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组织与胚胎学——血液章节知识总结,又被称为“外周血”,健康人的血液量约为5L,占体重的7%,一起来看看血液的组成成分等知识吧。
缺氧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组织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细胞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的病理过程,了解缺氧病理过程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基本职业素养。
这是一篇关于发热的三个时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体温下降期(退热期),高温持续期(高峰期),体温上升期。
病理生理学酸碱代谢紊乱思维导图,包含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等。制作不易,请多点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
又被称为“外周血”,健康人的血液量约为5L,占体重的7%
组成成分
45%血细胞
红细胞
形态
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um——当他们通过比自身小的毛细血管时,可变形状
特点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没有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男性为120~150g/L,女性为110~140g/L) 具有形态的可变性
功能
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存活时间
约为120天
贫血常见类型:脾功能亢进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肾功能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镰刀形/球形红细胞贫血
ABO血型抗原
交叉配血配血试验{避免溶血现象}
红细胞膜骨架
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
有未成熟的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细胞内还存有部分核糖体) 可以作为骨髓造血功能评价标准
需要用煌焦油蓝染色
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形态:数量最多,直径10~12um,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缩窄部相连,正常人2~3叶细胞最多【越多叶该细胞越老】
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二叶核多,称“核左移”,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4~5叶核多,称"核右移"
胞质呈现粉红色,有嗜天青颗粒(浅紫色,一种溶酶体,圆形)占20%,特殊颗粒(浅红色,吞噬素等,哑铃形或椭圆形)占80%
功能: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在吞噬大量细菌后,自身死亡,称为脓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直径10~15um,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大量鲜红色嗜酸性颗粒,电镜下可见颗粒内基质有长方形结晶
含有物质: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杀灭)
具有颗粒三均——染色均匀、大小均匀、分布均匀
功能:有趋化作用,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对寄生虫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缓解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数量最少,直径10~12um,核分叶,着色浅,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
具有颗粒三不均——与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特点相反
功能:释放组胺,白三烯,肝素,等等(与肥大细胞分泌颗粒基本一致)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形态:大部分为直径为6~8um的小淋巴细胞,胞质少,着色浅,核圆着色深
可分为
T细胞
B细胞
依赖抗原
NK细胞,体型较大
不依赖抗原(肿瘤细胞)
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
功能:抗病毒
单核细胞
形态:最大的白细胞,直径为14~20um,核呈现肾形/蚕豆形/马蹄形
胞质呈现弱碱性,细胞核着色浅
功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结缔组织)、破骨细胞(骨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具有吞噬功能
分类依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
血小板
来源
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无细胞核,有细胞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细胞)
双凸圆盘状(无功能的形态),其常常聚集成群,中央有颗粒区(特俗颗粒、致密颗粒,少量溶酶体),边缘为透明区,在电镜下,其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和多种凝血因子
寿命
7~14天
功能:止血与凝血
55%血浆——主要成分为水,其他的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等等
血常规
相当于细胞外基质
染色方法:Wright或者Giemsa染色法
形成主要在骨髓形成
最早的造血发生在胚胎时期的血岛
血细胞正常计数量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计数(WBC)(单位:10^9/L) (4~10)*10^9/L
中性粒细胞【3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5%~30%】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计数(PLT)(单位:10^9/L) (100~300)*10^9/L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