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读书笔记)超详细版
为便于大家学习,摘相关核心观点如下。《纲要》共15章、58目、146条,10万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编辑于2023-03-14 08:15:54 北京市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人民日报编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人民日报编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很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十三个方面基本内容(十三个坚持)
2.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为摆脱中国贫困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追求,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彪炳史册的经济发展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3.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指导推动经济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
#八个方面重要原创性新贡献
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
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
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
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
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
4.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
(6)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五个鲜明特性
科学性
人民性
时代性
实践性
开放性
(7)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8)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2.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10)经济建设适当的中心工作,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
(11)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2)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各方面共同做好经济工作提供重要保证。#加强党的经济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管大事、议大事,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13)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
3.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4)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15)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现基层创新典型,及时宣传总结推广。
4.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
(16)善于做经济工作,是领导干部能力十分紧要的方面。
(17)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经济的背后都是政治。
(18)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法治化水平、专业化能力。
(19)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上,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尤为重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1.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20)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2)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4)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3.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
(26)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
#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要坚持循序渐进...
#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协调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合理调节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
三、进入新发展阶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7)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鼓励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思考和谋划。
2.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28)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指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3.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9)党的十六大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具有新的内涵。从经济方面看,可概括为五个新机遇。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
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
(30)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
1.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3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2.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32)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33)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4)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35)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4.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36)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7)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有限、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5.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38)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
(39)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6.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40)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41)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7.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42)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4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
从中央层面来说,要从规划设计、宏观指导、政策法律、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全党全国作出指导。
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设计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拖箱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
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
(44)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45)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
(46)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
2.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47)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优势所在。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48)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就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49)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3.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50)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5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5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如果经济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不断深化对经济形势和任务的认识,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强调不能简单易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重大判断系统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4)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
(55)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6)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
“三大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57)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和需求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但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外生性的,没有改变我国经济运行内在机理和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一致的,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5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
3.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59)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60)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不断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取得新进展。
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
要进一步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
制定实施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带动引领整体高质量发展。
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61)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6(体系)+1(体制)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6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64)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6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
从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67)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3.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8)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4.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
(70)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71)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72)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必须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73)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问题。
八、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1.战略问题是根本性问题
(74)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实施了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实施了
乡村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75)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7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总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77)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要注意处理好四大关系
长期目标v.s.短期目标
顶层设计v.s.基层探索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v.s.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增强群众获得感v.s.适应发展阶段
3.实施区协调发展战
(78)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
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7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紧紧抓住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
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80)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
(8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
4.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82)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83)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84)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1.创新从根本上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85)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86)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2.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87)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88)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3.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89)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0)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91)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92)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4.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9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94)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95)“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要锚定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1.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96)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
(97)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础。
2.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98)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99)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10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01)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
4.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02)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03)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0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05)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106)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07)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
1.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08)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09)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的必然要求。
我国对外开放过去是招商引资为主,现在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主要是扩大换取外汇,现在是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的是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10)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111)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实现高水平走出去。
(112)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
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13)二〇一三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114)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完成了总体布局,汇就了一幅“大写意”,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4.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15)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116)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
(117)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推进全球经济治理要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
全球经济治理特别要抓住以下重点:
1.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
2.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
3.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
4.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18)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1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2.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120)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121)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3.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22)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123)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
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4.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124)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5.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125)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1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
6.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27)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28)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定必胜信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各种有利条件,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
7.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1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130)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奖发挥更大促进作用。
8.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131)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32)确保生态环境安全,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
9.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133)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疫情是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受巨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134)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
(135)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十三、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136)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13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2.坚持系统观念
(138)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13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3.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140)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向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实效性。
4.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141)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142)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
5.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14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抓落实,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抓落实,关键在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144)伟大的时代召唤创新的思想,丰厚的实践孕育科学的理论。
(145)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146)建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
注:相关内容均整理、摘录自《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仅供学习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