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维导图,整理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编辑于2023-02-20 14:44:43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思想
七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是总领性,根本性的)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的结合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经济思想是①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④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需求侧管理:总量性问题,短期调控 供给侧管理:结构性问题
攻击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供给质量, 满足人民需要
2.生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①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②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③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⑤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了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基本方式。
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要求
1.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包括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生产等方面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①生化研究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学理支撑 ②坚持用治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 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
3.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力的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3.核心价值观是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系了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3.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文化强国的体现:①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②发达文化产业,③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社会效益放首位)
4.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把握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
2.抓民生就是在抓发展。
3.要求: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是统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3.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35年,基本形成, 2050年,全面提升。
措施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重要责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三条红线:①生态保护红线,②环境质量底线,③资源利用上线
3.然后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思想
七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是总领性,根本性的)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的结合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经济思想是①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④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需求侧管理:总量性问题,短期调控 供给侧管理:结构性问题
攻击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供给质量, 满足人民需要
2.生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①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②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③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⑤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了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基本方式。
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要求
1.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包括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生产等方面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①生化研究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学理支撑 ②坚持用治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 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
3.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力的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3.核心价值观是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系了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3.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文化强国的体现:①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②发达文化产业,③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社会效益放首位)
4.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把握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
2.抓民生就是在抓发展。
3.要求: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是统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3.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35年,基本形成, 2050年,全面提升。
措施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重要责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三条红线:①生态保护红线,②环境质量底线,③资源利用上线
3.然后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