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思维导图,汇总了 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4-09 16:40:45 上海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细菌学
总论
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ing
阳性菌无法脱色,因此不会被酸性复红复染,呈紫色 阴性菌被脱色后被复染,呈红色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ing method(分支杆菌时介绍)
mechanism: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也就是说,抗酸染色为红色的不仅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也可能是麻风分枝杆菌
医院感染
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诊断时未发生在入院后48小时内的感染,其病原体种类繁多,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包括:
2. 革兰阴性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
3. 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4. 真菌:念珠菌属、曲霉属等。
5.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6. 寄生虫:弓形虫、丝虫等。
7. 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和肺炎克雷伯菌(KPC)等。
8.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而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的患者等。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等。
互补作用
互补作用是指在多基因性状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非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表现出某一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 [2]. 具体地,互补作用通常发生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1]. 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和母本各自纯合地具有不同的基因型,F1代表现出完全显性的一种性状,而F2代则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为9:7,其中就涉及到互补作用的表现。
表型混合
表型混合(英文:Phenotype mixing)是指两种含有不同基因材料的病毒之间的非遗传性交互。 当两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一个病毒的基因组可能和另一个病毒的衣壳进行组装,或者与同时拥有不同来源表面蛋白的衣壳进行组装,这被称为表型混合[1]。表型混合也可以形成新的病毒血清型,如H3N2流感病毒血清型的出现就是由多段基因在表型混合后重新组合而来
特殊检验方法
凝固酶实验
抗O试验、ASO试验
肥达试验
锡克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Ascoli试验,Ascoli反应) from 炭疽
因抗血清蛋白浓度高,比重较抗原大,所以两液交界处可形成清晰的界面。此处抗原抗体反应生成的沉淀在一定时间内不下沉。一般在室温放置10min至数小时,在两液交界处呈现白色环状沉淀则为阳性反应。本技术的敏感度为3~20μg/ml抗原量。环状试验中抗原、抗体溶液须澄清。该试验主要用于鉴定微量抗原,如法医学中鉴定血迹,流行病学用于检查媒介昆虫体内的微量抗原等,亦可用于鉴定细菌多糖抗原。因该技术敏感度低,且不能作两种以上抗原的分析鉴别,现已少用。 环状沉淀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广泛用于法医学的血迹鉴别和食物掺假的测定[1]。通常使用的可疑材料作为抗原,用标准抗血清加以鉴定。环状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相同,但是环状沉淀反应使用的抗原是可溶性的,其总反应面积较大,因此更适合于对小分子抗原的测定[2]。 在环状沉淀试验中,可将抗原和抗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等温反应,反应产生的络合物会形成环状沉淀。环状沉淀的大小与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有关,因此可以根据环状沉淀的大小进行定量测定。环状沉淀试验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外斐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X株菌体(O)有共同的耐热多糖质抗原(称为X抗原),利用变形杆菌OX19、OX2、OXk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作抗原进行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此为外斐反应。
细菌形态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G+/G- 共有:肽聚糖 petidoglycan [黏肽 mucopeptide]
聚糖支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G-没有】
G+特有:磷壁酸
G-特有: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lipopolysaccharide), 即为 内毒素
李斯特发现的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
G+ :原生质体 protoplast 必须高渗
G-: 原生质球 spheroplast 低渗环境仍有一定抵抗力
细胞膜
细胞质
特殊结构
荚膜 capsule
鞭毛 flagellum
菌毛 pilus
芽孢 spore
芽孢杆菌属以及梭菌属中厌氧芽胞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成为内芽胞。
通常为G+菌
有助于细菌鉴别
芽孢是否被杀死是判断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
细菌生理
生长曲线(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是来那个的指数作为纵坐标,可以做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量变化规律的曲线)
迟缓期 lag phase
指数生长期 exponential phase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 decline phase
生长影响因素
营养物质
温度
氢离子浓度
通常 6~8
气体
细菌代谢
致热原 pyrogen
消毒灭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 disinfection
灭菌 sterilization
抑菌 vacteriostasis
防腐 antisepsis
无菌 asepsis
零碎知识点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人类第一个发现的病原菌:炭疽芽胞杆菌
无法人工培养的细菌:麻风杆菌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的病毒: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梅毒螺旋体)
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
支原体与细胞L型的区别
各论
一、 球菌 cocci C8 P97
G+ [Gram-positive cocci genera]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按培养颜色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原结构: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
IgG Fc 结合(用于快速检验{协同凝集试验})
致病物质:凝固酶 coagulase,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凝固酶实验
Coagulase(凝固酶)是由几种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导致凝血反应。在实验室中,凝固酶试验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葡萄球菌分离物,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为凝固酶阳性。凝固酶试验的阳性结果可以指示S. aureus或其他11种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存在[1]。 Merriam-Webster词典的定义为:"Coagulase:[名词]引起凝固(如血液)的几种酶之一"
致病
侵袭性疾病
1)皮肤软组织感染:毛囊炎、疖、伤口化脓
2)内脏器官感染:中耳炎、脓胸、脑膜炎
3)尿路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4)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呕吐、预后良好
2)假膜性肠炎:顽固性腹泻
3)毒性休克综合征
4)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抵抗力:三耐(干,热,盐)
防止医院性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K,链激酶 Streptokinase
链激酶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合成的蛋白水解酶,能够快速有效的启动机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是机体内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最有效的活化剂之一。上世纪60年代起,SK作为药物用来治疗心肌梗塞,它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蛋白酶。
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 草链菌 [因为绿色]
培养特性:含血液的培养基、灰白色细小菌落、草绿色α溶血环、透明溶血环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区别: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溶链菌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 非溶链菌
致病*
化脓性疾病:鼻窦炎、扁桃体炎、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产褥热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抗o试验
用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用于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效价在400单位以上有意义。
效价:指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 一些合成、半合成的抗生素多以其有效部分的一定重量(多为1μg)作为一个单位,如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均以纯游离碱1μg作为一个单位。 少数抗生素则以其某一特定的盐的1μg或一定重量作为一个单位,例如金霉素和四环素均以其盐酸盐纯品1μg为1单位。青霉素则以国际标准品——青霉素G钠盐0.6μg为1单位。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免疫性:荚膜多糖型特异性抗体
致病:大叶性肺炎
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
防治: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G- [Gram-negative coccus]
奈瑟菌属 Neisseria
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弱
Neisseria gonorrhoeae = N. gonorrhoeae 淋病奈瑟菌 (gonococcus 淋球菌)
性病菌
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 LOS) P107
Neisseria meningitidis = N. meningitidis 脑膜炎奈瑟菌 (meningococcus 脑膜炎球菌)
二、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C9 P110
抗原结构
O抗原
细胞壁脂多糖
H抗原
肠杆菌科细菌的鞭毛蛋白
K抗原
类似荚膜,抗吞噬
G -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 E. coli
1.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3.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5. 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
志贺菌属 Shigella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 Widal test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效价的增长, 辅助肠热病的临床诊断。
三、 弧菌属 Vibrio C10 P121
G-
霍乱弧菌 Virio cholerae
霍乱(甲类传染病 二号病)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G-、弧状、单鞭毛、菌毛、悬滴标本“鱼群样穿梭”
(二)培养特性
最适温度为30℃,10~42℃均可生长。
最适pH为8.8~9.0,碱性培养基分离培养。
培养6~8小时生长混浊, 表面形成菌膜
(三)抵抗力
较弱、耐碱、不耐酸(胃酸中存活4 min)
(四)抗原结构
O抗原:156个血清群、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流行
肠毒素的致病机制
信号通路->离子通道->水分外泄,上吐下泻 P122
防治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2.口服疫苗(灭活病毒,减毒病毒,重组亚单位)
3.补液、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治疗
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
四、 空弯菌和幽杆菌 Campylobacter & Helicobacter
空肠弯曲菌
婴幼儿急性肠炎
暴发性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自限性(可自愈,无需药物)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传播途径
所致疾病
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胃癌
胃淋巴瘤
检查
五、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芽孢梭菌属 Clostridium [G+杆菌]
外源性感染
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致病性: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神经毒素(抑制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结构
重链(H链): Hc为受体结合部位,Hn利于细胞的内化。
轻链(L链):锌内肽酶,毒性部分。
重链与轻链同时存在,毒素才有毒性作用!
防治
1. 清创扩创,避免形成局部厌氧微环境;
2. 人工主动免疫:DPT(白百破三联疫苗)、类毒素(必要时)
3. 人工被动免疫:
紧急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AT)+类毒素
治疗:抗毒素(皮肤试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原则:早期、足量
4. 抗生素:青霉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致病性
1. 气性坏疽 A型菌最常见
细菌创伤部位繁殖毒素、侵袭性酶扩散组织产气,形成气肿压迫血管组织水肿、坏死(捻发感)毒素、毒性产物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死亡(40-100%)
2. 食物中毒 A型菌主要
肠毒素
3. 坏死性肠炎 C型菌
β毒素
防治
无特异性预防-类毒素制剂
1. 破坏伤口厌氧环境: 早期扩创、清创、双氧水冲洗、高压氧舱
2. 多价抗毒素
3. 抗生素:青霉素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致病
1. 食源性肉毒中毒:食物(罐头、香肠、腊肠;发酵豆/面制品)污染肉毒梭菌芽胞→厌氧环境下,发芽繁殖→产生毒素→中毒
2. 婴儿肉毒症:较常见
3. 创伤肉毒中毒:发病率低
4.其他疾病:医源性中毒、吸入性中毒
无芽胞厌氧菌 nonspore-forming anaerobes
内源性感染(理解为机会致病菌,正常生活在人体)
杆菌和球菌
防治诊断
1. 厌氧分离培养并检测毒素
2. 尽早诊断,尽早应用A、B和E三价抗毒素。对症治疗、维持呼吸功能。
六、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G+
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L、V、Y排列
※ 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奈瑟染色/阿氏染色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 核酸核糖和多偏磷酸盐)
意义:白喉棒状杆菌鉴定依据
异染颗粒(英文:Metachromatic granule),又称迂回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菌胞内的颗粒,主要成分是无机偏磷酸盐和RNA。异染颗粒嗜碱性或嗜中性较强,在用蓝色染料(如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颗粒[1]。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异染颗粒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特征之一。常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如白喉棒状杆菌[2]。
(二)培养特性
吕氏培养基:常用培养基
光滑、湿润菌落
亚碲酸钾血平板:鉴别培养基
1. 菌落呈黑色
2. 白喉棒状杆菌分轻、中、重生物型
3. 亚碲酸钾抑制杂菌生长
(三)抵抗力
58℃ 10 min、煮沸1 min死亡
抗干燥和寒冷
衣物、床单和玩具上存活数天或数周
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
致病
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A +B subunit)
防治原则
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儿童:DPT百白破三联疫苗
成人: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紧急注射白喉抗毒素
治疗
白喉抗毒素(要皮试)
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
生物检查
免疫性,锡克试验 Schick test
七、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特点
1. 胞壁含大量脂质:生长缓慢、抗酸染色
2. 基因组中G+C含量高
3. 无:鞭毛、芽胞、内毒素、外毒素
4. 慢性过程伴肉芽肿病变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M. tuberculosis complex)
1. 生物学性状
懒,馋,顽,变(耐药性)
1. 细长、略弯、分枝生长、抗酸染色-红色
2. 专性需氧 生长缓慢- 细胞壁脂质含量高、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营养要求高- 罗氏培养基
3. 抵抗力:四耐受四敏感
2. 致病性
致病成分:主要是菌体成分,尤其是细胞壁中的大量脂质。
1. 脂质:含量愈高毒力愈强。
2. 蛋白质:
结核菌素与蜡质D结合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原理
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保护作用
3. 多糖
中性粒细胞增多、浸润病灶
4. 核酸:
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5. 荚膜:多糖为主要成分
所致疾病
呼吸道为主
肺部感染分类
原发感染
继发感染
消化道,破损皮肤黏膜
3. 免疫性
※ 人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免疫力
※ 机体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 细胞免疫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4. 结核菌素试验
def: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根据注射部位是否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判断机体是否存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应答。
1.结核菌素试剂
(1)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2)纯蛋白衍生物 (PPD) TB- PPD 、 BCG- PPD
2.试验方法
PPD (5U) 注射前臂皮内→ 48-72小时观察结果
3.试验结果与分析
红肿硬节的大小
阴性 < 5 mm:
① 未感染
② 原发感染早期
③ 免疫缺陷或抑制
阳性 > 5 mm:感染过或卡介苗接种成功
强阳性 > 15 mm:活动性结核病
应用
a. 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b. 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c.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d. 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5. 防治原则
疫苗: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
由法国科学家 Calmette与 Guerin发明
1.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批准使用的结核病预防疫苗,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即皮内注射卡介苗,一般在接种 8-8 周后。若 TST 转阳则已产生免疫,(-)可再次接种.
2. 制备:牛分枝杆菌经过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多次传代得到。卡介苗是灭活疫苗。
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分阶段治疗和坚持全程
麻风分枝杆菌 M. leprae
生物学特性
麻风病主要分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
抗酸染色
无法人工培养的细菌
动物模型:小鼠足垫、犰狳
所致疾病
细菌由病人分泌物及病灶溃烂处排出,直接接触传染。发病慢, 病程长,形成肉芽肿病变。
瘤型麻风:含菌量大、预后差、传染性强
结核样型麻风:含菌量少、预后好、传染性小
八、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布病: 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布鲁菌所致疾病:家畜流产、人发生波浪热,(胞内寄生菌:反复形成菌血症)
鼠疫: 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 (鼠疫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鼠疫传播途径和所致疾病
传染源:鼠; 传播媒介:鼠蚤
所致疾病:
1)腺鼠疫:严重淋巴结炎 【通常由染病跳蚤叮咬传播】
2)肺鼠疫:黑死病 【鼠蚤传播为主】
3)败血症型鼠疫:细菌侵入血流、数小时至2-3天死亡
防治原则
1)预防:灭鼠灭蚤、接种减毒活菌苗
2)严密隔离、就地治疗、抗生素治疗: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早期足量、联合用药)
炭疽:炭疽芽孢杆菌 B. anthracis (Bacillus 芽孢杆菌属)
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
G+粗大杆菌,竹节状,长链状排列,有芽孢和荚膜,无鞭毛
培养特性
A.灰白色粗糙菌落
B.边缘呈卷发状
C. 串珠试验阳性
抗原结构
1)荚膜多肽抗原:D-谷氨酸多聚体、抗吞噬
2)菌体多糖抗原:N-乙酰葡糖胺、D-半乳糖(与毒力无关、Ascoli反应)
3)毒素蛋白抗原:炭疽毒素(免疫原性、致病物质)
抵抗力
1)芽胞抵抗力强大 2)耐热:煮沸10min、干热140℃3h 3)抗化学消毒剂:5%石炭酸5d 4)对碘和氧化剂敏感 5)0.5%过氧乙酸,10min 6)对青、红、氯霉素均敏感
所致疾病
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疸、败血症型炭疽
防治原则
1)预防: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死畜尸体不可解剖、焚烧或深埋2米以下(标明)
2)治疗: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九、 四体
螺旋体 Spirochete
定义: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
1)弯曲呈螺旋状,其运动与轴丝有关
2)具有细菌所有的基本结构
3)二等横分裂繁殖
4)对抗生素及溶菌酶敏感
致病性螺旋体: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Treponema)
苍白密螺旋体
苍白亚种--梅毒(性传播)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抵抗力极弱,血液中4C放置3天死亡。
(1)培养: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有毒株(Nichols株):对人和家免有致病力,接种家兔睾丸或眼前房能保持毒力,但繁殖缓慢;
无毒株(Reiter株):转种至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兔睾丸组织碎片中,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能生长繁殖,但失去致病力。
(2)致病性:
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引起梅毒,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先天性梅毒)
性梅毒:
Ⅰ期梅毒: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传染性极强,持续一个月自愈
Ⅱ期梅毒:传染性极强,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三周至三个月体征消退
Ⅲ期梅毒:传染性小,破坏性大;潜伏期10至15年,全身组织和器官病变
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雅司病
品他密螺旋体 品他病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硬蜱)
早期局部性感染:
慢性游走性红斑、头痛、发热
早期播散性感染:
继发性红斑、脑膜炎
晚期持续性感染:
慢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
回归热螺旋体--流行性/地方性回归热(虱/软蜱)
钩端螺旋体属 (Leptospira)
问号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疫水)
1.传染源:啮齿动物(鼠)、家畜(猪)
2.感染方式
皮肤经污水感染
鼻、眼黏膜感染
消化道感染
3.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稻田型---野生鼠类
雨水型---家畜
洪水型---野生鼠类/家畜、夏秋季流行
衣原体 Chlamydia
真核细胞内寄生和繁殖的一类微生物,独特发育周期。
原体(elementary body,EB ): 小而坚固的细胞壁,球型,中央致密的类核样结构,具有传染性。 始体(initial body,IB) : 无细胞壁,圆形或椭圆形,网状又叫网织体(reticulate body,RB),具有繁殖能力。
借鉴细菌L型
沙眼衣原体 Chalamydia trachomatis
致病性
沙眼
包涵体结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非淋病性尿道炎、宫颈炎、产道出生婴儿感染(结膜炎)
沙眼衣原体肺炎:新生儿、1~ 6个月婴儿、呼吸道
性传播侵犯淋巴组织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
包涵体
分离培养
细胞培养,免疫荧光,ELISA
核酸检测
PCR
肺炎衣原体
青少年肺炎
支原体 Mycoplasma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特点
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高(血清、酵母浸夜、核酸提取物、组织浸夜和辅酶等)
2.生长缓慢(3~4h),二分裂繁殖
3.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荷包蛋样;液体培养基中不混浊,仅小颗粒沉于管底或粘于管壁。
对人致病的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人型支原体
生殖道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与性病、流产、不孕有关 强力霉素治疗
立克次体Rickettsiae
G-,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G-、除少数外仅在细胞内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 prowazekii)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X菌株菌体抗原中的耐热多糖有共同抗原,用这些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这种交叉凝集实验称为外斐反应。
病毒学
肝炎病毒 virus hepatitis
甲乙丙丁戊五型 一般消毒可不行 丁无衣壳只有核 与乙同染才致病 甲戊经口入血流 隐急多见免疫久 甲肝助诊IgM 防用活苗和丙球 血道为主乙丙丁 母胎性道可入侵 乙肝检测两对半 抗原抗c示致病 抗e抗s表好转 肝功正常不必惊 免疫致病易转慢 疫苗三针注幼婴
呼吸道病毒 respiratory virus
正黏病毒
包含一类对人或某些动物表面的黏蛋白(mucin)有特殊庆贺性,具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包膜病毒。
流感病毒*
(-)ssRNA
分类
甲型
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低致病性禽流感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LPAI
乙型
丙型
抗原变换
1.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抗原大幅度变异,氨基酸序列变异率达20~50%,属质变,形成新亚型,人群完全无免疫力,可引起大规模爆发流行。
2.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从而改变HA蛋白的抗原性。抗原变异幅度小,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引起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
副粘病毒
为有包膜病毒,与正黏病毒相比有许多生物学相似性。(-)ssRNA,但不分节段。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V
人是唯一天然宿主
特点:柯氏斑(Koplik),口腔颊粘膜上出现灰白小点,周围有红晕
减活疫苗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us
人是唯一宿主,单一血清型
减毒或灭活疫苗:MR, MMR, MMRV(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四联疫苗)
其他呼吸道病毒
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RUV
(+)ssRNA
减毒疫苗,可终身免疫
可以垂直感染
冠状病毒 coronavirus, CoV
(+)ssRNA
分类
SARS-CoV
MERS-CoV
SARS-CoV-2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小RNA病毒科,(+)ssRNA,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oivirus, PV *
并重肠道病毒,三个型别,无法相互免疫
IPO
现在政策:2I2O
OPO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柯萨奇病毒A16,新型肠道病毒EV71
新型肠道病毒
红眼病 EV70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线性双链DNA,一次感染终身伴随
CPE:核内包涵体
分类
单纯庖疹病毒 herpes simplx virus, HSV,*
脐上部:HSV-1,接触,飞沫
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脐下部:HSV-2,性接触,生殖器疱疹
潜伏于骶神经节
无法特异性免疫方法,但可以用抗疱疹病毒化学药物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阿糖腺苷
干扰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脊髓后根神经节,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人巨细胞病毒 HCMV
垂直感染
EB病毒
肿瘤相关,原发口咽粘膜,感染B细胞并扩散
把基特淋巴瘤
鼻咽癌
人类疱疹病毒
6型:急疹
7型:幼儿皮疹
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es)
共性
1. 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ssRNA
2. 病毒核心含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反转录酶)
3. 复制过程中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并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中,形成前病毒(provirus)
4. 出芽增殖、不杀死感染细胞、肿瘤相关。
5. 球形,有包膜,表面有刺突,直径约100 nm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形态结构
球形, 有包膜,直径100~120 nm
HIV
外层:脂双层包膜
gp120: 包膜表面刺突 识别,与受体结合
gp41: 跨膜蛋白 膜融合
内层:p17内膜蛋白
核心:致密柱状核心
病毒RNA
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等
核衣壳蛋白p7
衣壳蛋白p24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
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复制过程和特点
PIC pre-integration complex:形成后经过核孔穿过细胞核
临床分期
(1)原发感染期(急性期)
查不出抗体(抗gp120中和抗体)时间:窗口期,2w~3m
R5毒株
(2)慢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或潜伏期)
◆ 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降低, 60/ml/y
R5, X4
(3)艾滋病期(发病期或AIDS期)
CD4+ T淋巴细胞< 500-600/l
◆ 病毒数量大幅增加
X4
标准:
虫媒病毒 arbovirus
*日本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别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致乏库蚊、白纹伊蚊
致病性
免疫性
特异性IgM:感染病毒后3~5天检测,在体内持续存在6~8周,早期诊断的价值。
特异性IgG:中和抗体,约感染后1周开始出现,数年内维持高水平,甚至终生免疫力。
防止原则
预防
乙脑减毒活疫苗:计划内免疫8个月,18-24个月
重点防蚊灭蚊
幼猪免疫接种
易感人群疫苗接种
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鼠源性日本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传染源:猴和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森林脑炎病毒 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
由蜱传播,故又称为蜱传播脑炎病毒。
出血热病毒 viruses inducing hemorrhagic fever
出血热: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以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可能伴有低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汉坦病毒 Hantavirus
球形:(-)ssRNA(3个节段)、螺旋对称、有包膜及刺突
传播途径:三类五种
动物源性: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
垂直传播:胎盘
虫媒传播:历螨、小盾恙螨
所致疾病特点
所致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我国高发]
HPS在我国未曾发现
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11-12、3-5月)。【黑线姬鼠和褐家鼠高峰期】
病毒损伤血管—发热、出血、肾损伤。
表现:三痛[头,眼眶,腰]三红【面,颈,上胸】醉酒貌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EBOV
丝状病毒科
BSL-4 病毒
其他重要病毒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
(-)ssRNA
在鸡胚、鸭胚、地属肾细胞、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增殖,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须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显示病毒存在;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在细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成为内基小体Negri Body,具有诊断价值。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具有毒力变异
*街毒 street virus
fixed virus
家兔脑组织反复传代得到的减毒版本,可以制备灭活疫苗。
真菌学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细胞壁、典型细胞核和完善细胞器、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学性状
少数是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类酵母菌(延长的芽体不脱落而是形成假菌丝)
多数是多细胞真菌
形成具有分支、相互交错的丝状物,称为"丝状菌/霉菌"
composition01: 菌丝 mycelium
按照结构分类
i. 无隔菌丝 非致病真菌
ii. 有隔真菌 大多为致病性真菌
我认为这是因为有间隔可以大幅度提高对环境的耐受力,不至于因为融合而大量死亡
按照功能分类
i. 营养菌丝体 vegetative mycelium
ii. 气生菌丝体 aerial mycelium
iii. 生殖菌丝体 reproductive mycelium
composition02: 孢子(生殖菌丝产生的繁殖体)
有性孢子 sexual spore
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或性器官融合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无性孢子 aseuxal spore
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叶状孢子
直接出芽生成,不发生细胞融合
培养特性:*三低一高 (沙保培养基)
低温
低营养
低pH
高湿度
抵抗力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
不耐热、60℃、1 h被杀死
对2%石炭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
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咪康唑、酮康唑有抑制作用
皮肤癣真菌、机会感染真菌的常见种类与致病性 pathogenic fungi
(一)浅部感染真菌:癣(xuan,上声)菌
1.外源性感染
2.接触传播
红色毛癣菌,表皮癣菌
(二)深部感染,侵袭性真菌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机会感染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
G+,出芽生殖
鹅口疮
寄生部位: 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内源性感染
感染方式: 机会致病
新生隐球菌
肺内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全身扩散、慢性脑膜炎
肺孢子菌属
呼吸道感染;多无临床症状;免疫力下降,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中耳炎、 肝炎、结肠炎
曲霉菌
肺曲霉病、黄曲霉毒素中毒
毛霉菌
抵抗力显著降低、呼吸道入侵、肺毛霉病、脑膜炎
地方流行性真菌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止原则)
属:斜体 种: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