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学-胶囊剂知识梳理
根据十三五教材,对胶囊剂这章进行梳理,主要从概述、软胶囊、硬胶囊、肠溶胶囊和质量检验等几方面总结。
中药药剂学中片剂的制法、以及压片中常见问题总结,中药片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赋形剂压制而成的片状剂型。根据制法、用途和作用的不同,中药片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口服片剂(包括普通片剂、包衣片、缓释片、控释片、咀嚼片、分散片等)、口腔用片剂(如口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等)以及其它片剂(如阴道用片、外用溶液片等)。
根据教材中药药剂学对胶剂部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过程,如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其主要成分是动物水解蛋白类物质,并常加入一定量的糖、油脂、及酒(黄酒)等辅料。胶剂多供内服,具有补血、止血、祛风、调经、滋补强壮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劳、赢瘦、吐血、崩漏、腰腿酸软等病症。可用于期末复习、考研。
颗粒剂料是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规定的粒度范围是不能通过一号筛(10目)与能通过五号筛(80目)的总和不得超过15%(即:(180μm<d<2000μm)>85%),一起来看看相关知识梳理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胶囊剂
制备方法
硬胶囊
流程
制备
空胶囊的规格与选择
组成
主要成囊材料:明胶
辅料
增塑剂:甘油、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
着色剂:食用色素
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成型助剂:琼脂(增稠剂)
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
规格
八种:000、00、0、1、 2、 3(容积依次减小);常用0~3号
药物处理
原料
①剂量小的或细料药直接粉碎成细粉,混匀后填充
②剂量较大的:部分粉碎成细粉,其余浓缩成稠膏或将全部中药提取浓缩成稠膏后加辅料
③处理后性质稳定的半固体或液体,可直接填充
改善流动性辅料
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改良性淀粉,二氧化硅,滑石粉,硬脂酸镁
软胶囊
嚢材选择与胶液制备
囊材
胶料
明胶或阿拉伯胶
增塑剂:甘油,山梨醇或两者的混合物
遮光剂:二氧化钛
芳香剂:乙基香兰醛,香精
色素
水
软胶囊囊材弹性与明胶、增塑剂、水三者的比例有关,通常为干明胶:增塑剂:水为1:(0.4-0.6):1,
软胶囊大小选择
保证填充药物达到治疗量的前提下,容积要求尽可能减小
可以填充
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各种油类;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混悬液及固体药物均可填充
不可填充
含水量超过5%
含低分子量水溶液或挥发性有机物(乙醇,酮,酸酯类)
水包油型乳剂
醛类(可使明胶变形)
液体药物
Ph控制在4.5~7.5为宜
药物填充成型
压制法
滴制法
肠溶胶囊
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的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
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材料,如用PVP作底衣层,用蜂蜡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Ⅱ号、CAP(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等包衣,此种方法肠溶性较第一种方法稳定
质检
性状
水分
中药硬胶囊应进行水分检查;内容物水分≤9%;硬胶囊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
概述
含义
胶囊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充填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特点
①能掩盖药物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在胃肠道中能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③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或液态药物难制成丸剂、片剂; ④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不等于靶向作用):将药物制成直肠或阴道给药的胶囊剂; ⑤利于识别
不宜选用胶囊剂
①能溶解囊壁的药物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②氯化物、溴化物等易溶性药物; ③胃刺激性强的药物; ④易风化或易吸湿的药物
分类
硬胶囊剂
将原料药物或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
软胶囊剂
软质囊材一般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辅料单独或混合制成
缓释胶囊剂
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胶囊剂
缓慢恒速释放药物
肠溶胶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