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思维导图,内容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图式
行为图式→符号图式 ——用来应对或解释某些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为模式。
同化
将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量变)
顺应
——机体根据环境要求改变原有图式才能将动作纳入机体结构的过程。(质变)
平衡化
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一种动态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4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四、教育教学启示
1、提供活动 2、创造最佳难度 3、关注儿童思维过程 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5、让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1.否认行为的遗传作用 行为的发生:刺激-反应(S-R)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万能论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情绪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情绪是一种内隐的行为。
新生儿情绪有三种: “惧”——巨大的声响、身体失去支持引起 “怒”——身体运动受到阻碍 “爱”——大人轻抚婴儿的皮肤等引起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 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②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 ③强调及时强化,教育应及时强化希望看到的行为。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 创造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
2.行为矫正 注意: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
3.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反馈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间接学习、无尝试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类型:直接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到他人行为存在的规则和原理,据此表现这类行为。 创造性观察学习:对观察到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2.观察学习的过程
动机
复制
保持
注意
3.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动机过程存在3种强化:
1.直接强化: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观察者依照自己标准对行为进行判断后进行的强化
(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①攻击性 模仿被强化的攻击模式
②亲社会行为 呈现适当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等模式能够对儿童产生影响
③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的社会化(学习榜样的自我强化进行自我强化)
4.性别化 儿童性别品质大多通过社会化过程,特别是模仿而获得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消除紧张感,产生快乐
自我
平衡本我与超我冲突,调节控制本我行动
超我
良心与自我理想,力图使本我延迟满足或完全不能满足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
0-1岁 性敏感区:口唇、舌
肛门期
1-3岁 性敏感区:肛门
性器期
3-6岁 性敏感区:生殖器
潜伏期
6-11岁 性敏感区:无特定区域
青春期(生殖器期)
11岁- 性敏感区:生殖器
二、埃里克森的基本观点
(一)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同时考虑生物学因素及文化与社会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
婴儿期0-2
发展危机:信任-怀疑 良好品质:希望
儿童早期2-4
发展危机:自主-羞愧 良好品质:意志
学前期4-7
发展危机:主动-内疚 良好品质:目的
学龄期7-12
发展危机:勤奋-自卑 良好品质:能力
青年期12-18
发展危机:同一感-同一感混乱 良好品质:忠实
成年早期18-25
发展危机:亲密-孤独 良好品质:爱
成年中期25-50
发展危机:繁殖-停滞 良好品质:关心
老年期50-
发展危机:完善-厌恶 良好品质:智慧
力比多
超我-至善原则(路标)
自我-现实原则(骑士)
本我-快乐原则(野马)