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值得一读!
编辑于2023-03-07 17:57:03 广东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李贽生平
生于1527年,福建泉州人,原姓林
李贽这一代家道中落,1522年中举
家贫,时有饥馁
1563年祖父去世
收取丰厚赙仪
一半钱在河南安置妻女
一半钱携回福建安置先人棺椁
老婆的想法
虽不愿但仍留豫
三年后重逢,两个女儿饿死
辗转升迁,1577年任姚安知府
经济渐宽
良心尚安
李贽的妻子
贤妻良母任劳任怨
1580年正值亨通时退休对妻子也是打击
在黄安住耿氏兄弟家里
闹翻后住麻城,妻子回泉州
一直让他回泉州直到1587年妻子死
李贽很悲伤,写文纪念
李贽为何不回泉州
几千年的家族观念
丧父家居时有替族人寻找饮食
比如同时期的“归有光”也有类似境况
此观念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
农村家庭若要出人头地基本上只有读书做官一条路
几代人积累后有经济条件供子弟读书做官
出人头地是全家或全家族的牺牲
为家人家族谋福利乃题中应有之义
李贽当时接受了酱生活方式
但其时正在思考生命的意义
不愿意回去受制
族人不善罢甘休
指定一侄子为其继承人
在黄安李贽与耿氏兄弟
耿定理
有独立思考,对四书五经不盲从
理想主义者,不接地气
李贽很现实与其不合
耿定理脾气好,不与李贽冲突
迂回大度,常调节李贽与耿定向的矛盾
耿定向
李贽说他是伪君子
黄宗羲说他思想前后不一致
竭力探求形而上又接地气的真理
人的理智有大不同
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
伦理的理与物理、地理的理不同
施政标准与哲学思想应有区别
与李贽决裂
李贽在麻城(与耿定向决裂后)
住城外山上私人佛堂“芝佛院”
李贽到处化缘支撑该院运转
与志同道合者来往
可以沟通交流
接受资助,不为经济困扰
李贽和耿定向的争论
孔子的“仁”必须要修炼才可达到
一种强迫的力量
行动的最高准则
超越人世间的品质
生活唯一意义之所在
孟子的“性善论”
孔孟之道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
汉代初立
唐朝开始到宋朝的变化
形势变化,需要重新解释
宋朝的朱熹《四书集注》
天理的阐释
人欲与格物
是为理学
心学
反对理学的格物致知
追求心理的“自然自在”
与外界、与经典无关
李与耿的互相攻击
关于打滚、关于化缘
其实二人同属心学派
王阳明在心学上的探索之路
以为自己的灵感可以为真理的主宰
由于每个人个体的差异趋向于
泛神主义
浪漫主义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
实用主义
无政府主义
危险所在
鼓励个人以己之良心指导行动
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
李贽是个复杂的人
李贽的标签
泰州心学派
退休后就是著书,很多很杂
探求公私利益调和的问题
不愿意为真理献身
既得利益者
交往的都是社会的上层
并未站在下层民众立场上
关心社会,是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
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臧否
对某些事物也有自己的看法
悲观、纠结之人
批判好友批判自己
批评别人后还是要接受别人的资助
李贽的问题
缺乏前后一致性,破坏性强建设性弱
自相矛盾之处很多
没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代替正统的教条
发现自己的学说无法付诸实施就美术化、神秘化之
李贽之死
有些惊世骇俗之语
地方官一忍再忍
私人佛堂被烧毁(官绅指使?)
马经纶邀其北上通州
朝中有人弹劾他
万历下旨拿下
锦衣卫意欲释放监视居住
万历迟迟不表态
狱中自刎
我的理解
李贽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脱离不开旧的窠臼
又有很多新奇的思想
越来越不为当权者所容
天天指责别人,BBB
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明朝是个思想繁盛的时代
思想家很多
王阳明、李贽、黄宗羲等
涉及到儒家思想的思辨
对儒家的东西不了解
对哲学的东西不开窍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明朝军事体制
卫所兵制逐渐不敷使用
军户逐渐逃亡
军户给军官为奴
莫名其妙的就近补给制度
依靠驻军附近的地方政府
中央完全无法进行有效调配
野战军的战力渣渣
军官培养着重于四肢发达
武将与文官的关系
做事的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文官
保持平衡、稳健最重要
诉诸武力就是一种失败
武将
该出手就出手
除恶务尽
有时要孤注一掷
军队给养安排完全不考虑战时需要
军人退伍之后
士兵无法适应农村生活
军官更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安排
现象与恶果
文官长期凌驾于武将之上
不懂装懂瞎指挥败多胜少
功劳是自己的有锅武将背
军事败坏每况愈下
蒙古的俺答汗入侵
闽浙的倭寇如入无人之境
倭寇的问题
倭寇一般会有根据地
倭寇是由于闭关锁国引起
中国的走私海商
日本的破落武士
敌我对比
官军战力渣不能敌
倭寇战力强大
职业军人
组织严密
战术先进
胡宗宪诱捕海商
大海商上当被杀(汪直)
倭寇反击更为凶猛
戚继光的新军
戚继光组织新军
个人色彩较浓
被文官视为眼中钉
战术的现代化
俞大猷提出过歼敌于海上
此法涉及面太广
超越了军事而及政治
大明是无数农村的集合
松散拖沓模糊似是而非
无法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战术
戚继光的办法
自知无法改变体制
立足现实点滴做起
戚继光的战法
招收农村出身的志愿兵
《纪效新书》新法练兵
强调纪律
强调配合
鸳鸯阵
运筹帷幄
福建总兵时
慎用火器
不计初战损失
努力以多胜少
仙游之战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戚继光的后台及蓟辽武备改革
谭纶
福建巡抚→蓟辽总督→兵部尚书
鼎力支持抗倭最后调戚至蓟辽
张居正
注意到并支持蓟辽的武备改革
通过书信等私人方式施加影响力
谭纶去后戚与之关系愈加密切
张谭支持下戚的改革成功
现状和措施
北兵南兵混杂供应体系一塌糊涂
加大供给兵种协同等新战术
成效
三年后俺答放弃扣边
和平后开始修长城
戚继光的晚年结局
军事著作《练兵实纪》,诗文《止止堂集》
文化素养高与文官有交情
老张挂了后戚调为广东总兵,再被革职
贫病交迫中去世
1587年1月17日
因为老张而不被万历见谅
戚的悲剧并不孤单
俞大猷
卢镗
汤克宽
戚继光的诸多部将
例外似乎只有刘显、刘綎父子
戚继光是个复杂的人
卓越的将领
极端刚毅果敢的军人
一流的经理、组织家、工程建筑师和操典的作者
精通政治间的奥妙
善于妥协善于调和
懂得权宜和变通
适应并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全力以赴
把才能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
不幸遭遇之因
其所有措施和结果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力图保持的平衡
被清算意味着古老的帝国已失去重整军备的良机
我的理解
戚继光是个务实之人
认清了现实但并未放弃
不能直达就迂回
文贵武贱的现实注定戚的悲剧人生
宋明的文贵武贱结局很相似
戚继光一人之力无法改变大趋势
依靠中央的文官必定面临其死后的反攻倒算
以文驭武何其愚蠢
明朝的士大夫之无耻更甚于宋朝
无论怎么说
戚少保威武
民族英雄瑕不掩瑜
万历皇帝
1587年一次子虚乌有的午朝
莫名其妙的聚集
礼部的调查和处罚
万历的成长经历
各种礼仪的学习和应用
礼仪中繁琐的更衣
慈圣皇太后的影响
帝师张居正协同慈圣、冯保对万历的教导
令人深恶痛绝的早朝
万历对形势的逐渐认知
万历对郑妃的宠幸
皇宫的开支
浩大的人力
浪费严重
普遍腐败
张居正的生前身后
权力巨大的首辅
被弹劾及万历的信任
守孝和夺情
死并逐步被清算
高拱的致命弹劾
生活奢侈
任用私人
收受贿赂
合伙人冯保被驱逐
旗下诸多人员被收拾
正常的政务处理机制
皇族和外戚没机会
皇帝居中,内阁VS司礼监
我的理解
万历很苦逼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管控
万历他妈和张居正冯保把持朝政
万历循规蹈矩偶尔捣捣乱
老张挂了万历才掌权
老张慢慢被清算
冯保被赶走
太后未反对
本章应该是全书的一个背景介绍吧
画卷徐徐展开
时代人物事件地点
皇宫内外君臣上下
作者采用叙事的手法
按时间顺序写就
人物、事件感觉有点凌乱
之前的内容记录
大致分类
未按书内顺序
首辅申时行
经筵的介绍
什么是经筵
举行时间地点人物
繁文缛节的仪式
老申负责组织安排
老申在文渊阁办公
文渊阁的结构和用途
老申的坚持
虽:自己烦别人也烦
但:礼仪体现皇帝的权威和天意
So:皇帝偷懒老申自责
老申的首辅之路
机缘巧合
张居正的继任者丁忧
自己父母均亡故
政府的统治手段
道德治国官绅一体
文官的养成和操行
读四书五经
科举出身
道德治国
当官即可敛财
安定团结为第一要务
各种利益团体
老申的特点
翰林院编修出身
精力旺盛好脾气
以柔克刚太极手法
老申的行事
吸取张居正的教训
改革手段简单粗暴激进
骄横霸道唯我独尊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羞辱王世贞逼退汪道昆
损害了文官团体的利益
案例:各地赋税收取的现状
收多少算多少
拖着拖着就没了
贪污成风
废除张居正的考成法
老申认为此法对各地官员逼迫太甚
实际上积重难返无法实施
老申被弹劾
蓄谋已久布置周详
皇帝识破奸计并挽留
老申大度不追究
绥靖妥协姑息迁就
京察时放过大众
我的理解
老申就是个老好人
老申主要是和稀泥
道德治国是个伪命题
只会读书不会做实事
高高在上无法亲民
欺上瞒下四海升平
文官道德高尚乎?!
万历时期帝国气象
张居正的努力失败了
暮霭沉沉一片死气
沉疴无猛药
每况愈下
世间已无张居正
万历立储风波
先立郑贵妃再立朱常洵
百官反对立朱常洵
万历理由不充分,拖
万历其它手段:三王并立
其实可以操作
4点理由并非不可能
为什么没有
帝国不以法律治国以伦理治国
废长立幼不合伦理况且是皇帝
万历其实干不过群官
某官员催促立储风乍起
官员群起上奏
两个大学士去职
万历的变化
群臣希望万历只作为一个道德模范就好
正德的例子
任性自嗨型
从不迁就大臣:干!
南巡落水后挂了
一意孤行的原因
万历的问题
没有正德的胆魄
文官集团担心万历成为正德第二
文官实力强大
干不过、不妥协、不合作
所有事消极怠工
当时的现状
政府正常运转
帝国政治体制决定
各级官僚的变化
趋于怠工
走向分化(尤其是万历挂了后)
矛盾爆发
党争
国朝初期确定的财税制度
官员俸禄微薄
无以糊口
中央地方群贪
帝国走上末路
张居正激进手段未解决
老申调和折中也没成功
文官集团内部也分裂
我的理解
万历废长立幼
违背了文官秉持的一些基本原则
万历自己不够强大不敢强硬但心不甘
万历不能得偿所愿
非暴力不合作
帝国靠文官集团维持
君臣矛盾影响深远
君不君臣不臣
行政机构人心涣散
形势渐趋恶化
活着的祖宗
老申的八十大寿
老申的《赐闲堂集》
老申的首辅岁月无痕
其实老申也干了不少事
黄河水患治理
中枢决定方案,决策缓慢复杂
老申的潘季驯的方案1588
河道紧缩
柳辊的工具使用
中央没钱,就地征需
1590年涉蒙边境事件
李总兵遇伏身亡
很多人要干老申主抚
之前跟俺答有和平条约
双方一直遵守的不错
这次是个别人的个案
实施重臣巡边戒备
1591边军出击获胜
1587年建州努酋开始的扩张
有人要干
老申主抚
努酋后成为清太祖
老申的罪过
万历废长立幼老申没有消极对待
老申事实是温和劝谏
1587年东厂受到攻击
文官感到不安全
大兴的小案子是导火索
宫内人犯案
东厂校尉不能旁听
老申当和事佬
文官放过此事
但又转而攻击东厂
东厂太监去职
万历的变化
开始是励精图治
1585的祈雨过程
万历老申都不怎么信鬼神
祈雨后1个月下大雨
万历的内操被老申瓦解
万历的四次出京谒陵
1583~1585的两年半
文官不堪其扰就各种边事等
万历1584视察自己的陵寝
万历想着和郑贵妃同穴,但
万历必死不瞑目
万历自1586开始与文官渐行渐远
万历什么都不能干
张居正不让他写字
老申不让他练兵
群臣不让他自由立太子
心爱的女人不能同穴(万历死后)
万历的非暴力不合作
群臣希望是仪式性质的存在
有血有肉有想法
万历消极对抗
我的理解
本章说的“祖宗”其实是万历
通过对老申首辅工作的回顾
老申的玩法是迂回
相对张居正是软刀子
水磨工夫
老申和文官本质上没有不同
万历只有两件事不能干
这也不能干
那也不能干
描述了万历悲催的人生
是灰暗的苦逼的
是郁郁不得志的
但他没有抗争
只有消极对抗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老海行事矛盾的两面
法律就是法律,不能遵循道德标准
法律覆盖不到就按法律精神来实践
也非常重视道德的作用
例: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
1558年45岁任淳安知县
淳安是三省交汇之地,驿站负担重
胡宗宪儿子过淳安未被负担费用
鄢懋卿清理盐法巡视
接到海瑞的帖子要其不要靡费公款
老鄢吓得绕道而走
刚正刻板导致升官慢
1565年户部主事上疏干嘉靖帝
嘉靖不理政事只是求仙问道
奏疏指责皇帝懒政、不务正业
嘉靖的反应
暴怒但最后只留中
后将其收监但未处决
帝薨人出
1567~1569
中枢很挠头其安排,频繁换岗
老头上疏求去(曲线救国)
安排为南直隶巡抚
任职巡抚期间
把士绅吓到麻爪
新官上任雷厉风行
减少铺张浪费到极致
各种举措旨在缩小贫富差距
干徐阶他们家
对高利贷的处理
社会现实导致借贷易成为巨债
老海凭个人判断
没有经过仔细调查研究
孤军奋战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
给事中戴翔参劾老海
随意判处借贷纠纷
大小老婆同时死掉疑为谋杀
只能被迫致仕
海瑞退休后的生活
政策和惯常(背景介绍)
一条鞭法的利弊
地方官对地方治理仍要依靠士绅阶层
地方官处理的案子一般为刑事案件
必须要断案(杀人者必死)
冤假错案很多(案例)
命案的由来
判决的反复
老海的退休生活枯燥乏味
编制从政记录
老海的婚姻生活
头两个都因老母被休
第三个莫名死亡
儿子都死了——不孝
因为老母的情形被时人诟病
著书立传仍然刚正不阿
万历上台老张主事
老张不支持老海复出
过于冒进不讲技巧
老张算是改革者老海算复古者
1585年起用为南京右佥[qiān]都御史
1585年起用为南京右佥[qiān]都御史
因老张被清算而起复
但是他这套当时没人喜欢现在更没人喜欢
给万历上条陈建议恢复重典整顿吏治
弹劾某个在家看戏的御史
被手下弹劾
几近于人身攻击
支持与反对两派的口水战
处理意见
皇帝考虑其上的条陈
中枢也是头很大
最终“照旧供职”
虽未去职但威信扫地,辞职又不许
1587年年底挂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洪武年间创建的各类制度
有官有吏,具体事情吏员办理
老朱的《大诰》对官员限制严厉
乡约民规治理农村
老朱兴大狱打击官、富
抽象的道德取代具体的法律
财政制度
按面积征收田赋
富户服役项目多没数量限制负担重
地方支出
官员来往旅费由大户负担
自收自支
无法自给的由最近有富余地区支援
明朝始末持续
复杂纷乱无调度
无弹性
僵化的制度来源于维持文官制度的统一和协调
假如有人为刺激经济搞商业、工业
需要培养专业人员
其他人会显得落后低能
以简朴为借口阻挠各种变化以适应政府低能
币制的问题
洪武开始的宝钞发行及废止
铜钱的稀缺导致通货紧缩
碎银通货的流行及无法管控
老海的行政手段无法解决金融问题
土鳖们不懂经济视之理所当然
不尊重私人财产
还是伦理纲常那一套
海瑞就是玩洪武的那一套
维持简朴(落后)的现状
落后解决不了民间借贷
新富户取代旧富户
不用交税有特权
污吏上下其手
我的理解
海瑞刚正不懂变通
老海对自己近乎严苛
老海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老海玩的那套
他的同僚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以自己的标准、想法行事
自己是道德高尚的羊
要求士绅都当羊
没有基于实际
刻板教条
不懂也不去了解实际情况
并未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措施不能解决问题
老海其实并非好官
没有去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所以想办好事办不成
是太阳是阳春白雪,孤芳自赏
结论
只凭着一腔热情往前冲
找不到或者没能力找到正确的路
别人都是敬而远之,自己死路一条
一些思考及感悟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在明代发展达到了顶峰,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把持朝政,对朝政进行改革。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人的利益,导致了两次对他的大规模攻击
他去世后,对他的清算终于成功,让他所有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申时行秉持和衷共济的理念,希望皇帝和群臣都能拿出诚意,共同合作治理国家
在双方愈演愈烈的矛盾下,他也无能为力,最后被迫被弹劾下台
身为天子的万历皇帝,不过也是紫荆城中的一个囚徒。在道德伦理的束缚下和群臣党争的牵制下,精力充沛的他,想法根本不会得到实现
海瑞不仅对官员的利益丝毫不了解,也不明白明代土地兼并的根源是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律
在明代武将地位不高的情况下,要想对军事进行改革非常困难
戚继光之所以对军事整顿能成功,不仅是因为张居正、谭纶对他的知遇之恩,和他自己了解文官中的阴阳面,并且善加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李贽的死,正是明代思想体系僵化的表现
李贽的异端思想对程朱理学的挑战,实际上是动摇了大明朝的思想基础
明代始终没有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代替儒家伦理
国家走向灭亡是正常的,只有走向了灭亡,满人进了关,后来才有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些辉煌的时刻
附录3
英文版序言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
皇帝只是个排位
附录2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本书出版历尽波折
本书只代表作者一部分意见
我的从学从军及居美经历
我的大历史观
看历史要往前推三五百年
1587年和1840年是一样的情形
1619年萨尔浒之战与1895年甲午之战如出一辙
从大历史的视角探求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
意大利的城邦国家
尼德兰的联省自治到荷兰共和国
英国的一通内斗到1689年的不流血革命
美国的特例
无农业社会和工商业社会的隔阂
地域空旷待移民
日本的特例
幕府末期已经商业化
明治维新专注工商业
中国的一国两制
非我们独创
荷兰也有过
英国也有过类似的东西
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南方奴隶制
有困难,但可以实现
关于道德不能取代法律的问题
1619年的辽东战役
附录1 《神宗实录》
文官集团的分裂(党争)
分崩离析的前兆
文官集团成为带有爆炸性的团体
缺乏应有的和衷共济
集中无数利害冲突
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
贪腐者更加有机可乘
失败的尝试
要找出和衷共济的办法越来越难
张居正的改革
使文官遭受极大压力不能成功,死后反遭清算
申时行的诚意
降低标准也未达到目标,自己被迫辞职
东林党的重振道德运动
在皇帝宝座之外建树精神上的领导力量
缺少皇帝的支持,必将以失败告终
导致在道德的掩盖下争权夺利,动摇和衷共济的基础
立储风波的催化
立储一事关乎文官们荣辱生死的现实问题
拥戴者流芳百世
反对者遗臭万年
残酷的历史教训使文官集体担忧惨剧重演
永乐皇帝夺位
正统皇帝复辟
期盼皇储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谨慎缄默者
沽名卖直者
接二连三上奏催促
印发煽动性小册子和传单
皇帝的消极怠工(失衡)
原因
皇帝无法抵御文官集团的力量
身为天子的万历,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
皇帝不是国事的处置者
皇帝消极怠工并没有使政府陷于瘫痪,文官集团有自动控制程序
皇帝是处置国事的权威性象征
最好是毫无主见
感情需作绝对的抑制
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受制于廷臣
前几任皇帝的任意妄为留下的前车之鉴
正德皇帝
万历是在臣僚的教育下长大
将万历引进文官所崇奉的规范里
责任范围是文臣们所安排
言行要符合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的解释权分属于文官
皇帝无法抵御道德舆论的压力
废长立幼在法律上可行
皇长子不天生具有继承大统的权利
立长不立幼只是传统习惯,并非强制性法规
只有嫡子具有继承的优先权
万历可以废后改立郑氏为皇后
万历不敢强行废长立幼
本朝治理天下臣民是以"四书"中的伦理为主宰
废长立幼有悖于纲常伦理
目的
报复,纯属发泄
不再按文官集团的意志执行自己的任务,也不愿做任何事情让文官快意
不在于恢复皇帝的权威
方法
维持文官集团平衡的手段
人事的升降
给予物质上的报酬
礼仪的举行
动员其精神力量
皇帝放弃自己的职责
不补官使文官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愿景成为泡影
视伦理道德为虚伪的装饰,令忠于孔孟之道的文官寒心
表现
拖延立储
臣僚不让他立常淘为太子,他也不立常洛为太子
缺席法定礼仪
拒不补缺
断绝大多数文官的上升渠道
无视抗议
对文官们抗议的奏折不加答辩
不准辞职
对官员辞职,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
废革职位
对自动离职的官员,不予究问,也不再有人补缺
有所选择
除了不理上述性质的文件,他照常批阅其他奏章
以无为而治为借口,不让臣下找到造反的理由
文官集团分裂根源
文官人格分裂愈演愈烈
心里的物质欲望(大幅增长)
嘴上的道德标准(没有丝毫放松)
死板缺乏弹性的财政安排
税收与预算无法根据形势发展而调整
官员应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通讯、统计等技术力量缺乏
官员的俸禄微薄且不合实际
索要额外收入不可避免
文官体制有欠周全
地方官员没有完全驾驭下级的能力
下级有财政权(常例)
人事权在中央(建议))
通过精神力量来补足
组织机构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
冲动性质
个人成分
紧急情况
症结
本朝的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
一些名词解释
皮弁服
皮弁服,以白缯为之,也称"缟衣"
古天子的朝服,冠以皮弁,故名,在古代君王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
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鸿胪寺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是九寺之一
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
蟒袍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
古代官员的礼服
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
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
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
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三法司
刑部,行使审判权
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大理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泰州学派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晚明显学
道德不是王朝的护身符
做官
"学而优则仕",自古读书人最终目的就是做官,发挥特长、家族荣耀
实行文官制度
从小熟读"四书",把大儒朱熹对四书注释奉为正宗
通过科举考试网络天下读书人做官
道德
准绳
"四书"提倡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维持长治久安
道德至高无上,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还可以代替行政
私下
事实上各有一套道德观念,围绕核心人物形成各种派系
同省县的"乡谊"
有婚姻关系的"姻谊"
同年中举的"年谊"
派系
张居正
派系内相互照顾,派系间相互攻击
任首辅,对人事任免起着决定作用,招致不满,被人参劾
死后两年
被当年反对者检举参奏蒙蔽皇帝,祸害百姓
甚至被诬陷有谋逆之心
申时行
官员们彼此有干丝万缕关系,得罪一人就得罪全国读书人
对"和事老"申时行同样参劾,根本原因跟张居正关系密切
崩溃
"四书"的规范
一个有教养的君子不可消极退让和放弃职责
作为国君,应当尽心竭力保持文官集团的平衡
万历消极怠工
不举行礼仪,不作人事升迁
读书人愿望化作泡影,文官历害冲突争权夺利
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贪污腐败者更加有机可乘,这种风气愈演愈烈,使整个王朝走向崩溃的边缘
拼命护法和拼命护国的孤胆英雄
海瑞
万历十五年,被民间称颂的海清天海瑞与世长辞,功过是争论焦点
功
执法
一生体现了有教养读书人,服务于公众牺牲自我精神
充分重视法律作用,并且执法不阿
作为二品官,去世时仅有白银二十两,不够殓葬费用
胡公子
海瑞严历而巧妙地拒绝过境官员滥用权力
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途径淳安带着大批人员和行李,对驿站的招待百般挑剔
海瑞假装不知是胡公子,把他拘捕押解到总督衙门,并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
过
退休
颁布"督抚条约",限制富户过多占有土地,缩小贫富
卷入大量高利贷产生田产纠纷,孤军奋战,不能自主
一年不到成了文官集团的众矢之的,被迫退休回原籍
孤立
出仕做官是为取得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的机会
拼命护法但在以道德为标榜的君主制国家,孤立无援
戚继光
明朝军队
重文轻武,文官指挥各级武官人事任免、补给、交通
制度使得军队行动效率低,没有作战力
肃清倭寇
东南沿海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深入内地
从农村招募士兵打击倭寇,不久肃清了倭寇的入侵
俺答互市
"总理蓟州军务",军队得到严格训练,大量现代武器
使得俺答不敢进犯,答应互市,边境暂时平息
著作
写出军事著作《练兵实纪》和诗文集《止止堂集》
结局
在蓟州推行的整套措施,打破文官集团竭力保持的平衡
当张居正死后,遭到文官参劾被罢官,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总结
海瑞是护法的孤胆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护国的孤胆英雄
将星陨落失去重整军备的良机,三十年后,被崛起的八旗军取代
内忧外患
没较完备法制,内部必然混乱
没强大国防,外部必然被虎视眈眈古
皇帝其实并不能“我说了算”
自由
皇帝
历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一切他说了算,掌握天下人生杀予夺
真实
大多数皇帝是制度象征
没有真正的自由,像囚徒
威仪四方
官员没有接到通知,奔向皇城举行午朝大典,触犯礼仪
惹得万历皇帝大怒,停发所有官员工资两月
说了不算
跟教育和性格有关,跟整个国家行政制度有关
刚继位
上朝
一言一行都有人给他安排好
生活
起居由冯保汇报给太后
不利报告,会受到长跪处罚
背书
结巴读错,老师张居正严历质问
使无地自容,形成优柔寡断性格
张居正
影响
精明强干,在万历开始的十年执掌着国家大权
锐意改革,严格执行,使大明朝再次焕发出欣欣向荣景象
死后
万历改变柔弱
独揽大权,励精图治,亲自决定国家大事
摆脱张居正影响,在倒张派汹涌参奏下
抄没张居正家产
他弟弟、儿子充军
大伴冯保被罚往南京软禁
万历不久发现
真正受益者是倒张的人物
一类人利用道德作为装饰争权夺利
一类人顽固而拘泥,把攻击目标转向皇帝批评奢侈懒惰个人享乐至上
万历
立皇太子
文官们不容许万历费掉皇长子,立皇三子为太子
后来消极怠工,不上早朝,不批奏折,以此报复臣僚们
责任范围
文臣安排
想亲自操练兵马,文臣们竭力阻止
想出巡,监察官立刻诤谏
特务机关东厂遭攻击
宦官张鲸被文臣群起而攻之
万历也受到官员奚落
隐居30年
不愿公开接见这些口是心非的臣僚
隐居深宫30多年,没走出紫禁城一步
影响万历皇帝的核心人物
万历皇帝生母
李氏(慈圣皇太后)
外戚
限制外戚干政
后妃多选自良家,多非出自名门望族
李伟(万历皇帝的外公)
万历皇帝精神伴侣
郑氏(贵妃)
后宫
王皇后
无子嗣
恭妃
主常洛(长子)
郑贵妃
朱常洵(三子)
万历皇帝的私人秘书
冯保(司礼监太监)
宦官集团
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制度
设置内书堂,逐步升迁
威权显赫,仅限于皇城
任免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东厂
锦衣卫
万历皇帝的臣子和老师
张居正(内阁首辅)
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演变
文学侍从之臣
皇帝的秘书兼顾问
大学士名义平等,实有主次
分首辅与其他大学士
首辅或者元辅(主,推荐其他大学士)
其他大学士(辅助首辅办事)
文官集团
拥张派
倒张派
如果不能完成“数目字管理”
无论张居正他们多么天才,都不可能改革成果
万历皇帝受到的约束
明朝统治方法
严刑峻法
伦理道德
礼仪
丁忧
早朝
正德皇帝
打破早朝传统
嘉靖皇帝
30年不上朝
隆庆皇帝
早朝如同具文,后来干脆免朝
万历皇帝
择日早朝,流于形式
时代的困境
现代经济体制和传统农耕社会的冲突
无法从古代到现代进一步演化
军事
两方受敌
军事力量薄弱
经济
经济倒退
财政赤字
税收下降
开销增大
政治
官员增多
国家半失控状态
观念不统一
公元1620年
7月21日,万历去世,享年58岁
公元1602年
李贽(zhì)在狱中以剃刀自刎
公元1601年
封朱常洛为太子
公元1591年
年初,郑雒(luò)主动出击蒙古部落,得胜后按申时行指示坚壁清野
申时行被迫去职
公元1590年
副总兵李联芳力战蒙古军队而亡
夏,群臣主张停止互市,出兵作战。8月25日,申时行主和并说服皇帝
公元1588年
阳历1月17日清晨,戚继光去世,“口鸡三号,将星殒命”
潘季驯出任“总督河道监理军务”一职
李贽剃发为僧,时年61岁
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
万历皇帝,24岁
丁亥年,属猪
以讹传讹的午朝大典
阳历7月,万历降谕工部,要工部查证,张居正在京内住宅没收归公后用作何处
山东省三千农民,由于饥荒,丛聚为盗
京察
黄河决堤
阳历11月13日,海瑞去世
公元1586年
年初,德贵妃郑氏生下皇子,朱常洵
申时行呈请立朱常洛为太子
主持殿试,试题“无为而治”
秋初,万历降下谕旨,停止早朝和出席经筵、日讲;不再临朝
公元1585年
海瑞被重新起用为南京右佥(qiān)都御史,不久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
亢旱,阳历5月16日,万历皇帝步行祈雨
阳历6月12日,大雨
申时行被赐蟒袍
张居正考成法被撤销
公元1584年
德妃郑氏进位德贵妃
阳历5月,辽王妃控诉张居正以公报私,废黜辽王
万历下令籍没张居正家产
刑部尚书潘季驯为张居正家属求情,被革职为民
张居正儿子张敬修自缢
阳历9月,对外宣布张居正罪状: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地,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
戚继光被革职
公元1583年
春,张四维提议建造寿宫,分散皇帝对张居正事件的不快
春,三年一度的会试,万历亲自出题:为什么自己越想励精图治,官僚却更加腐化,法令却更加松懈?是因为自己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
阳历3月,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
张四维父亲去世,张四维回乡丁忧
申时行担任首辅
夏季,万历褫夺张居正三个儿子官职,撤销张居正太师头衔
大伴冯宝十二大罪,发往南京闲住
淑嫔郑氏升为德妃
公元1582年
阳历3月,一日娶九嫔
九嫔中的淑嫔郑氏,14岁,万历对其一往情深
阳历6月,张居正去世,享年57岁
张四维担任首辅
阳历7月,王氏被封恭妃
阳历8月,恭妃王氏生子,朱常洛
皇帝下诏,重新丈量耕地,反张运动揭开了序幕
年底,张居正死后被议罪
公元1581年
经张居正首肯,建立御林军。御林军受御马监太监节制
宫女王氏有孕
京察
公元1580年
皇帝17岁
“西内”夜宴上,皇帝要求两位宫女唱歌,宫女称不会,皇帝大怒,截去宫女长发以示斩首之刑,责打劝谏随从。太后知悉“夜宴闹剧”后大怒,准备废掉皇帝。皇帝久跪后才作罢。太后与张居正共同商议皇帝的改过方案
李贽离任姚安知府,搬至湖广黄安
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刊印
年终,张居正以万历的名义实施全国丈量耕地
公元1578年
万历皇帝大婚
皇帝15岁,皇后14岁
皇后王氏,出生平民,谥号孝端皇后
因张居正劝谏“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皇帝日课中取消书法
张居正阳历4月中旬离京葬父,阳历7月中旬回京
秋天,张居正母亲赵氏到达京城,不久被宣召与两位太后相见
申时行被命为大学士
公元1577年
万历14岁
张居正父亲去世,张居正按制回乡丁忧,皇帝下令夺情
百官因不回乡丁忧为由,纠举张居正
谭纶病死,从此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关系更为密切
李贽调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公元1574年
“星变”结束
公元1573年
阳历2月20日,王大臣事件
公元1572年
出现“星变”,皇帝“修省”以求化凶为吉
高拱被逐
万历皇帝即位
李贽任南京刑部员外郎
公元1571年
戚继光著作《练兵实录》刊印
公元1570年
春天,海瑞被参劾,被迫退休
公元1569年
京查
夏天,海瑞被认命为南直隶巡抚,驻扎苏州
公元1568年
年初,戚继光调任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任蓟州总兵,属谭纶麾下
公元1567年
嘉靖皇帝去世
年初,隆庆皇帝即位
谭纶升任蓟辽保定总督,负有防御京畿的重任
李贽在礼部司务
公元1566年
阳历2月,嘉靖下令禁锢海瑞
公元1565年
阳历11月,海瑞上奏疏批评嘉靖“虚荣、残忍、自私、多疑”,“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公元1564年
1月,仙游之役,戚家军大败倭寇。至此,倭寇逐渐放弃骚扰邻海
公元1563年
戚继光被任命为福建总兵
李贽回乡安葬曾祖父、祖父
公元1562年
申时行得中状元,按例被授翰林院修撰
海瑞调任江西兴国知县
严嵩被嘉靖皇帝免职
公元1559年
李贽父亲去世,停职丁忧
公元1558年
海瑞45岁,升任浙江淳安知县
公元1555年
戚继光调赴浙江
公元1552年
李贽得中举人
公元1527年
李贽出生于福建泉州
公元1521年
正德皇帝去世
嘉靖皇帝即位
公元1518年
正德皇帝巡视北方地区。途中封自己镇国公,五个月后,又加封自己太师
公元1517年
正德皇帝御驾亲征,打败鞑靼小王子
公元1505年
正德皇帝即位
公元1449年
土木之变
书籍信息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美籍华人,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学位
用"大历史观",展示经历无数先决条件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过程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解读一个王朝由兴盛到衰颓的深层历史原因的书
通过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的命运,与众多文官的周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6-8
说明
导图右侧为书中主要人物提炼
导图左侧为时间轴大事件及思考
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