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电图
关于心电图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的内容,快来学习。
编辑于2023-03-24 21:28:42 河南心电图
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符合窦性规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小于3个大格
窦性心动过缓
大于5个大格
窦性心律不齐
最长与最短PP间期差异>0.12s
窦性停搏
规则PP间距中出现长PP间距,即P波脱落 且长PP间距与短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不符合窦性规律
异位心律
被动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早搏(看P波)
房早
出现异位P'波,QRS波室上性,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室交界性早搏
无窦性P波,有逆行P'波
室早
QRS波宽大畸形,无P波或相关P波,T波与QRS波方向相反,完全性代偿间歇
心动过速(看QRS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P波,QRS室上性,心律绝对整齐
突发突止
室速
QRS宽大畸形,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房室分离
室速
心房率<心室率,PP>RR,QRS宽大畸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率>心室率,PP<RR,QRS正常或畸形
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扑动与颤动
可见QRS波
房扑
锯齿状F波,以固定比例下传,心室律规则
房颤
f波,RR绝对不齐,QRS一般不增宽
QRS不正常或完全消失
室扑
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正弦波”
室颤
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观察不到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PP间距逐渐缩短,与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规律的PP间距中间突然出现一个长PP间距,长PP间期与短PP间期有倍数关系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
房室传导阻滞
有相关P波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延缓)
PR间期延长(相对不应期延长)
老公每天晚回家,但回家时间固定
有QRS波脱漏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相对不应期中度延长) QRS脱漏后PR间期恢复(有效不应期轻度延长)
老公回家越来越晚,突然不回家 挨骂后按时回家,周而复始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恒定(相对不应期正常或延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有效不应期中度延长)
老公规律性的隔几晚回家
无相关P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完全中断)
房室分离(有效不应期无限延长),心房率>心室率
老公老婆离婚,各过各的
交界性逸搏——QRS窄,室上型
室性逸搏——QRS宽大畸形
室内传导阻滞
右束支阻滞
看V1V2:QRS波呈rsR'型或M形,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左束支阻滞
看V5V6: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q波一般消失,ST-T通常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WPW综合征
Kent束
PR间期缩短<0.12s,QRS增宽≥0.12s,有预激波(delta波)
A型:左侧旁路,V1delta波正向且以R波为主
B型:右侧旁路,V1delta波负向或QRS主波以负向波为主
LGL综合征
短PR综合征,James束
Mahiam综合征
心肌梗死
基本图形
缺血型改变
心内膜——T波高尖;心外膜——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明显抬高时可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改变
异常Q波或QS波(病理性Q波)
心电图演变及分期
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
(1)T波高耸直立(2)ST段斜型抬高(3)无异常Q波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1)出现异常Q波(包括QS波)(2)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3)T波由直立变倒置
亚急性期
(1)异常Q波(包括QS波) (2)ST段恢复到基线(3)T波对称性倒置(冠状T)
陈旧期
(1)异常Q波(包括QS波) (2)S-T段位于基线水平(3)T波直立或倒置
定位
主要根据坏死型Q波出现的导联确定梗死部位
前间壁:V1、V2、V3导联 心尖部(前壁):V4导联,也可波及V3、V5导联 前侧壁:V5、V6导联,也可波及I、aVL导联 高侧壁: I、aVL导联 广泛前壁:V1~V5/V6导联,也可波及I、aVL导联 下壁:II、III、aVF导联 后壁:V7、V8、V9导联 右室:V3R,V4R,V5R
心肌缺血
典型心绞痛
发作时ST段水平压低≥0.05mV,和/或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
变异型心绞痛
暂时性ST段抬高,伴高耸T波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持久性ST段压低和/或T波低平或倒置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右房肥大
Ⅱ、Ⅲ、aVF导联中P波高尖;电压≥0.25mV,“肺型P波”
V1、 V2导联P波振幅增高 P波直立时,电压≥0.15mV;P波双向时,正负双向波振幅之和≥0.20mV
P波时间正常<0.12s
左房肥大
Ⅰ、Ⅱ、aVL导联P波增宽≥0.12秒;P波多呈双峰型,峰间距≥0.04秒;二尖瓣型P波
V1导联中P波呈双向波 终末负向部分明显增宽,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 0.04mm.s
右室肥大
QRS波群形态及电压的改变: (1)V1导联呈Rs或qR形,R/S ≥1;V5导联R/S ≤1;aVR导联呈qR型,R/q≥1; (2)RV1+SV5 > 1.05mV(重症>1.2mV);RV1> 1.0mV;RaVR>0.5mV
QRS时间轻度延长<0.12s; V1导联VAT>0.04s;
心电轴右偏≥+110°
继发性ST-T改变:V1、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左室肥大
左室高电压(主要诊断指标) (1)Rv5≥ 2.5mV(2)Rv5+Sv1 ≥ 3.5mV(女)或4.0mV(男) (3) RaVL > 1.2mV(横位心), RaVF > 2.0mV(垂位心)
QRS时间轻度延长< 0.12s, V5导联VAT>0.05s
可出现心电轴左偏
继发性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高血钾
T波高尖,帐篷状
低血钾
u波增高,T波低平或倒置
看V2、V3
洋地黄效应
ST段下垂型压低,ST-T呈鱼钩型
洋地黄中毒
室早二联律最多见,易引发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