黑,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称蒙氏结节
妊娠期无乳汁分泌,大量雌孕激素抑制乳汁生成
正式分泌乳汁需在分娩后新生儿吸吮乳头时
血液
血容量
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
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血浆平均增加1000ml,红细胞平均增加450ml;出现生理性血液稀释
血液成分
红细胞
红细胞计数3.6x10^2/L
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 L
血细胞比容0.31~0.34
孕妇储备铁0.5g,易缺铁,妊娠中、晚期开始补充铁剂
白细胞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无改变
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II、V、VI、VII、IX、X增加 凝血因子XI、XIIl降低
血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孕期增加50%
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 凝血时间无明显改变
血浆蛋白
由于血液稀释,自妊娠早期开始降低,主要是白蛋白的降低
循环
心脏
增大的子宫抬高膈肌,心脏移位,心尖搏动左移1~2cm,心浊音界稍扩大
心尖区 I ~ II 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增加10%
心率于孕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电轴左偏约15°
心排出量
是妊娠期循环系统的最重要的改变
妊娠10周逐渐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持续至分娩
左侧卧位较未孕时约增加30%
临产后在第二产程心排出量显著增加
血压
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
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稍增大
坐位稍高于仰卧位
妊娠晚期仰卧位时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容易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泌尿
妊娠期肾脏略增大
肾血浆流量增加35%,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
受体位影响,孕妇仰卧位尿量增加,夜尿量多于日尿量
15%孕妇饭后出现生理性糖尿;孕妇易患右侧急性肾孟肾炎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胎盘
胎盘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和母体部分底蜕膜
羊膜
附着在胎盘胎儿面的半透明薄膜,光滑,无血管、神经、淋巴,厚0.02~0.05mm
叶状绒毛膜
是胎盘的主要结构
绒毛膜组成
晚期囊胚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分裂增殖,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是分裂生长的细胞,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是执行功能的细胞,由细胞滋养细胞分化而来
滋养层内面有一层细胞为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共同组成绒毛膜
与底蜕膜接触的绒毛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为叶状绒毛膜
绒毛膜形成经历3阶段
初级绒毛:形成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
次级绒毛:形成间质中心索
三级绒毛:胚胎血管长入间质中心索,受精15-17天,绒毛内血管形成
叶状绒毛膜的结构
绒毛干分支形成初级、次级和三级绒毛干
一个初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儿叶
一个次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胎儿小叶
每个绒毛干中均有脐动脉和脐静脉的分支,随着绒毛干再分支,脐血管越来越细,最终形成胎儿毛细血管进入的三级绒毛,建立胎儿﹣胎盘单位
向绒毛间隙伸展形成终末绒毛网
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为游离绒毛 , 母儿间物质交换在悬浮于母血中的绒毛中进行
子宫螺旋动脉重塑
子宫﹣胎盘循坏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 由两种绒毛外滋养细胞完成
螺旋动脉重塑障碍可导致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FGR)或两者同时发生
妊娠足月胎盘绒毛表面积达12-14n,相当于肠道的总面积
胎儿血与母血不直接相通,之间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 绒毛间质及绒毛滋养细胞层,构成母胎界面,有胎盘屏障作用
底蜕膜
来自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小部分
功能
物质交换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防御功能
有限,可使IgG通过
合成功能
主要合成激素(蛋白激素有HCG、HPL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和酶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的作用
维持月经黄体寿命,成为妊娠黄体, 增加甾体激素分泌,维持妊娠
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能刺激孕酮的形成
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刺激作用 HCG 能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被母体淋巴细攻击
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
人胎盘生乳素( HPL )的作用
促进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有促进胰岛素生成,母血胰岛素值增高
通过脂解作用使多余葡萄糖运给胎儿(胎儿主要能量来源)
抑制母体对胎儿排斥作用
是通过母体促进胎儿发育的"代谢调节因子"
雌激素
妊娠早期由卵巢黄体产生, 妊娠10周后主要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
孕激素
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妊娠8~10周后, 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开始产生,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高
免疫功能
胎膜
由外层的平滑绒毛膜和内层的羊膜组成
胎膜的重要作用是维持羊膜腔的完整性,对胎儿起到保护作用
在分娩发动上有一定作用
脐带
脐带中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
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的华通胶,有保护脐血管作用
羊水
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为羊水
来源
妊娠早期羊水,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妊娠中期后,胎儿尿液为羊水主要来源,羊水的渗透压逐渐降低
妊娠晚期胎儿肺参与羊水生成
羊膜、脐带华通胶及胎儿皮肤渗出液体,但量少
吸收
胎儿吞咽是羊水吸收的主要方式
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羊水过少: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
功能
保护胎儿
胎儿不受挤压,防胎体畸形、胎肢粘连
保持羊膜腔内恒温
临产宫缩时,羊水能使压力均匀分布
保护母体
减少胎动的不适感
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宫口及阴道
破膜后羊水滑润和冲洗阴道,减少感染
胎儿发育分期及生理特点
发育分期
4周末
可辨认胚盘及体蒂
8周末
胚胎初具人形, B 型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
胎儿身长9cm
16周末
胎儿身长16cm,体重110g,可确认胎儿性别,经产妇能自觉胎动
20周末
胎儿身长25cm,体重320g,检查孕妇时可听到胎心音
24周末
胎儿身长30cm,体重630g
28周末
胎儿身长35cm,体重1000g
32周末
胎儿身长40cm,体重约1700g,出生后注意护理能存活
36周末
胎儿身长45cm,体重2500g,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
40周末
胎儿身长50cm,体重3400g,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
生理特点
循环系统
来自胎盘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分为3支
一支直接入肝
一支与门静脉汇合入肝
此两支血液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
一支经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
心房间隔﹣卵圆孔开放;主、肺动脉之间一动脉导管开放; 脐静脉与下胜静脉之间一静脉导管开放, 上述解剖特点决定一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均为动、静脉混合血
呼吸系统
胎儿出生后,胎盘脐带循环中断,肺开始呼吸,肺循环阻力降低
脐静脉闭锁为肝圆韧带,脐静脉的末支静脉导管闭锁为静脉韧带
脐动脉闭锁,与相连的闭锁的腹下动脉成为腹下韧带
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出生后2~3个月完全闭锁为动脉韧带
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增高,卵圆孔开始关闭,多在生后6个月完全关闭
泌尿系统
受精后8周,睾丸尚未与中肾分开,肾上腺已发生,可见膀胱雏形
受精后11周,肾、输尿管及膀胱均已发生,并与睾丸分开,初具功能
妊娠11~14周胎儿肾有排尿功能
胎儿排尿参与羊水循环
生殖系统
男性胎儿睾丸于妊娠第9周开始分化发育,睾丸于妊娠32周降至阴囊内
女性胎儿卵巢于妊娠11~12周开始分化发育
妊娠16周,睾丸开始下降,外生殖器已发生完全,据此可辨认胎儿性别
妊娠32周,睾丸已降入阴囊,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性别
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关于受精
获能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相遇于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人精子获能部位在子宫腔和输卵管腔, 卵子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
受精多数在排卵后数小时内发生,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晚期囊胚种植于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关于受精卵
形成
获能精子穿 过次级卵母 细胞透明带
精子外膜与卵子胞膜接触并融合,精子进入卵子内
卵子形成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核膜消失, 染色体相互混合
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
顶体反应
指精卵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 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透明带反应
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时,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酶,引起透明带结构改变,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保证人类单精子受精
输送
借助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推动,受精卵向宫腔方向移动
着床
大约在受精6~7日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着床
受精卵着床经过定位、黏附和侵入3个过程
受精卵着床必备条件
透明带消失
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体内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和孕酮
成功着床需要由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支持的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仅在月经周期第20-24日之间才具有,也即窗口期, 子宫仅在极短的窗口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妊娠概念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是非常复杂而变化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
第三章.妊娠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