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美贸易战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向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主要采取两大措施
编辑于2023-04-23 18:43:17当地时间3月29日至30日,美国举办了所谓的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令人尴尬的是,这场所谓“民主峰会”从开始到结束,伴随着的是美国国内和世界多国持续不断的质疑与反对。尽管遭受大量批评,美国政府仍执意举办所谓“民主峰会”。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主要的投资来源国和重要的国际发展合作伙伴,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非洲发展和国际对非合作话语的变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当地时间3月29日至30日,美国举办了所谓的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令人尴尬的是,这场所谓“民主峰会”从开始到结束,伴随着的是美国国内和世界多国持续不断的质疑与反对。尽管遭受大量批评,美国政府仍执意举办所谓“民主峰会”。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BFA)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主要的投资来源国和重要的国际发展合作伙伴,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非洲发展和国际对非合作话语的变迁。
中美贸易战
总评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向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主要采取两大措施
一为关税战,即通过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以改变中美贸易地位的“不平等
二为科技战,即对美国某些高科技产品与技术的对华出口实施管制,切断中国采购的渠道;此外还实施了对华投资禁令、限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等其他金融举措
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战已逾四年,虽然在此期间美国遭遇了供应链动荡和通货膨胀高企等经济问题,但拜登政府依然决定维持对华经贸制裁。同时,以阻止中国获得美国高科技产品和技术为主要表现的对华科技战进一步升级。从目前来看,美国对华经济遏制的政策至少在拜登政府剩余任期内会持续下去,中美经济短期虽难以“全面脱钩”,但相互依赖程度将会显著下降;美国联合盟友在科技领域围堵中国和推进“供应链脱钩”的举措将会延续;美国还可能在投资领域对华实施新的制裁。
坚持对华贸易战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税战
第一,中国进口产品的减少在消费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供给不足,抬高的物价增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
第二,中国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缩小了部分美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加剧了其农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从业者的收入困境
第三,一些美国制造业企业需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才能生产出成品,但这些中间产品的价格因加征进口关税而上涨,导致美国制成品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升高
科技战
第一,出口管制导致相关美国企业无法向中国销售有关产品,显著影响其经济收益
第二,出口管制也影响到了美国企业供应链的稳定
拜登政府的政策调整
现实条件
第一,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西方联手对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施加经济制裁,中国总体保持中立,这种做法被美方解读为支持俄罗斯的“站队”行为。对此,美国将部分存在对俄业务的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以惩罚其“支持俄军队”的行为。由于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将俄乌冲突与中美关系绑定,因而失去了修复对华贸易关系的条件。
第二,2022年8月,佩洛西访台令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也使双方再次错过了改善经贸关系的机会。在中美因台海问题高度对抗的背景下,任何缓和对华经贸施压行为的举措均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的妥协和退让,这迫使拜登政府在相关问题上愈发谨慎。
第三,拜登政府强调修复与盟友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使其在制定对华经贸政策时获得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更广泛的伙伴支持
重点举措
1.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建设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替代性供应链体系,在短期通过增加替代性选项保障美国供应链安全,在长期为美国同中国贸易“脱钩”做准备,同时联合盟友尝试恢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试图对中国进行经济孤立与围困。
2.投资本国基建项目
通过一系列的立法举措,从国内层面努力确保美国对华科技优势,将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项目列入重点投资领域。为拜登政府对华进行科技战提供了法律和财政支持
3. 强化对华芯片制裁等措施
调整技术标准,强化许可证制度以对涉华的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全面出口管制。许可证制度基本上等同于禁止所有相关技术与设备的对华出口,这将显著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相关技术水平大幅倒退。
坚持关税战的动因
一是利益受损的选民和企业未能对其施加足够的政治压力
二是部分利益集团仍在支持对华加征关税
一类是可以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获利的劳工群体与进口竞争性产业
另一类是可以通过帮助企业逃避关税而盈利的游说集团
三是中方未能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目标成为美方继续施压的借口
受疫情影响,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美产品进口的增加量仅达到了协议目标的60%。于是,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为首的强硬派主张继续利用关税武器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
坚持科技战的动因
(一)科技遏华已成美国基本国策
美国的科技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势头,这一阶段性效果为拜登政府坚持并升级科技战提供了动力。
(二)美国科技产业的损失基本可控
由于美国掌握着无法替代的核心技术,加上政府补贴,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短期内带来的经济损失尚在可承受范围内。
长期看科技战对中美双方相关产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累积和凸显。但在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等将科技战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将之以法律形式确立之后,即使存在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美国的科技企业也不得不与政府保持一致。
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战仍由关税战和科技战两部分组成,但重心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略有不同:美国针对中国增加进口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已经停止升级,而对华科技战则升级到更高层面与更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了芯片战与确保供应链安全等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举措,重点升级科技战,以从更长远角度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
未来走势
总的来说,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将在短期内调整对华政策。在拜登政府接下来的两年任期内,对中国实施科技封锁与产业链孤立将成为其贸易战的主要内容。 中国需要充分做好长期应对来自美西方国家以及部分周边国家的经济压力的准备,探索高效、可持续的自主研发机制,并在国际层面积极尝试拓展多元化的替代性市场;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维持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为未来解决贸易摩擦创造更多契机。
(一)对华经贸“全面脱钩”难产,高科技“脱钩”加速
关税战固然对相关中国产品的对美出口产生了影响,但中美贸易的依存度仍然可观,表现出较高的市场黏性;尤其是在美对华关税战暂未升级的背景下,短期内很难看到中美经济“全面脱钩”。
(二)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将继续下降
1. 从能源角度来说,随着俄乌冲突彻底改变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美国已经开始将其能源贸易流向转向欧洲,用以填补俄罗斯留下的市场空缺;而中国则加紧了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2. 从农业领域看,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逐步失衡。美国农业对中国市场还存在较高程度的依赖,中国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发展多元化的供应链,以弱化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
中美均在按照各自的节奏为贸易“脱钩”做准备,中美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已难以恢复到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三)或对华发起投资战,开辟 “第二战场”
参考文献
孔繁颖.拜登政府为何坚持对华实施贸易战[J].当代美国评论,2023,7(01):105-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