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价值取向 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
教综思维导图,整理了现代教育思想及现代欧美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流派的内容,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可以下载做复习。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思维导图,包含培根(英国)、洛克(英国)、卢梭、康德(德国)、裴斯泰洛齐(瑞士)、赫尔巴特(德国)、福禄贝尔(德国)、斯宾塞(英国)、杜威,一图在手。效率UP。
教综思维导图分享,新中国教育的目的历史回顾,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素质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难点突出,帮助同学快速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概念及其特征
广义和狭义定义
地位
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是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
组成
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和贵和和质量
核心部分
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特征
宏观性、强制性、理想性、历史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方针的构成
教育性质与教育方向
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二者区别
内容不同
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较为理想
教育方针: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较为现实
强调的重点不同
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
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隶属范围不同
教育目的:在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隶属教育基本理论范畴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隶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定制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特点:同种有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
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教育目的的功能
定向作用(导向作用)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还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具体体现
是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为谁培养人”
是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用什么培养人”
是对教师教学的定向作用
“具体怎么培养人”
调控(调节、控制)作用
主要通过价值、标准、目标的方式进行
激励作用
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不断地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和提高自己
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对象: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程度
选择作用
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主观依据
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
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相关考点
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社会分工现象
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
社会价值取向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适应与超越问题
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问题
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人的价值取向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
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问题
近代以前人文素质
近代以来科技素质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家教本位论(神学教育目的论)
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夸美纽斯、小原国芳、马里坦(马利坦)
基本评价: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教育对人们良知具有唤醒功能
社会本位论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迪尔凯姆)、巴格莱、那托尔普(诺笃尔普)、凯兴斯泰纳、荀子等
基本观点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个人本位论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斐斯泰洛奇、爱伦凯、孟子、马斯洛、赫饮斯、奈勒、萨特、帕克等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
基本观点: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教育预备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
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