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学2(1)
学前教育学完整版分享,内容覆盖学前教育目标,社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编辑于2023-03-08 20:24:23 云南学前教育学2
学前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育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我国教育方针
社会发展需要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核心)
学校教育目标: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目标的核心:儿童发展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学前儿童教育目标
工业初期,照看儿童
工业社会,身心发展
现代初期,智力发展
现代社会,全面发展
五大领域目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创造适宜的环境
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对幼儿知识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统一标准的教育,要根据儿童个人差异,在体质的每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反应现实生活的活动,活动具有主动,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
游戏的分类
社会化程度角度分类
独自游戏三岁
平行游戏三岁
联合游戏四岁
合作游戏五岁以后
从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
智力游戏
体育游戏
活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典型特点是以物代物
游戏的特点
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游戏是愉快的
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游戏的作用
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
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游戏的产地,时间及,玩具材料
室内游戏创设应注意
种类和数量
材料的投放(多样化摆放清楚)
合理布置(界限明确,要相容避免干扰可转换为)
玩具和游戏材料
室外游戏的时间安排
寄宿制:不少于三小时
整日制:不少于两小时
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管理和使用玩具材料
因地制宜
自由选择玩具
养成良好习惯
正确的游戏教育观及教师的作用
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创设游戏环境
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观察和评估游戏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间接指导为主
按要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我
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独立性原则:并且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
发展适应性原则(1986年,美国幼教协会针对幼教小学化倾向而提出)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
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发展适应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合同是产生活关联的
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很强中国特色,最早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
综合性原则
教育目的的综合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五大领域
教育手段的综合性,保教结合
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基础
品德方面的启蒙教育
智力方面的启蒙教育
体能方面的启蒙教育
美的启蒙教育(包括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学前阶段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实施
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是多样的
活动不是装饰品
来源
杜威,做中学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活动主导论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直观形象法
观察法: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活动(最基本)
演示法: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
范例法: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示范性最强)
参观法: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游戏化方法,途径
游戏活动教育化
教育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语言法(实践性强,针对性强,自由性强)
故事法,通过故事手段展开教学活动
讨论法,儿童运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
移情法
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
认知提示:通过言语提示帮助幼儿理解各种面部表情下的情绪
情绪追忆:唤醒幼儿过去生活中亲自感受的经验,并帮助幼儿理解该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情感换位: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巩固深化:对上述活动的延伸,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情境表演:对事例分析或行为练习,让幼儿充分讨论不同情境中应有的行为讨论,并得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角色扮演法: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最高境界)
环境体验法
精神环境体验法(看不见,摸不着)
物质环境体验法(得见摸得着)
行动操练法(行动操作练习法是最易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分类
心智技能练习
动作技能练习
道德行为习惯练习
练习法
分段练习(单项练习或分步练习)
综合练习(完整练习)
发泄法
生理发泄
心理发泄
表扬鼓励
方法
口头表扬与鼓励
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和鼓励
物质表扬与鼓励
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
文字表扬与鼓励
时机
随机表扬与鼓励
专门时间的表扬鼓励
批评(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的评价)(负面强化)
个别形式(主要形式)
集体形式
惩罚(对儿童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是一种很敏感的辅助性很强的教育手段)
操作内容
社会性惩罚
自然后果的惩罚
剥夺性惩罚
生理性惩罚
注意事项,做到三要
要及时
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
时间要短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
小班
发展特点
动作迅速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爱模仿
语言发展快
入园适应
阶段
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原因
环境的巨大变化
家庭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常规教育: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
中班
发展特点
更加活泼好动
思维具体形象
开始接受任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处理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
交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幼儿说谎情形
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
夸耀式的说谎
掩盖式说谎
模仿式说谎
告状行为:体现了道德感的发展
大班
发展特点
好学好问
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个性初具雏形
幼小衔接
意义
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儿童入学适应不良现状的实践要求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世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潮流
小学化原因
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差
农村偏远地区幼儿班教育的特点(学前班:以学龄前1至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学前教育形式
学前班教育要点
以游戏活动为主
抓好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的能力
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不利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和保育员
幼儿教师
纯真美好
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多重角色
幼儿教师的职责
严格履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定,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点
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
执着的事业心
自信自尊
意志坚强
聪慧的认知能力
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
合作精神和能力
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爱心
观察力
沟通能力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科研能力
写作能力
自学能力
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注意倾听
注意身体,姿势
语言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也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幼儿保育员
保育员的职责
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
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
保育员的心理素质
合作精神
意志坚强,耐心细致
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干扰选项性格良好)
保育员的专业素质
爱心
丰富的知识
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熟练的操作技能
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
托儿所(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是托儿所工作的依据,其规定保障小儿健康,应贯彻防为主的方针)
托儿所的概念:主要负责教养,三岁前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是保障性
选址特点
选择地势平缓,空气新鲜的地方
宁静的环境
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保教原则
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
出生--2,3月:发展感觉的玩具材料如色彩鲜艳的小球,小玲,有人脸的图
3至6个月:进一步发展,感觉如摇铃能抓握和投掷的玩具不倒翁等
七个月:发展爬和促进手腕,手臂的玩具如流动的小球,积木,小滑梯和一些玩形象玩具
一岁半以后:发展情绪,社会性和智力,如积木,套图,拼图等,可操作性材料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
保教结合:
保障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我
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工作
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
家园合作的原则
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与家长合作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对孩子不太关心的
教育方法不当的
对儿童评价不当的
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家长会
家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合适家长了解孩子的家园情况)
家长学校
咨询活动
开放日制度(请家长参观各种保教活动,使家长具体了解园所工作)(最常用方式)
家长接待日
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电话联系(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
书面联系
面向家长的宣传教育活动
送幼儿时的随机交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
联合家庭: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
扩大家庭: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家庭模式
家庭教育的特点
率先性
交往的密切性
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对受教育者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会社会行为规范
指导生活目标
培养社会角色
形成个人性格
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和谐的生活气氛
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睦
文明行为,文明语言
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
摆放有序
优雅大方
时有变化
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
属于儿童的天地
放置基本设备
放置儿童玩具
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
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家长育儿守则
做好榜样
凡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必自身体力行
完善自我道德高尚
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尊重儿童
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满足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需要
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诱导
理智的爱
有要求不一味迁就
控制情感掌握分寸
增长儿童的爱心
规矩明确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懂得文明礼貌
懂得不打扰他人
懂得关心环境
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步调一致
夫妻配合一致
两代养育者协调一致
适当回避
社区学前教育
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1884年社区教育最早源于丹麦的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社区将要面向社区全体成员
服务社区,满足社区需求
社区学前教育的意义
树立大教育观,促进儿童的发展
城市社区教育具有极大可能性
提前开端计划:
美国政府1965年颁布属非正规计划社区组织实施
由联邦政府及州政府投入资金
澳大利亚的社区教育由社区行政部门主持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教育活动一般在街道或居委会进行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巡回辅导班(创建于河北)
儿童游戏场(创建于福建)
我国发达地区的社会学前教育形式
发达地区
儿童乐园
玩具图书馆
儿童教育电视节目
科学育儿宣传
家长学校
建立优先优育辅导站
不发达地区
三部制幼儿园
完全幼儿园
学前班
混合班
巡回补习班
家庭辅导站
我国草原流动幼儿园的特色
季节性和流动性
混合年龄
教育孩子和培训家长同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