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财管 第2章 财务管理基础(3节)
中级财管 第2章 财务管理基础(3节)的思维导图,汇总了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成本性态分析的知识,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4-04 16:44:07 四川省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一、含义: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子主题
二、利息计算的两种思路
单利计息 利不生利
F=P*(1+i*n)
复利计息 利生利、利滚利
复利计息
一次支付(n指计息期数)
复利终值(F/P,i,n)
F=P*(F/P,i,n)=P*(1+i)ⁿ
复利现值(P/F,i,n)
P=F*(P/F,i,n)=F*(1+i)﹣ⁿ
ps:复利现值系数也即1/(1+i)ⁿ =1/复利终值系数
年金(n是指A的个数)
[1-(1+i)﹣ⁿ]/i被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做(P/A,i,n)
[(1+i)ⁿ -1]/i被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做(F/A,i,n)
年金现值和终值
1、普通:从第一期开始每期期末收款、付款的年金
普通年金现值:P=A*(P/A,i,n),是复利现值之和
普通年金终值:F=A*(F/A,i,n)
2、预付:从第一期开始每期期初收款、付款的年金。
现值:P=A*(P/A,i,n)*(1+i)或者P=A+A*(P/A,i,n-1)
终值:F=A*(F/A,i,n)*(1+i)
3、递延: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收付的年金。
现值:P=A*(P/A,i,n)*(P/F,i,m)
ps:m=第几期-1
终值:F=A*(F/A,i,n)和计算普通年金终值一样,只是注意扣除递延期即可
4、永续:无限期的普通年金,发生在第一期期末。
现值:P=A/i(发生在期末),如果是期初,则=A+A/i
对于永续年金而言,由于没有终点,所以没有终值。
三、年偿债基金(已知F,求A)
A=F/(F/A,i,n) 偿债基金系数:1/(F/A,i,n),记做(A/F,i,n),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四、年资本回收额(已知P,求A)
A=P/(P/A,i,n) 资本回收系数:1/(P/A,i,n),记做(A/P,i,n),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五、利率的计算
(一)现值或终值系数已知的利率计算
2、已知现值(或终值)系数B,但未找到对应利率i,可取得i相邻的利率i1、i2和与其对应的系数B1、B2,通过内插法计算对应的利率。(i2-i)/(i2-i1)=(B2-B)/(B2-B1)或者(i-i1)/(i2-i1)=(B-B1)/(B2-B1),只要系数与利率对应,得出的利率都是一样的,但最好i在分子,这样好计算一些。
(二)现值或终值系数未知的利率计算
有时候会出现一个表达式中含两种系数,无法通过查表确定相邻利率,只有不停的假设i等于多少,通过试误来看最近的一大一小两个数值,再进行内插法求得利率,先试误后内插,内插i对应的数B是总式子的总数,不是直接内插i对应的系数
(三)实际利率计算
1、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实际利率
2、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实际利率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一)资产收益的含义与计算
1、含义: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2种表达方式)
(1)以金额表示,称为资产的收益额(利息、红利、股息+资本利得)
(2)以百分比表示,称为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资产增值量/期初资产价值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1、实际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已确定的利息(股息)率+已确定的资本利得率-通货膨胀率
2、预期收益率
3、必要收益率
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利率)=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率)+风险收益率
二、某项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
(一)风险的含义
含义:资产的风险是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离散程度是指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
(二)风险的衡量
1、概率
2、风险的衡量:(1)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概率越大越接近1.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1.
2、期望值
3、风险衡量的3大指标
【提示1】标准差以绝对数衡量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无风险资产标准差为零。 【提示2】标准离差率反映的是单位期望值所承担的风险,故不论期望值如何,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
(三)风险矩阵
(四)风险管理原则
(五)风险对策
三、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期望值)
加权:每项资产的权重*预期收益率
(二)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及其衡量
1、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σ
相关系数越大,组合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系数范围为[-1,1] (1)当相关系数=1时,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正相关,两项资产的风险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这样的资产组合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2)当相关系数=-1时,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负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风险可以充分地抵消。这样的资产组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消风险(不能降为0,因为还有系统风险)
2、非系统风险(可分散风险)
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组合中不同行业的资产个数达到20个时,绝大多数非系统风险均已被消除掉,此时,如果继续增加资产数目,对分散风险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只会增加管理成本。
3、系统风险(不可分散)及贝塔系数β
1.单项资产的β系数
某资产的β系数表达的含义是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相当于市场组合系统风险的倍数。换句话说,用β系数对系统风险进行量化时,以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为基准,认为市场组合的β系数等于1。
2.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p)
证券资产组合的β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W为各种资产在证券资产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例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
所谓资本资产主要指的是股票资产
也是计算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的方法之一,只是R变成K(第五章第二节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
第三节 成本性态分析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向变动。
(1)约束性固定成本(也称经营能力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如:保险费、房租、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这些固定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就必然要发生最低支出。
(2)酌量性固定成本: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等,并非可有可无,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二、变动成本
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线性)变化。
(1)技术性变动成本(也称约束性变动成本):只要生产就会必然发生。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2)酌量性变动成本:决策行动可以改变单位变动成本的,比如按销售量支付的推销员佣金、技术转让费等。
三、混合成本
1、分类
(1)半变动成本:在一定初始量基础上,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固定电话座机费、水费、煤气费等。
(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跳跃。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成本项目。
(3)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过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变动。例如:正常上班时间拿到的工资和加班工资。
(4)曲线变动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逐步变化。变化率递增或递减。
通常都有一个初始量
2、分解: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1)高低点法: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的成本-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或固定成本总额=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y(因变量)=a(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x 总结:用方程式预计的维修成本代表历史平均水平,而实际发生额总有一定偶然性。 计算简单,但它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地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差。
(2)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测算,计算很繁杂,但精度高。
(3)账户分析法:又成会计分析法,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并带有主观判断性
(4)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比较完备。
(5)合同确定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四、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