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元代文学绪论
元代文学绪论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3-05 21:34:40 福建省元代文学绪论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据和统治,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元朝统治的一百三十多年,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政治上
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对立情绪严峻, 加上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社会一直激烈动荡
文化
元杂剧有不少作品写到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 不少作品透露出愤激昂扬的情绪
这是火与血交并的时代人民反抗精神的反映
用汉法以治汉人,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 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征服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具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民族的作家,笔端流露出各式各样的风情格调,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得元代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杂剧中常提到“烧埋”
欧洲拜火教文化深入民间生活
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经济
农业逐渐回复,社会逐步安定,朝廷重视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思想
利用正统的儒家学说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
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事实上,元朝最高的统治者懂得不同的学说、教派,各有不同的效用
儒学本身,也分化为不同的流派 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特色
程朱理学的影响下降,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愈多,反面说明了价值观念在变化
而元代文学作品也出现了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也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大量失落的只是分子,涌向勾栏瓦肆,文坛掀起波澜,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激发了创作情愫
叙事文学的兴盛
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
特别是戏剧艺术,它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更能吸引市民观赏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到元代,“说话”继续盛行
和明清小说相比,宋代话本还显得粗糙, 但作者已注意到情节安排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
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多,许多剧作家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 当他们掌握戏剧特性,驾驭了世俗喜闻乐见的叙事体裁,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文坛揭开了新的一页
从现存的剧本中看,元代戏剧的体裁涉及的层面广阔,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鄙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
在元代,戏剧演出频繁,拥有大量观众,观众进入勾栏需要支付“二百钱”, 这说明戏剧演出已成为商业活动,市场竞争也进入了文化领域
在农村,戏剧则在戏台、戏楼演出。戏台往往建于祠庙前,说明演戏和祭神酬神的活动相结合,既是娱神也是娱人
城乡演出活跃,自然涌现众多的从业人员,演员们各有所长技艺高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和剧作家紧密合作,为戏剧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戏剧类型
南戏
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做规定
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
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均可歌唱
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合唱、对唱、轮唱
杂剧
风行于大江南北,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
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剧本的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
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
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戏剧活动,形成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涌现了大批杂剧艺人,杂剧演出频繁,为剧作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园地
观众的喜好,也作为一种市场需要,对作家产生一定影响,使不同地区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般来说,北方戏剧圈的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 有较多作家敢于直面现实的黑暗,渴望有清官廉吏或英雄豪杰为被压迫者撑腰
给人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出从北方传来的杂剧,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
南方戏剧圈的创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演出从北方传入的杂剧剧目
较多剧作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长期居住在南方的作家,也对富贵功名的黯淡前景有清醒的认识,南方繁华的生活 和秀丽的景色,触发他们热衷泉林诗酒的兴致
描写书生怀才不遇倨傲疏狂的境况,实际上是借剧本任务遭遇抒发自己心中愤懑
元代的抒情文学
”散曲“
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
语言方面
需要注重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 往往呈现出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艺术表现
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
增加衬字,明显具有口语化、俚语化 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
在北曲中,衬字可多可少,但只能在句头或句中
南曲中”衬不过三“
内容
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描绘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
散曲三品
清深
豪旷
婉丽
互相渗透,调制出缤纷斑斓的色彩, 追求区雅工整,向诗词写法靠拢,甚至使之”词化“的时候,散曲失去鲜活灵动的特色
元诗
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元初众多诗作的主题
追求“盛唐”为风范的“盛世之音”
通俗文学追求新奇热闹的审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
创作上提倡“宗唐得古”,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 由于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细微律动, 并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王国维认为,元剧作为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就是“自然”
揭示出形成元代文坛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
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 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
剧作家创作剧本,要让观众看的明白、真切,才能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以剧本的情节安排而论,元剧作家把简单的故事写的跌宕起伏
刻划人物,力图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奥秘,曲尽形容, 鲜明地显示出其个性特征
语言风格,崇尚“本色”,大量运用俗语、俚语以及衬字、双声、叠韵
元杂剧具有曲尽人情、透彻无遗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元代抒情性文学的创作中,自然酣畅之美,同样是最为鲜明而且备受推崇的,以散曲而言,多以赋的手法,白描直陈,把所写的情与物展露无遗,淋漓尽致
豪辣浩烂、酣畅尖新在当时被视为曲作的最高境界
元代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其中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