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第三章国家性质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编辑于2023-03-07 20:08:24 湖北省宪法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上
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以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之一,以爱国统一战线为政治基础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和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最终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 united front),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 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概括为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指导方针。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实践证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敌人专政
对敌人的专政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坚决地打击敌人的破坏和反抗,才能维护人民民主,才能保卫社会主义民主。
经济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是一种相对于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消失,生产资料不进行排他性占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个体经济 ,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 生产资料 ,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的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是一生产资料私有何雇用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所有制形式。 它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的非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 ,是我国发展对外 经济关系 ,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所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就是每个劳动者首先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工作,而社会则按照各人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消费品
文明上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协调发展
政治文明
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政治制度 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政治观念
政治观念,通俗一些,就是政治和观念的有机结合。
政治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观念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简单来说,不同时代,不同的职位,不同身份人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符合该时代,该职位,该身份,该责任的合体行为,就是政治观念强,否则就是政治观念差。祝顺!
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 物质 生活的进步状况。 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 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是指 人类 在 社会 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情况。. 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成果。. 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精神文明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内地为了加强及控制精神文明,设立了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强调不能只注重物质文明忽略了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国家文明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
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包含的一个方面,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路线、纲领,从意识形态方面,从理论指导上讲,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 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不是国家机关,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职能,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基础上,围绕共同的政治目标,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政治监督。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项基本职能。
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泛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主要体现在:参加国家政权,并在各级权力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人民政协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决策;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对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一九四九年六月在北平召开筹备会。同年九月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九五四年九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仍然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政协全国委员会或全国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每届***5年。
地方委员会
党的地方委员会属于党的地方组织,主要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地方政协
地方政协是根据政协章程规定,省、市、县 (或相当于省、市、县的地方)可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该地方的地方委员会。省、市级委员会每届***五年,县级每届***三年。地方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县级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秘书长。地方委员会的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