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会计-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CPA会计-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基本概念、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核算方法转换及处置、合营安排,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4-23 09:30:12 北京市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基本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 准则
子公司
施加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通过参与活动享有可变回报
能运用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合营企业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组合是唯一的
仅享有保护性权力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
联营企业
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
重大影响: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中派有代表
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决策制定过程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直接或间接持有20%以上,50%以下的表决权股份
应考虑潜在表决权的影响(如可转债、认股权证等)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准则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投资性主体不纳入 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权益性投资
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初始计量作为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他投资
初始计量
确认时点
子公司
合并日/购买日
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的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
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如需)
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已支付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有能力、有计划支付
实际上已经控制,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合营/联营企业
参照子公司确认
认缴资本
未实际出资前是否应确认与所认缴出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应结合法律法律规定与具体合同协议确定
明确约定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应付款
未明确约定,不确认金融负债及相应的资产
合营/联营企业
支付现金取得
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含购买过程中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子公司计入管理费用 联营/合营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
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债务重组
借:长期股权投资(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 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等 银行存款(相关税费) 投资收益(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子公司
同一控制下
权益结合法
支付现金取得
债务重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 贷:负债(承担债务账面价值) 资产(投出资产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可能借方) 借:管理费用(审计、评估、法务等中介机构费用) 贷:银行存款
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股本(发行股票的数量*每股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权益性证券发行费用) 贷:银行存款
被合并方为最终控制方以前年度从外部第三方并购取得
初始投资成本
被合并方在合并日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应纳入最终控制方 合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合并方持股比例+购买日最终控制方控股合并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
多次交换交易形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 与 取得新增投资部分所支付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 调整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余额不足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账面价值为负数:按0入账,备查登记簿记录 初始投资成本-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负债的账面价值 差额 调整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余额不足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非同一控制下
购买法
一次性交易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当期损益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
资产处置损益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
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差额进入当期损益
换出资产为存货
收入准则
换出资产为:其他债权投资
投资收益 ,原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一并转入
多次性交易
原投资为 权益法 核算的长投
购买日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原因权益法核算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暂时不作处理 待处置时再按长投处置处理(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全部转出;继续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按比例转出)
原投资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进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
购买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原投资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进入其他综合收益的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购买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
原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及因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 转入留存收益
投资成本中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
应确认为应收股利。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同时涉及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形成的控制 及 自其他外部独立第三方购买股权
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形成的控制
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关规定处理
自其他外部独立第三方购买股权
个表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少数股权的购买:非一揽子交易时,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买价+费用】确定
合表
1 不影响子公司资产、负债金额的计算 2 支付价款-新增长投所对应的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母公司个表),不足调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无论是否同时进行
后续计量
成本法
“长投”科目:反映取得时的成本
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被投资方发生盈亏时
不处理
宣告发放股利
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股票股利(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
不确认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计提减值准备(一经计提,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处置款-账面价值=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收益)
权益法
取得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商誉:体现在合并报表中,不在个别报表中体现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投资损益的确认
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发生净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超额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实质净投资) 预计负债(额外承担义务) 仍旧不够 做备查登记 盈利时相反顺序冲减
1、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调整一致 2、以取得投资时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未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3、不考虑潜在表决权的影响 4、扣除 可累计优先股等股利 5、合并范围内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消
个表
应抵销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同时调整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合表
逆流交易
抵销有关资产账面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
出售资产的会计期间
确认的投资收益=(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以后会计期间
确认的投资收益=(净利润+已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顺流交易
出售资产的会计期间
无论被投资企业本期是否将该资产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
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营业收入*持股比例) 贷:营业成本(内部交易营业成本*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以后会计期间
无论被投资企业本期是否将该资产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 ,均无需编制调整分录
投资企业与其联营/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无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其中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有关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消。合并报表中不予调整。
如果投出或出售的资产构成业务,应当按照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逆流
全额确认与交易相关的利得或损失
顺流
全额计入当期损益
发放现金股利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反之)
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反之)
被投资方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
被投资方发行可转债中包含的权益成分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发生变动
被动稀释 内含商誉结转 比照出售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内含商誉减少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若产生不利影响
先测试是否发生减值
股权损失计入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减值 (一经计提,持有期间,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第一步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能借方) -其他综合收益(可能借方) -其他权益变动(可能借方)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收益)
第二步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留存收益(或反之)
第三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反之)
核算方法转换及处置
转换
1 公允价值计量 转 成本法(同一控制)
特殊
个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依次冲减)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第一次)【特殊:其他综合收益暂不处理】 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股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第二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合表
1 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 2 为避免对合并方净资产价值重复计算,之前处于同一集团控制的已确认有关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净资产变动,应分别冲减报表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
1 公允价值计量 转 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跨界 先卖后买
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新增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等(原投资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追加投资日 长投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
购买日之前股权 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合并成本
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合并商誉/营业外收入
合并成本-应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2 公允价值计量 转 权益法
跨界 先卖后买
追加投资日 长投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新增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等(原投资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计入 留存收益
视同先出售 再购买
3 权益法 转 成本法(非同一控制)
个别报表
追加投资日 长投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新增投资成本) 原投资期间 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等不结转(处置时再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
视同先卖后买
购买日之前股权 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购买日 原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的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其他所有权益的,应当转当期损益等【体现在合表】
购买日合并成本和商誉/营业外收入 同公允价值计量
4 权益法 转 公允价计量
跨界 先卖后买
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能借方)
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不可转损益部分)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 或反之
全部转出
其他资本公积
借: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全部转出
剩余股权投资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5 成本法 转 公允价值计量
跨界 先卖后买
个表
确认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借方)
剩余股权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换日剩余投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合表
同成本法 转 权益法
6 成本法 转 权益法
不跨界 追溯调整
个别财务报表
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可能借方)
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长投初始成本>持股比例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商誉 不调整长投账面价值
剩余长投初始成本<持股比例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调整长投投资成本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 扣除已发放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合并财务报表
1 终止确认相关资产、商誉等的账面价值,并终止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包括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账面价值
2 剩余股权,按照其在丧控日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3 处置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原持股比例]-商誉±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原持股比例
处置
个表
投资收益=出售价款-处置的长投账面价值
原按权益法核算
终止按权益法核算
按成本法核算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等不做调整
按公允价值计量或全部卖出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等全部转出
继续按权益法核算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等按比例转出
合表
不丧失控制权
处置价款-处置股权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同购买少数股东股权
1 商誉不变
2 属于权益性交易 合表确认投资收益
3 剩余股权仍构成子公的投资,不涉及价值的重新调整
合营安排
概念及认定
合营安排
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各参与方均收到该安排的约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
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集体控制:一致行动
相关活动决策:唯一组合
争议解决机制:不具有一票否决权
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
一项安排的不同活动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主导
综合评估多项相关协议
合营安排分类
合营企业
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长期股权投资 准则
单独主体
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
单独法人主体
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法律所认可的主体
共同经营
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不一定按比例
合营安排 准则
非单独主体、单独主体
会计处理
一般原则
1 确认单独所持有的资产和单独所承担的负债
2 共同经营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按比例确定
投出或出售不构成业务的资产
在共同经营将相关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或相关资产消耗前,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如有资产减值损失,合营方应当全额确认该损失。
购买不构成业务的资产
在相关资产出售给第三方前,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
取得构成业务的共同经营利益份额
合营方之前持有的共同经营的利益份额 不应按照新增投资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
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表中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非同一控制
公允价值
合营\联营企业
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对价差额
同一控制
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与长投差额 计入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
合营\联营企业
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 当期损益/留存收益 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 计入 资本公积
中介费用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合营\联营企业
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证券发行费用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合营\联营企业
权益性证券:冲减发行收入,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债务性证券:计入初始确认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