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主要内容有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等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完整版分享。内容覆盖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等内容。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干货分享。内容覆盖显现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现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等内容。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干货分享。能覆盖个性形成的开始,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概念
情绪: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暂时性,外显性)
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稳定性,内隐性)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内部表现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发展起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迟作用)
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在婴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情绪能成为交换工具,是因为情绪有信号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下降,语言增加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情绪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阈限)
情绪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分化
原始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的情绪表现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原始情绪的种类:华生提出婴儿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爱
怕:大声,失持
怒:限制活动会激怒婴儿
爱:拥抱,抚摸
情绪的分化
初生:笼统,不分化
1岁后:逐渐分化
两岁左右:出现各种其他情绪
布里奇斯(加拿大心理学家)
林传鼎(我国心理学家)
愉快:生理需要得到满足
不愉快: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伊扎德(美国心理学家):9基本情绪:愉快,惊喜,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痛苦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
哭:(儿童到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幼儿哭已经主要表现为社会性情绪
笑:儿童的笑比哭发生的晚是愉快的表现
自然性和诱发性的笑
不出声和出声的笑
无差别的笑和有差别的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恐惧
本能的恐惧
直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怕生(六个月左右)
压力感(1.5至2岁后产生)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必须从外露到内隐
愤怒的动机
生理习惯的问题(0至2岁)
与权威的矛盾问题(3至4岁)
与人的关系问题(4岁后)
情绪发展的水平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中班告状行为)3岁萌芽3岁后在集体中发展
美感
理智感:人所持有的情绪体验,是否满足人体的需要产生的体验(大班:好学好问)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
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
建立良好的亲子和师生情
成人的情绪自控(潜移默化)
家长要避免喜怒无常,不溺爱,吝惜爱
教师把忧伤留在教室外,情绪饱满的进入课堂,历史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和态度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转移法——转移注意力
冷却法——置之不理
消退法——行为不予理睬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反思法——是否合理
自我说服法——好孩子不哭
想象法——大哥哥,大姐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