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本图整理主思想起源、特点、分类、基本观点的内容点,一起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思想起源
哲学背景
心理学背景
含义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
特点
比认知心理学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
强调情境的积极作用
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对认知的作用
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
分类
个人建构主义
强调个人自身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创造作用
激进建构主义
冯•格拉瑟斯菲尔德
知识
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
认知的机能是使用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
知识是主体赋予自己的经验流的一种形式,否认社会交往的作用
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
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
教师给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
生成学习理论
维特罗克
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的相互作用,主动地注意和选择信息,并生成信息的意义
认知灵活性理论
斯皮罗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
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概念复杂,实例不规则
随机通达教学
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开展教与学,每次进行的情境应是不同的,而且教学目的也不同,随机地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加以呈现
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创造作用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维果斯基,列昂节夫
知识内化过程
自下而上:具体到高级
自上而下:概括到具体
情景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让•莱夫
知识是情境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识被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学习应该与情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分布式认知
指分布在个体内、个体间、以及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而进行的认知
分布式学习
是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认知学徒制
抛瞄式教学
实例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有意义的情景相连
支架式教学
基本观点
知识观
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并非具有绝对的客观性,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知识不能脱离认知主体而独立存在
知识具有个人性和情境性
知识应用能力:远迁移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
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观
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不能无视背景经验,而要以其为基础和起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使学生内化相关知识。
知识不能脱离情景抽象存在,教学应把学习与情景化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教学四要素的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者—主动建构者
教师:传道授业者—帮助促进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建构的对象
媒体:教学的手段—认知的工具
学生观
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差异性
教育教学也可以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