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政处罚的决定之一般规定
行政处罚的决定之一般规定,分别有:信息公示、处罚的前提、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适用、执法人员要求、回避、行政机关的告知义务、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证据、全过程记录(新增条文)、决定公示制度、突发事件应对、保密义务 (新增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之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的管辖,行政机关因实施行政处罚的需要,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协助请求。协助事项属于被请求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行政处罚的管辖,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报请,应当是正式的行政程序,可由其中一个机关呈报,也可共同呈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行政处罚的决定之一般规定
信息公示
即事前公示: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救济渠道应当公示
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等信息,编制并公开本机关的服务指南、执法流程图,明确执法事项名称、受理机构、审批机构、受理条件、办理时限等内容。
了解即可
处罚的前提
【查明事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查明事实
违法行为主体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法人或组织),行为主体是否具有责任能力
在什么时间实施的?是否超过追究时效?
在什么地点实施的?
行为的具体情况、过程
行为后果
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的适用
依法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
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证据有效的前提:真实、清晰、完整、准确。证据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
【人机结合】行政机关应当审核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行政机关的告知义务和当事人的查询、陈述权、申辩权: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第五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执法人员要求
执法人员必有具有行政执法资格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回避
【主动回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
【依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行政机关的告知义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当事人的权利
陈述权、申辩权、听证权
申请 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行政赔偿的权利
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行政机关必须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
证据
种类
书证(内容);物证(外形、特征、质量等);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共八类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非法证据排除】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手段获取且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
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证据
全过程记录(新增条文)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
决定公示制度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并公开说明理由。
突发事件应对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依法快速、从重处罚。
保密义务 (新增条文)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