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调味品
调味品,整理了发酵调味品、味精/鸡精、盐与碘盐、糖和甜味剂、油脂,适合江苏省专转本考生使用。
乳类,分为 牛乳的营养分布和乳制品的营养特点,本思维导图适合江苏省专转本考生使用。
蛋及水产类,整理了蛋营养分布特点、蛋的合理利用、鱼类营养分布、鱼类合理利用、甲壳 软体类营养分布、甲壳软体合理利用的知识,适合江苏专转本考生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调味品
发酵调味品
酱油
(Na含量高,易高血压)
除了实验以外,还有很多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香料等
蛋白质
主要的营养物质
1.酱油的鲜味主要源于含氮化合物
2.衡量品质的标准:氨基酸态氮>=0.7%
3.其次是天门冬氨酸(也是鲜味物质)
大豆酱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0%~12% 小麦为原料的甜面酱蛋白质含量在8%以下。
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芝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料,蛋白质的含量可达到20%以上
碳水
含有少量的还原糖、少量糊精(是构成酱油的浓稠度的重要成分)
糖含量差异在不同品种之间较大(3%~10%)
维生素
含有一定数量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B2
经过发酵产生了植物中含有的B12(对素食者预防B12缺乏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
酱油中有机酸含量约:2%
其中60%~70%为乳酸,还有少量的琥珀酸
芳香味物质
香气的主体为脂类物质
包括:醋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甲酸丙脂、琥珀酸乙脂等40多种
酱类
维生素B1的含量与原料相当
维生素B2在发酵后显著提高
烟酸含量也较高:1.5~2.5mg/100g
包括: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乙酸、焦谷氨酸等
还含有乙醇:0.1%~0.6%
此外还有少量的:异戊醇、丁醇、异丁醇、丙醇
醋类
品质标准:醋酸含量 5g/100ml为优质,3.5是普通
蛋白质、脂肪、碳水
都不高
矿物质
有丰富的:Ca、Fe
多种
味精/鸡精
鲜味物质
主要来源:氨基酸、肽类、核苷酸、有机酸、盐类
味精
主要成分:谷氨酸钠(不是二钠盐)
鸡精
含有:味精、鲜味核苷酸、糖、盐、肉类提取物、蛋类提取物、香辛料、淀粉等
如何使用
味精在以谷氨酸钠形式存在时鲜味最强,二钠形式则完全失去鲜味
在PH6左右是鲜味最强,PH<6时鲜味下降,PH>7失去鲜味
在加热到120℃时分子脱水生成焦性谷氨酸(疑致癌物)所以:在菜肴加热完成后使用
盐与碘盐
咸味
Na离子可以通过最纯正的咸味,Cl离子为助味剂
钾盐、铵盐、锂盐有苦味
碘盐
是指添加:碘酸钾的氯化钠
注:不是碘化钾,碘化钾易被氧化,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在空气中或光都不会氧化
(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是八个高碘省市,不需要强制加碘盐)
摄入量
健康人群每人每日摄入5g
拮抗作用
1.咸味和甜味可以相互抵消(1%~2%的食盐在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完全抵消)
(因此:很多感觉到甜咸两味的食物中食盐的浓度要比感觉到水平更高)
2.酸味可以增强咸味(因此:加入醋可以减少食盐摄入,有利于降低Na摄入)
糖和甜味剂
蔗糖
白糖
白砂糖(纯度最高:99%)
绵白糖(96%,此外含有少量还原糖类,吸湿性较强,容易结块)
红糖
含蔗糖:84~87%(有少量果糖和葡萄糖,以及较多矿物质,其褐色来源与羰胺反应和酶促褐变产生的类黑素。)
含水量:2%~7%
果糖、葡萄糖
甜味有清凉感,有较大的负溶解热可以带走有口腔中的能量
果糖甜度>蔗糖,达到同样甜度能量低于蔗糖
糖醇
是糖类加氢制成
是保健型甜味剂,不升高血糖、龋齿(用于糖尿病、肥胖者、以及口香糖、糖果等)
油脂
分类
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多(椰子油例外),熔点低,消化吸收率高
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多(鱼油例外),熔点高,消化吸收率较低
植物油
营养价值
1.提供能量
2.供给必须脂肪酸
3.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来源
4.作为烹调饱腹感的主要成分
橄榄油
主要成分
油酸:65%~80%
亚麻酸:0~1.5%
角鲨烯:136~708mg/100g(突变的癌基因活性下降)
生育酚类化合物
生理功能
1.抗氧化
2.预防癌症
3.抗微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