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的思维导图,整理了曹操与曹不、曹植、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建安诗歌地时代特征,欢迎品鉴。
编辑于2023-03-05 21:33:13 福建省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与曹丕
曹操
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现存诗歌都是乐府诗 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精神一脉相承
部分诗歌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蒿里行》
诗歌如实地描写了义军由聚而散的清醒
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救民于水火的胸怀和抱负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同意天下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
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宽广的胸怀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观沧海》
我国现存第一首较为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诗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也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写照
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即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
他的诗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不仅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 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将天下英才收集帐下,为文才们提供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
曹丕
诗歌类型
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词富丽
抒情言志之作
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燕歌行》
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新变
个人情感的抒发
敏感而多情,对人生中凄凉感情的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艺术形式
三言、四言、五言、六言都有
初具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植
建安二十五年之前
主要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白马篇》
建安二十五年之后
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野田黄雀行》
《赠白马王彪》
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 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明心迹
《浮萍篇》、《美女篇 》...
述志诗
《杂诗》
游仙诗
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 并非真信神仙,而是体现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
《远游篇》、《仙人篇》
曹植的诗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完成了乐府诗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了《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
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情调
受到后人追捧的原因
文采富艳
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不行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总特点
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正始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勇、寄托遥深
阮籍
《咏怀诗》
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也体现了他忧愤深广的情怀 “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先河
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活血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
或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
或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
风格隐约曲折,长借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香草美人抒发志向
嵇康
清峻之风
四言诗诗继曹操之后又一批成功之作
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幽愤诗》
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表明自己无辜受冤
《白马篇》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是向来为人称道的绝句
五言诗,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建安诗歌地时代特征
时代背景
建安文人饱受战乱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 扬名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
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神笔长” ”梗概多气“的特点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慨叹
单纯的悲叹
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
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龟虽寿》
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
建安时代
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诗体
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
曹植、王粲、刘桢、蔡琰以五言诗名世
诗歌语言
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朴质
曹丕、王粲等人则较为秀美
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成为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是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 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王粲、刘桢及蔡琰
王粲
《七哀诗》
诗歌再现了汉末战乱后农村田园荒芜、满目疮痍的景象;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国效力的意愿
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 但这些都是从个人身世的感伤中展开的
刘桢
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诗歌类型
赠答诗
《赠从弟》
既是对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写照
刘桢的诗歌,颇有风骨,更多的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 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刘桢的诗纯以气势取胜
游乐诗
“建安七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全篇以对话的方式写成,语言质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而悲凉 十分接近乐府民歌的风格
应玚
《别诗》两首可能为别妻之作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抒发怀才不遇、期遇知音的悲伤情怀,后半直抒胸臆
蔡琰
《悲愤诗》
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妇女的不幸命运;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地内心活动
深受汉乐府叙事诗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道路。 正始时期,司马氏转圈,政治险恶,阮籍《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地抒发感慨、批评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嵇康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清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