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QC七大手法--夏亮2
QC七大手法(旧),主要讲述鱼骨图和脑力激荡法,具体是鱼骨图 (找原因)、柏拉图 (抓重点)、脑力激荡法 (激创意)、查检表 (收数据)、直方图 (显分布)、散布图 (看相关)、图形法 (收成果),本图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编辑于2023-03-27 10:38:25 四川省QC七大手法
鱼骨图 (找原因)
定义
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为特性要因图,又叫因果图
,目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特性要因图、鱼刺图、石川图)
鱼骨图的功用
①整理问题②追查真正的原因③寻找对策
鱼骨图的形成
须利用脑力激荡法,启发每个人的思路,发掘问题的原因所在,绘在鱼骨图上,“骨”表示分类,“刺”表示细目,使问题的原因纲目分明,设法解决最重要原因,原因消除后,将对策标准化,鱼骨图实例。
绘制鱼骨图应注意事项
1、脑力激荡: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运用脑力激荡法,集思广益; 2、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大原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或另立名目,除人、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外有时还包括其它如动力、管理等方面; 3、原因分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进行原因逐层分解时要充分使用5W1H的方法分析; 5、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 6、多加利用过去搜集的资料; 7、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1H原则执行; 8、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大要因 (大骨)通常代表是一个具体方向; 中要因(中骨)通常代表的是一个概念、想法;小要因(小刺)通常代表的是具体事件; 9、至少要有4根大骨、3根中骨及2根小骨。一支特性要因图就会有24个小要因,且这些要因都不能重复; 10、影响较大的要因要加以圈注。 11、现场工作或空闲时还想起其它要因,可以随时填上。 12、对要因发问,为什么?(Why?);对对策发问,如何(How)。 13、注明鱼骨图的名称、绘图时间、绘制者、参与分析人员等必要项目。
鱼骨图的制作步骤
(1)确定待分析的问题,将其写在右侧的方框内,画出主干,箭头指向右端。 (2)确定该问题中影响质量原因的分类方法。一般分析工序质量问题,常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M, (1)人(Man)、(2)设备(Machine)、(3)原料(Material)、(4)方法(Method),另加环境或其它等分类;作图时,依次画出大支,箭头方向从左到右斜指向主干,在箭头尾端写上原因分类项目。 (3)将各分类项目分别展开,每个中支表示各项目中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原因。作 图时,中支平行于主干,箭头指向大支,将原因记在中支后面或上下方;将原因再展开,分别画小支,小支是造成中支的原因,依次展开,直至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4)分析图上标出的原因是否有遗漏,最后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把最可能是问题的重要原因用红笔或特殊符号标识,画上方框,作为质量改进的重点; (5)注明鱼骨图的名称、绘图时间、绘制者、参与分析人员等必要项目。
结语
做好鱼骨图,真正发挥鱼骨图的功用,必须把握三点: 1、没有运用脑力激荡不要做鱼骨图。绘制鱼骨图要把握因果关系, 即小骨是原因,中骨是结果,中骨是原因,大骨是结果,大骨是要整个问题的原因类别,无因果关系予以剔除。 2、找到根本的问题点,多用5w1h进行提问,最高层次的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初期学习者可以从对策进行反推。 3、鱼骨图所谓的要因圈住是根据经验和技能的判定,不一定是事实,要用查检表的数据做验证。如果没有历史数据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加以确认
柏拉图 (抓重点)
定义
柏拉图(Pareto Analysis):根据所搜集的数据,以不同区分标准单位加以整理、分类,计算出各分类项目所占的比例而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排列图、帕累托图、重点分析图)
功用
1、它可以迅速掌握问题重点,了解问题的基本症结所在; 2、每个原因占整个问题的百分比,使你能把握问题的重心,抓住重点,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3、确认改善效果
表示方法
1、三相表示法 2、两相表示法
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1)收集数据; (2)把数据分类好的项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并计算累积百分比; (3)绘制横轴与纵轴刻度,注意纵横坐标要均衡匀称; (4)绘制柱状图(无间隔); (5)绘制累计积分曲线; (6)记入必要事项(如总检查数、不良数、检查者、绘制者、日期等); (7)分析柏拉图。
柏拉图的注意事项
(1)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2~3项原因就可以; (2)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少,4~9项较合适,最多不超过9项,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的柏拉图无实际意义;其他项目要放在最后面。 (3)做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做分析; (4)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类别已经很清楚者,则无需再花时间制作柏拉图
结语
1、不要为柏拉图而柏拉图。 2、柏拉图的其他项是几个子项组成,绘制时放在最后。 3、对于安装、更换备件等主题,合理考虑工序步骤做柏拉图。 4、柏拉图做效果确认有两种表达方式
脑力激荡法 (激创意)
定义: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某中心议题(如质量问题等)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倡导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独立见解。
脑力激荡法功用
利用人的『表现欲』来开发脑力资源,集众人的智慧来研究问题的症结,可以发掘许多问题的潜在原因
脑力激荡法技巧的运用
(1)会议:脑力激荡法的运用,必须借着会议讨论方式进行,大家海阔天空地谈论,不受限制,大家彼此脑力激荡下,激发出新的构想或方法,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此种会议不是一般判断性的会议,而是属于创造性的会议。 (2)配合鱼骨图的运用,把每个成员想的构想或方法在鱼骨图上表明,如此可使问题的原因纲目分明。 (3)焦点法:以较简单的日常题目来作焦点讨论,再以模拟方式强制联想。 (4)缺点列举法:例如“使用的材料有无缺点?”、“钢种、尺寸正确吗?” “此种改善方法对吗?”有无更好的方法?”等等; (5)希望目标列举法:例如“如果有更方便的产品多好!” 、“如果产品能携带…”
脑力激荡法的四大原则
摒绝批评构想:对任何观念持有反对意见时,必须保留至稍后之时期,会议中不管别人构想是好是坏,绝不加批评
欢迎“自由奔放”,异想天开的意见,必须毫无拘束,广泛地想,观念愈奇特愈好
构想愈多愈好,不要顾虑构想内容的好坏
根据别人的“构想”联想另一个构想,即利用一个灵感激发另外一个灵感,或者是把别人的构想加以修正转变成更好的构想
脑力激荡法会议准备
1.时间:30分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 2.会议室:安静、不受别事打扰,电话最好关掉。 3.记录员最好有二人,书写时,字体要清晰,用以启发其它圈员的联想。 4.准备小铃,圈员有违反基本规则时,用按铃来管理会议。
脑力激荡法的实施要领
运用脑力激荡术时,若无适当的题目,是不易成功的
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题目混在一起
问题太大时,要分成几个小题
创造力强,分析力亦要强,更需具有幽默感
使用脑力激荡,会产生出无数的创意,有时在一小时内会有400条以上的创意,但这些创意不一定均具有实用性
需要把许多想出来的创意,经过评价,以选取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创意
评价脑力激荡所想出来的创意,圈员最好受过创造性思考训练,能客观地判断,并对问题有广泛的认识
评价各种创意时,可用下列分类处理: 1)立即可以实施者; 2)需较长时间,加以研究或调查者; 3)缺少实用性者。
脑力激荡法应避免的词句
(1)理论上可以说得通,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2)恐怕上级主管不会接受; (3)以前试过了; (4)违反公司的基本政策或方针; (5)会被人讥笑的; (6)没有价值吧! (7)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 (8)可能大家不会赞成; (9)我以前想过了,只是没有多大的把握; (10)以后再想想看,或以后才研究吧!nmnnnmj
查检表 (收数据)
定义
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将问题查检出来的表格或图即叫做查检表。查检表按性质分为两类:点检用查检表和记录用查检表(又称检查表、调查表)
查检表的目的
提供一个记录数据的标准化格式,以协助资料搜集。如果要知道制程的变异情形,这时可利用查检表搜集资料,这种做法免除数据的重复抄录及计算错误,而能得出与直方图相同的效果,是一种颇为实用的工具
检表的设计要点
1)要一眼能看出整体形状,要简明、易填写、易层别、记录的项目和方式力求简单; (2)尽可能以符号记入避免文字或数字的出现; (3)项目尽量减少,查检项目以4-6项为原则,其它项要列入; (4)查检项目要随时检讨,必要的加进去,不必要的删去(活动期间要不断加以修正)。 (5)要将检查结果反应至有关单位,数据出现多时马上采取行动; (6)要尽量用“○、△、╳、√、正”等简单符号来表示查检内容的统计情况,如数种符号同时使用于一个查检表时,要在符号后注明清楚所代表的意义
设计查检表的步骤
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资料(这里强调问题); (3)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数据定义
所谓数据,就是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数据=事实;以数据追踪品质,让数据说实话
数据的种类
定量数据 计量值:如长度、时间、重量等连续性数据; 计数值:如缺点数、不良品数、样品数、人数等非连续性数据。 定性数据 如衣服的美感等以优先级、等级为依据的数据
收集数据注意事项(代表性、真实性、时效性)
(1)收集数据目的要明确。 (2)数据收集目的要适当的加以区别。 (3)数据收集在何时、何地、何人、如何来收集应有明确的规定。 (4)收集的数据应如何记录?事先准备数据表和查检表。 (5)对有关收集应在指定的日期、时间、正确地加以整理。 (6)除了数据以外,应将数据表或查检表的测定条件正确的记录下来。 (7)测定仪器的精度管理。 (8)收集数据应有连贯性、不能连接起来的数据最好不要收集。 (9)原始数据的收集最好由现场第一作业员负责。 (10)数据一定要真实,不要经过人为的修饰。
结语
1、CDA查检表要经过全体圈员讨论,个人认为目的有两个,一是收集数据计算基准值用(调查期间数据的平均值),二是查找影响偏离的数据问题点所占比例,做分析用。 2、收集数据要具有代表性、时效性、真实性,严禁人为的修饰,注意数据的连贯性,同时注意异常数据的剔除。 3、没有原始记录的数据,从活动开始时就进行收集。 4、收集方式要正确,结合工作抽样法。 5、查检表实际是找差异的原因,对于一些没有标准的数据,要先建立标准(基准值)再寻找差异(查找的问题点可能在鱼骨图上没有体现,在原始记录是个事实,需要在鱼骨图补充上)。
直方图 (显分布)
直方图,是一种二维统计图表,它的两个坐标分别是统计样本和该样本对应的某个属性的度量
散布图 (看相关)
散布图是用非数学的方式来辨认某现象的测量值与可能原因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图示方式具有快捷, 易于交流, 和易于理解的特点. 用来绘制散布图的数据必须是成对的(X,Y)
图形法 (收成果)
棒状图的定义
棒状图(Bar Chart)也称柱状图,是由若干等宽的长柱平行排列而成,柱形的长短表示数值的大小。制作上一般以横轴为层别项目,纵轴为次数,项目2~3项最合适,每个柱状图形之间适当间隔一段长度,但必须保持间隔小于柱状图的宽度(直方图是柱状图之间间隔为零的情形)
饼型图的定义
饼型图(Pie Chart)是指先计算出各数值所占总体总值的百分比,再依其比例画成一圆形所形成的图形。读图时容易由直觉来发现层别项目的比例,适合用于强调组成比例的场合。
推移图的定义及要点
简单的说,推移图(Run Chart)是指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有人称其为“趋势 图”或“走势图”,也叫时间序列图,是以时间轴为横轴,变量为纵轴的一种图,主要目的是观察变量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呈某种趋势
1)要有目标线,如果没有,不能有效地引起大家的注意; 2)当发现超出目标线时,要分析要因,找出改进的机会; 3)一般以每周、每月或每年为单位制作推移图,也有以每班、每天为单位做推 移图的,但时间单位必须统一; 4)推移图要适当保存,以便前后推移图进行对比层别;
雷达图(Radar Chart)
将收集到的繁杂的数据,用最简单的图形或表格表达,让使用者容易理解;图表比文字更能有效传送情报,表优于文字,图又比表好
功用
掌握数据全体形态、趋势,使读者易于比较并及时发现事实;
比较成果,项目2~3用棒状图,项目4~5用柏拉图,6项以上用雷达图
有效地传送情报;
1)使人一目了然,看一眼就能了解整体状况; 2)绘制时,图表上的尺度、点、线应力求准确,目前已有很多软件,应尽量采用,这样又快速、又正确、又美观; 3)图或表的数据要正确,才能了解问题的核心; 4)记入必要事项:如统计图名称、关于数据收集的期间、样本数、必要说明事 项、制作者等等。 5)雷达图可以将所有层别项目同时表现于一图上,容易发现多项目间的平衡性 及平衡性不佳的状况。
甘特图的定义
甘特图(计划用)又称横道图、条形图。甘特图是以横线来表示每个项目活动的起止时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要安排的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
对策表(计划表与实施表)
结语
1、图形法是多个工具的集合,是收成果的工具,必要事项一定要记录。 2、一些企业虽然没有推行qc管理工具,但推行的是“两图一表”,是qc手法的精华(柏拉图、鱼骨图、对策表)
逻辑关系 1、鱼骨图与查检表: 查检表查检数据偏离原因的项目来自于鱼骨图小骨、中骨、大骨,查检表查检的数据验证鱼骨图标准的部位,如果没有数据用真因验证的方法(现场测量、模拟、试验)。 2、鱼骨图与柏拉图: 柏拉图的项目和鱼骨图的大骨、中骨或小骨相对应。 3、鱼骨图与对策表: 鱼骨图与对策表的要因、次要因、问题点一一对应。 4、查检表与柏拉图: 查检表收集的数据用作柏拉图分析用,柏拉图的项目来自查检表收集的问题。 5、柏拉图与对策表: 柏拉图的项目来自鱼骨图,与对策表要对应;对策表中按柏拉图的重要度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