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思维导图,整理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检查的内容,可以下载做复习。
编辑于2023-02-15 23:27:36 北京市妇产科护理学
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
大阴唇后部:前庭大腺
分泌粘液,润滑作用
管口闭塞,容易囊肿或脓肿
内
阴道穹窿
环绕子宫颈
后穹窿可进行临床穿刺或诊断
子宫
重50~70g
长7~8cm
宽4~5cm
厚2~3cm
容积约5ml
子宫后有直肠子宫凹陷
子宫韧带
阔韧带
维持子宫在正中位置
两翼将骨盆分成前后
圆韧带
维持子宫前倾作用
在子宫前拉着两侧子宫角向阴部拉
主韧带
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
将子宫颈固定在骨盆下方
宫骶韧带
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的位置
在子宫颈后拉向2~3骶椎
输卵管
由内向外: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血管
子宫动脉与输尿管临近,手术易受伤
骨盆
真假骨盆分界
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髂上缘连线
生理
月经初潮
青春期标志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衰退至绝经后一年
月经
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算起,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
月经血通常不凝固,出血速度过快也可形成血块
月经持续时间2~8日平均4~6日
经血量通常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卵巢
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之前14日左右,两侧轮流排除,也可一侧持续排出
排卵后7~8日黄体功能达到顶峰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自排卵后9~10日开始萎缩变小
若卵子受精,黄体在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增大,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退化
激素
雌激素(E)
随卵泡发育,分泌量逐渐提高,排卵前达到高峰
作用
生殖系统:
维持和促进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宫缩素的敏感性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
协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
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
第二性征:
促进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潴留
调节作用:
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
促性腺激素(FSH)
协同
卵黄雌激素(LH)
孕激素(P)
生殖系统
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变稠,阻止精子通过
促进阴道上皮脱落
乳腺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代谢
促进水钠排泄
调节
兴奋体温调节中枢,升高0.3~0.5℃
雄激素
妊娠生理
胎盘
胎盘的功能
细胞功能
简单扩散
脂溶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带电的物质
异化扩散
需要载体,顺浓度,如葡萄糖的转运(胎盘、红细胞、肝细胞)
主动转运
氨基酸,钙铁,水溶性维生素
其他
胞吞胞吐
激素,免疫球蛋白
气体交换
营养物质供应
排除胎儿代谢废物
防御功能
屏障功能有限
合成功能
结构
羊膜
胎儿面,无血管、神经或淋巴的光滑半透明膜
叶状绒毛膜
胎盘的主要部分
发育
13~21日发育最旺盛
内层细胞滋养细胞,外层合体滋养细胞
早期发育均匀,后来接触底蜕膜的部分营养丰富,形成绒毛,称叶状装绒毛膜,其它绒毛缺血萎缩,形成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胎膜
底蜕膜
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绒毛丰富,充满母血,婴儿脐动脉进入,脐静脉出
胎膜
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脐带
足月儿脐带长30~100cm,平均55cm,直径0.8~2.2cm
一条腔大壁薄的静脉,两条腔小壁厚的静脉
羊水
羊水构成
早期: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中后期:胎儿尿液——重要来源
量
正常足月妊娠800~1000ml
第36~38周最多
>2000ml,羊水过多
<300ml,羊水过少
比重
1.007~1.025
pH
7.20,中性偏弱碱性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胎儿发育
8周末
初具人形
超声可见早期心脏形成且有搏动
12周末
外生殖器已发育
指甲形成,初具雏形
16周末
部分孕妇自觉有胎动
x线检查见脊柱阴影
20周末
可听到胎心音
有心跳呼吸排尿吞咽运动
20周~28周娩出——有机生儿
28周末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加强护理,可存活
32周末
注意护理可存活
37周——足月
妊娠诊断
早期诊断
健康史
停经
早孕反应
尿频:膀胱受压迫引起
临床表现
乳房
自妊娠8周起,逐渐增大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变软
辅助检查
妊娠试验
超声检查
宫颈粘液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
中晚期妊娠诊断
临床表现
子宫增大
满12周——宫底大概高度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满16周—— ——脐耻之间
满20周——15.3~21.4cm(18)——脐下1横指
满24周——22.0~25.1cm(24)——脐上1横指
满28周——22.4~29.0cm(26)——脐上3横指
满32周——25.3~32.0cm(29)——脐与剑突之间
满36周——29.8~34.5cm(32)——剑突下2横指
满40周——30.0~35.3cm(33)——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胎动
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
38周后逐渐减小
胎心音
速度110~160次/分
胎体
四部触诊法可判断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亲身体纵轴的关系
平行——纵产式
垂直——横产式
交叉——斜产式
胎先露
L 左 R 右
O 枕 S 骶
A 前 T 横 P 后
预产期推算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三或加九,日期加7(农历加15)
实际与预测可以相差1~2周
产前检查
意义:确定胎产式及胎先露
全身检查
观察发育,营养,精神,身高和步态
血压正常人范围
妊娠晚期体重每周增加不超过500g
检查心肺,乳房,脊柱有无问题
产科检查
腹部检查
排尿后,卧于检查床
视诊
大小,妊娠纹,手术瘢痕和水肿
过大
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
过小
生长受限,羊水过少,孕周期推断有误
腹前突(见于初产妇),向下悬垂(见于经产妇)考虑骨盆狭窄
触诊
四部触诊法
一,双手置于子宫底,摸清高度
硬而圆有浮球感——胎头
软而宽形状不规则——胎臀
二,置于腹部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按
平坦饱满为胎背
可变形高低不平为肢体
三,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握住胎先露,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未衔接则未入骨盆
四,双手置于胎先露两侧,再次判断胎先露和入盆程度
听诊
胎心音在胎背上最为清晰
骨盆测量
了解产道情况,判断能否阴道分娩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
髂前上嵴外缘
23~26cm
髂嵴间径
两侧髂嵴外援最宽
25~28cm
骶耻外径
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
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
8.5~9.5cm
卵子排出时最高,迎接精子和卵子
迎接卵子
迎接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