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第十讲:犯罪形态
柏神(柏浪涛)法考,刑法第十讲:犯罪形态,内容有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同一起犯罪中的排斥关系、 重复行为,快来学习吧。
编辑于2023-04-13 23:19:51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讲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成立条件
客观:实施了预备行为
主观:为了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在预备阶段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遂是在犯罪实行阶段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易考情形
抢劫罪:对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时着手
强奸罪:对妇女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时是着手,而非奸淫时
盗窃罪:入户盗窃
屋里没人,撬门时着手
屋里有人进门后才算着手
诈骗罪:开始向被害人实施诈骗时才算着手,为诈骗做准备不算
保险诈骗罪:开始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才算着手,为骗保做准备不算
诬告陷害罪:向有关机关告发时才算着手,为告发做准备不算
特殊问题
隔离犯的着手
邮寄物在途中有危险,寄出时着手
邮寄物在途中无危险,收到打开时着手
间接正犯的着手
被利用人着手才算着手
未遂犯与不能犯
不能犯(无罪)
危害行为✘,对法益没造成危险
犯罪故意✔
未遂犯(未遂)
危害行为✔,对法益造成危险
犯罪故意✔
犯罪中止
成立条件
自动性
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
有认识错误:主观怎么想就怎么定
特定对象不存在,行为人只能被迫的放弃时,定未遂
中止行为
实行行为未终了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即成立中止
实施财产犯罪时,转换犯罪对象不算犯罪中止
实行行为终了的犯罪中止
要求
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
防止措施实际防止了结果的发生
真诚努力地去完成
有效性
中止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未遂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既遂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中止
可能有效性✔+实力有效性(因介入因素而失败)✘
犯罪中止的处罚
对于损害结果(非既遂结果),该损害结果是指因先前行为造成,不包括中止尚九熙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犯罪既遂
实害结果
有实害结果才既遂
行为的对象的转移
实施财产犯罪时转移财产对象算作一个行为,不并罚,想象竞合
转移人身法益对象要并罚
时间阶段
实害结果要出现在实行阶段并且是因为实行行为导致
因果关系
实害结果要与实行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常考情形
诈骗罪:欺骗行为+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获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敲诈勒索罪:恐吓行为+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获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抢劫罪:暴力胁迫行为+压制对方反抗+对方无法反抗而交付财物+行为人因此取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强奸罪:强制行为+压制妇女反抗+妇女因无法反抗而被奸淫
少了第三步不行
同一起犯罪中的排斥关系
既遂排斥中止
事后悔过行为不是中止
既遂排斥未遂
如财物又被人夺回不是未遂
中止排斥未遂
看时间节点在什么时候呈现终局性
未遂排斥中止
看时间节点什么时候呈现终局性
重复行为
看第一个行为与第二个行为是否有紧密联系,有的话就第二个行为才呈现终局性形态,按第二个行为定,想象竞合。没有的话按两个行为定,择重罚方案论处
故意杀人罪中不能犯与特定对象不存在区分
不能犯是附近也没有人了,不能够侵害到任何人的法益,所以不能犯罪了
特定对象不存在是,想杀的人不存在,能杀其他人,但是不杀的
不能犯
对象不能犯
如不存在犯罪对象
手段不能犯
如手段不能伤害到对象
自动:中止/意外:未遂
自动:中止/意外:预备
形态分布图
开始
开始到着手是预备阶段
着手
着手到实行终了(≠犯罪既遂,犯罪既遂要求实害结果发生)前是实行阶段
结果发生
终局形态
未完成形态
预备
未遂
子主题
完成形态
既遂
第十讲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成立条件
客观:实施了预备行为
主观:为了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在预备阶段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未遂是在犯罪实行阶段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易考情形
抢劫罪:对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时着手
强奸罪:对妇女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时是着手,而非奸淫时
盗窃罪:入户盗窃
屋里没人,撬门时着手
屋里有人进门后才算着手
诈骗罪:开始向被害人实施诈骗时才算着手,为诈骗做准备不算
保险诈骗罪:开始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才算着手,为骗保做准备不算
诬告陷害罪:向有关机关告发时才算着手,为告发做准备不算
特殊问题
隔离犯的着手
邮寄物在途中有危险,寄出时着手
邮寄物在途中无危险,收到打开时着手
间接正犯的着手
被利用人着手才算着手
未遂犯与不能犯
不能犯(无罪)
危害行为✘,对法益没造成危险
犯罪故意✔
未遂犯(未遂)
危害行为✔,对法益造成危险
犯罪故意✔
犯罪中止
成立条件
自动性
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
未遂:欲达目的而不能
有认识错误:主观怎么想就怎么定
特定对象不存在,行为人只能被迫的放弃时,定未遂
中止行为
实行行为未终了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即成立中止
实施财产犯罪时,转换犯罪对象不算犯罪中止
实行行为终了的犯罪中止
要求
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
防止措施实际防止了结果的发生
真诚努力地去完成
有效性
中止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未遂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既遂
可能有效性✔+实际有效性✘
中止
可能有效性✔+实力有效性(因介入因素而失败)✘
犯罪中止的处罚
对于损害结果(非既遂结果),该损害结果是指因先前行为造成,不包括中止尚九熙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犯罪既遂
实害结果
有实害结果才既遂
行为的对象的转移
实施财产犯罪时转移财产对象算作一个行为,不并罚,想象竞合
转移人身法益对象要并罚
时间阶段
实害结果要出现在实行阶段并且是因为实行行为导致
因果关系
实害结果要与实行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常考情形
诈骗罪:欺骗行为+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获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敲诈勒索罪:恐吓行为+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获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抢劫罪:暴力胁迫行为+压制对方反抗+对方无法反抗而交付财物+行为人因此取得财物
少了第三步不行
强奸罪:强制行为+压制妇女反抗+妇女因无法反抗而被奸淫
少了第三步不行
同一起犯罪中的排斥关系
既遂排斥中止
事后悔过行为不是中止
既遂排斥未遂
如财物又被人夺回不是未遂
中止排斥未遂
看时间节点在什么时候呈现终局性
未遂排斥中止
看时间节点什么时候呈现终局性
重复行为
看第一个行为与第二个行为是否有紧密联系,有的话就第二个行为才呈现终局性形态,按第二个行为定,想象竞合。没有的话按两个行为定,择重罚方案论处
故意杀人罪中不能犯与特定对象不存在区分
不能犯是附近也没有人了,不能够侵害到任何人的法益,所以不能犯罪了
特定对象不存在是,想杀的人不存在,能杀其他人,但是不杀的
不能犯
对象不能犯
如不存在犯罪对象
手段不能犯
如手段不能伤害到对象
自动:中止/意外:未遂
自动:中止/意外:预备
形态分布图
开始
开始到着手是预备阶段
着手
着手到实行终了(≠犯罪既遂,犯罪既遂要求实害结果发生)前是实行阶段
结果发生
终局形态
未完成形态
预备
未遂
子主题
完成形态
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